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六,清晨。天色未明,蒼穹如同一塊浸透了墨汁的厚重絨布,嚴密地籠罩著沉睡的京城。
細密的雪粒子夾雜在凜冽的寒風中,肆意揮灑,將朱牆黛瓦、縱橫街巷籠罩在一片灰蒙蒙、冷徹骨髓的寒意裡。
甜水井胡同口,一輛半舊的青篷馬車靜靜停候,駕車的是一名麵容憨厚、眼神卻時不時閃過一抹精明的中年漢子,這是林霄通過李崇文的關係,從驛館係統內精心挑選雇來的可靠車夫,據說嘴巴嚴實,且熟知南北道路。
林霄一身半舊的青色棉袍,外麵罩著一件略顯寬大的深色鬥篷,帽簷壓得很低,幾乎遮住了大半麵容,隻露出線條緊繃的下頜和毫無血色的嘴唇。
他提著一個簡單的行囊——裡麵是幾件換洗衣物、必要的身份文書與翰林院公文、以及那本從不離身、記錄著無數秘密與線索的“黑料小本本”和特製炭筆——動作利落地走出那間暫居的小院,回身,仔細落鎖,冰冷的銅鎖發出“哢噠”一聲輕響,在這寂靜的黎明時分顯得格外清晰。他的動作沒有絲毫留戀,仿佛隻是暫彆一個尋常的落腳點。
他的臉色依舊刻意維持著幾分蒼白與倦怠,這是前幾日那場“病”留下的餘韻,也是此刻最好的偽裝。
然而他的步伐卻沉穩有力,每一步都踏在積雪上,發出沉悶而堅定的聲響。目光如同鷹隼般銳利,借著眼角餘光迅速掃過寂靜無人的巷口兩側,確認沒有異常的眼線窺探,這才快步走向馬車,拉開車簾,彎腰鑽入了略顯狹窄的車廂。車內陳設簡單,卻打掃得乾淨,鋪著一層厚厚的舊氈毯,用以隔寒。
“林大人,可以走了?”車夫低聲問道,聲音粗糲卻帶著恭敬,同時接過他那並不沉重的行囊,妥善放入車廂內側的固定位置。
“走吧。”林霄點點頭,聲音平靜無波,聽不出任何情緒。他最後看了一眼這條他居住了不算太久、卻承載了無數驚心動魄算計與冰冷掙紮的小巷,車簾隨之落下,隔絕了內外兩個世界。
馬車緩緩啟動,車輪碾過被積雪和凍土覆蓋的路麵,發出咯吱咯吱的、富有節奏的輕響,駛離了甜水井胡同,沿著預先規劃好的、並非最快捷但相對隱蔽的路線,朝著城南的崇文門方向行去。
此行明麵上的目的地,是浙東寧波府下轄的鄞縣。理由冠冕堂皇:核查該縣洪武初年賦役黃冊與魚鱗圖冊存在的“記載偏差疑點”。
公文由翰林院掌院陳文昭親自簽發——皇帝對“修史需嚴謹務實”的暗示起了決定作用——一路關防手續齊全,任誰也挑不出錯處。
車廂內,隨著馬車的前行,林霄緩緩挺直了背脊,褪去了那副刻意維持的病弱偽裝,眼神在昏暗的光線下變得銳利如鷹,仿佛能穿透車壁,洞察外界的一切。
他並沒有因為暫時離開了風暴中心的京城而有絲毫放鬆,相反,神經反而繃得更緊。
真正的“暗布後手”,此刻才剛剛開始。離京是避險,更是機會。京城耳目眾多,許多事做起來束手束腳,在外,反而可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尤其是關於王庸糧案的線索...或許可以從漕運或地方糧倉的舊檔中尋找蛛絲馬跡。
馬車行至崇文門大街,並未直接駛向城門,而是依照林霄事先的吩咐,繞進了一條相對熱鬨的早市街巷,混雜在運送蔬菜、柴炭的驢車和早起謀生的小販人流中,短暫停在一個賣炊餅的攤子前。那賣炊餅的老漢,正是此前為林霄與蘇府傳遞消息的絕對可靠之人。
林霄並未下車,甚至未曾掀開車簾向外張望。車夫按照事先得到的詳細指令,下去買了兩個剛出爐、熱騰騰、散發著麥香的炊餅,遞進車廂時,那用油紙包著的炊餅底下,已然神不知鬼不覺地多了一個極小、用相同油紙包裹、捏起來有些硬實的蠟丸。
整個過程自然流暢,如同無數次重複過的日常交易。
“京城線,連通。此後情報指令,將通過這條單向鏈條傳遞。老漢隻負責接收我發出的指令和接收來自蘇姑娘或王伯的‘尋常物品’,他自身並不知具體內容,亦不知最終流向。”這是安全的第一重保障。
馬車繼續前行,混在出城的車流中,順利通過崇文門守軍略顯鬆懈的簡單查驗——一紙翰林院的公文就是最好的通行證。
當京城那巍峨雄壯的輪廓漸漸被拋在身後,最終消失在迷蒙的雪霧與地平線之下時,林霄才幾不可察地輕輕籲出一口氣,但緊繃的神經並未有半分鬆懈,反而因為環境的陌生而更加警惕。
他捏碎手中那枚尚帶體溫的蠟丸,裡麵露出一小卷素箋。展開,上麵是蘇婉那清秀而簡潔的隱語筆跡:“父安,門肅,風未歇。”
——父親安好,門前騷擾已因胡黨自顧不暇而暫時肅清,但更大的風波並未停息。
林霄指尖微動,取出火折子,就著車內的小炭爐將那紙條點燃,看著它迅速蜷縮、焦黑、化為灰燼,隨後用指尖撚碎,不留絲毫痕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知道蘇婉暫時無礙,他心中那根最緊的弦稍稍鬆動了一分,但“風未歇”三個字,卻更堅定了他在外必須有所作為的決心,必須儘快找到破局的鑰匙。
旅途漫長而枯燥。馬車顛簸在官道上,窗外是不斷後退的、蕭瑟的北方冬景。林霄大部分時間都靠在車廂壁上,閉目養神,實則大腦在飛速運轉,片刻不停。
他複盤著京中的局勢,推演著胡黨可能的下一步動作,思考著自己該如何利用這次離京的機會,將危機轉化為優勢。不斷分析、推演、假設,將零星的信息碎片嘗試拚湊出更完整的圖景。
數日後,馬車抵達了通州漕運碼頭附近的一處繁華小鎮。按照計劃,需在此換乘船隻沿運河南下,這是更快捷也更不易追蹤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