鄭國渠的風波,如同一塊投入鹹陽宮這潭深水的石頭,表麵的漣漪雖已漸漸平息,但水底的暗流卻愈發洶湧。鄭國背著“戴罪立功”的包袱,帶著一身塵土和嬴政那冰冷的警告,返回了渭北的工地,重新投入到他為之耗儘心血的水利工程中。渠道的夯土聲、開鑿聲依舊,仿佛那場驚心動魄的禦前生死辯從未發生過。
然而,鹹陽宮內的氣氛,卻與工地上那種相對純粹的勞作氛圍截然不同。鄭國事件,像一根尖銳的探針,刺破了帝國肌體下某些潛藏的矛盾與隱患。嬴政,這位嗅覺敏銳的帝王,非但沒有因為成功處理了鄭國而放鬆,反而因此更加警惕。他清晰地感受到了來自宗室元老們那壓抑的不滿,以及朝堂之上本土與客卿之間那道若隱若現的裂痕。
更重要的是,鄭國“疲秦計”的暴露,讓他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即將展開的、波瀾壯闊的統一戰爭麵前,秦國內部的穩固與高效,是何等的重要!一個間諜,尚且能通過一項工程對國力產生如此潛在的巨大影響,若內部法令不彰,吏治不清,賞罰不明,度量混亂,又如何能支撐起那吞並六國的宏圖偉業?
“欲外吞六國,必先內固根本!”這個念頭,在嬴政腦海中愈發清晰、堅定。他不能再容忍任何形式的內耗與低效,他需要將整個秦國,從上到下,打造成一部零件精良、潤滑充分、指令傳遞毫無遲滯的戰爭機器!
數日後,一場範圍更小、但級彆更高的朝議,在鹹陽宮一間更為隱秘、氣氛也更加凝重的偏殿內舉行。與會者除了嬴政,僅有李斯、尉繚儘管他已心生去意,但表麵仍需參與)、王翦、蒙武等軍方重臣,以及廷尉、治粟內史等核心政務官員。渭陽君等宗室元老雖未完全被排除在外,但顯然已非決策核心圈層。這種人員安排本身,就傳遞出一種強烈的信號。
嬴政端坐於主位,沒有多餘的寒暄,開門見山,聲音如同經過冰水淬煉的鋼鐵,冷硬而充滿力量:
“諸卿,鄭國之事,想必都已知曉。”他開門見山,提及此事,殿內氣氛瞬間一緊。“韓國蕞爾小邦,竟敢以如此拙劣之計,圖謀疲我大秦!此非僅鄭國一人之罪,更是六國昏亂,嫉我強盛之明證!”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每一位重臣,眼神銳利如鷹隼。
“然,此事亦給朕,給大秦,敲響了警鐘!”嬴政的聲音陡然提升,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六國昏亂,天下一統,此其時也!朕,東出函穀,掃平天下之心,已如離弦之箭,勢不可擋!”
這番話讓在場的軍方將領,尤其是王翦、蒙恬等人,眼中頓時精光閃爍,充滿了期待與戰意。
“但是!”嬴政話鋒一轉,語氣變得無比凝重,“然欲外吞六國,必先內固根本!若我大秦自身非鐵板一塊,法令不暢,賞罰不明,吏治不清,度量混亂……則縱有百萬雄師,亦如沙上築塔,傾覆隻在旦夕之間!鄭國一事,便是前車之鑒!”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殿中懸掛的巨幅秦國疆域圖前,手指重重地點在鹹陽的位置,然後緩緩劃過整個秦國疆土,聲音如同戰鼓,敲擊在每個人的心上:
“自即日起,舉國上下,需如臂使指,法令歸一!朕要這秦國之內,再無雜音,唯有朕之詔令!再無懈怠,唯有高效運轉!再無舞弊,唯有絕對公平!此,乃東出之戰,必勝之基石!”
他轉過身,目光如同兩道凝聚的探照光,最終定格在了李斯身上。
“李斯!”
“臣在!”李斯立刻出列,躬身應道。他知道,重頭戲來了。陛下這是要將內部整頓的重任,交到他的手上。這既是無上的信任,也是巨大的考驗,更是他將法家理念徹底付諸實踐的絕佳舞台!
“朕命你,總攬此事!”嬴政的聲音帶著絕對的權威,“依據《秦律》之精髓,參酌《韓非子》之要義,會同相關府署,即刻著手,進一步細化並頒布一係列強化內部控製、確保法令暢通之新政令!務必要快,要準,要狠!要使朕之意旨,如同血脈,流通帝國之四肢百骸,無有阻礙!”
“臣,領旨!”李斯深深一拜,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有些發顫。他感受到的不僅是權力,更是一種開創製度的巨大曆史機遇。“臣必當竭儘所能,使我大秦法令,嚴明如一,暢通無阻!”
“好!”嬴政回到座位,開始具體部署,他顯然早已深思熟慮,“新政之要,首在四端,李斯你記下了!”
“臣恭聆聖諭!”
“其一,嚴查軍功授爵!”嬴政首先指向了秦國立國的根本——軍功爵製度,“此製,乃我大秦銳士悍不畏死之源泉!然,樹大有枯枝!朕聽聞,軍中偶有冒功、頂功、舞弊之情事!此風絕不可長!必須徹查嚴懲,無論涉及何人,絕不姑息!要確保每一級爵位,每一份賞賜,都絕對公平,都真正落到斬將搴旗的勇士頭上!要讓所有將士都明白,在秦國,軍功,不容玷汙!此乃激勵士氣、保證戰力之根本!”這一條,直指軍隊核心,既是為了公平,更是為了確保戰爭機器的絕對效率和忠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臣明白!”李斯鄭重回應,“臣當會同國尉府、軍中監禦史,製定嚴密核驗程序,加重對冒功舞弊者之懲處,並廣而告之,以儆效尤!”
“其二,強化連坐告奸!”嬴政拋出了第二條,也是更為酷烈的一條。他的眼神冰冷,“商君立法,首重連坐,使民‘不獨善其身’。然,朕觀之,此法執行日久,或有懈怠!自即日起,需重新申明並強化之!修訂連坐法令,要鼓勵、乃至重賞互相監視告發!要使‘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之律條,深入人心,婦孺皆知!要使任何不法之舉,都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無所遁形!如此,方能防微杜漸,使奸邪不生,內部安寧!”這條法令,旨在通過製造人與人之間的普遍不信任和恐懼,將社會牢牢控製在權力手中,是典型的法家“弱民”、“製民”之術。
殿內一些較為持重的大臣,如王翦,眉頭幾不可察地微微蹙了一下,但終究沒有出聲。他們深知,在戰爭前夕,用非常之法確保內部鐵板一塊,或許有其必要性。
李斯眼中卻閃過一絲興奮的光芒,這完全符合他以及韓非子關於君主必須掌控一切、消除任何潛在威脅的思想。“陛下聖明!臣定當細化連坐範圍、告奸程序及賞罰標準,務使此律成為懸於所有臣民頭頂之利劍,使其不敢生異心,不敢行不法!”
“其三,統一度量衡標準!”嬴政的指令轉向了經濟基礎,“如今天下即將一統,然各國度量衡混亂不堪,鬥、斛、尺、寸、斤、鈞,各有標準!此於物資調運、賦稅征收、工程核算,皆是大礙!朕已命少府等機構開始籌備,李斯你需加快進度,主持製定我大秦統一之度量衡標準,頒行全國!要使我秦國之鬥、秦國之尺、秦國之斤,通行於未來之天下!此乃統一之基石,不容有失!”這一條,看似技術性,實則是為未來大一統帝國的經濟運轉和行政管理鋪平道路,其意義極其深遠。
“臣遵旨!統一度量,利國利民,臣當彙集天下能工巧匠,參考各國製度,取其精華,定我秦製,並嚴令各郡縣限期更換,違者重處!”李斯對此也早有思考。
“其四,整飭吏治!”嬴政最後將矛頭指向了官僚體係,“郡縣之製,欲行之有效,關鍵在於吏!朕要派遣得力禦史,組成巡查隊伍,分赴各郡縣,明察暗訪!嚴懲貪腐、瀆職、怠政之官吏!無論其背景如何,功勞多大,一旦查實,嚴懲不貸!要讓我大秦的官吏,人人清廉,個個勤政,如同上了發條的機括,精準而高效地執行朝廷政令!”這條命令,既是為了提高行政效率,也是為了在推行郡縣製前,進一步削弱和震懾可能存在的、與中央離心的地方勢力。
四條政令,條條直指要害,涵蓋了軍事、社會控製、經濟、行政等各個方麵,共同構築起一個高度集權、高效運轉、內部監控嚴密的戰爭國家形態。
“李斯,此四端,乃當務之急!朕給你一月之期,拿出詳細法令草案,呈報於朕!”嬴政下達了最後時限。
“臣,必不負陛下重托!一月之內,定當完成!”李斯信心滿滿,他胸中的法家學說,終於找到了最廣闊的實踐天地。
“諸卿,”嬴政最後環視在場所有重臣,語氣森然,“此乃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望諸卿同心協力,共固我大秦根基!若有陽奉陰違,敷衍塞責者……勿謂朕言之不預也!”
冰冷的警告,讓所有人都心中一凜。他們知道,陛下這次是動了真格,要將整個秦國徹底“擰緊螺絲”了。
“臣等謹遵陛下諭令!”眾人齊聲應道,無人敢有異議。
朝議散去,李斯步履匆匆,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乾勁與使命感。他知道,他正在參與塑造的,不僅僅是一場戰爭前的內部整頓,更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集權的大一統帝國的雛形。
而嬴政,獨自留在殿中,看著地圖上那即將被戰火席卷的六國疆域,眼中燃燒著冰冷的火焰。內部整頓的號角已經吹響,接下來,就該是那柄被磨得無比鋒利的戰爭之劍,出鞘飲血之時了。
一股肅殺之氣,以鹹陽宮為中心,開始向整個秦國彌漫。無論是軍營、縣衙,還是尋常閭裡,都將感受到這股名為“法令歸一”的鐵血風暴。
喜歡天下一帝秦始皇請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