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幕後顧問,深得信任_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3章 幕後顧問,深得信任(1 / 1)

隨著太子朱標病體的逐漸穩定,雖然離康複尚遠,但隨著太醫院精心調配的湯藥不斷灌服,以及時間悄無聲息的推移,這位帝國儲君的病體,總算在令人窒息的沉重氛圍中,透出了一絲極其微弱、卻足以讓整個皇宮稍稍喘息的起色。

他雖仍遠未能獨立行走,那曾經強健的體魄已被病魔侵蝕得虛弱不堪,但已能在兩名忠實宮人小心翼翼、幾乎是全力承托的攙扶下,勉強從病榻坐起片刻。在其精神稍好的短暫光陰裡,朱標甚至會以氣若遊絲的聲音,過問一些經由朱元璋親自圈定、關乎國本的極其緊要的政務。這一跡象,讓日夜懸心、性情愈發焦灼的洪武皇帝朱元璋,那緊鎖的眉宇間,總算得以稍稍舒展,感到了一絲久違的寬慰。

然而,這些時日的纏綿病榻與病痛折磨,已徹底耗儘了朱標原本健朗的元氣。他那曾經在朝堂上清晰洪亮、足以令百官肅然的聲音,如今變得細若遊絲,每每發言,都需傾聽者屏息凝神;他那原本可以批閱奏章直至深夜而毫無倦色的充沛精力,如今已是蕩然無存,即便是閱讀幾本經過篩選、最為簡單的題本,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支撐不到一刻鐘便眼目昏花。

麵對案頭堆積如山、關係著大明帝國萬裡疆域與億萬生民福祉的繁重政務,這位素以仁孝勤勉著稱的太子,內心充滿了難以言說的焦慮與無奈,真正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正是這種迫切的現實需求,使得一種非正式、卻極為高效的谘詢模式,悄然在東宮之內形成。它繞過了繁瑣的正式朝奏流程,成為了病中太子與外界溝通、汲取智慧的重要渠道。

在這一特殊背景下,林霄,這位年紀雖輕卻已深受太子賞識的翰林院侍讀,因其在近日經筵講讀中,屢屢能對傳統經典作出既恪守本義、又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妙闡釋,故而其被內侍傳召至東宮的次數逐漸增多,頻率亦日趨密集。

不過,這些具有谘政性質的秘密會麵,並非在象征儲君權威、禮儀森嚴的文華殿正殿進行,而是安排在太子寢殿外間的一處更為私密、溫暖的暖閣之內。此處陳設雅致,避風而向陽,地龍燒得恰到好處,驅散了殿宇固有的陰寒。暖閣中央設有一張色澤沉鬱、紋理精美的紫檀木書案,其上整齊擺放著端硯、湖筆、徽墨、宣紙這文房四寶,以及數摞由東宮屬官事先進行過初步篩選、標注了輕重緩急的奏折題本。

林霄的任務,便是在此靜候太子的垂詢,隨時準備就這些政務提供自己的見解。

此時的談話,其性質已超脫了單純的經史講讀,更明確地偏向於實質性的谘政問策。太子朱標通常半倚在裡間病榻的軟枕之上,與林霄相隔著一道精美絕倫、繡著淡雅山水圖案的蘇繡屏風。他的聲音雖然依舊虛弱,且時常被輕微的咳嗽打斷,但語調中卻蘊含著一種對真知灼見的迫切渴望,以及對解決現實困境的強烈執著。

一個午後,林霄照例被一名小內侍低聲傳召至東宮。他早已輕車熟路,步履沉穩地穿過重重宮門,對沿途值守侍衛們沉默的點頭示意已然習以為常,內心雖保持恭敬,卻不再有最初的緊張。進入那間熟悉的暖閣後,他首先整肅衣冠,向著屏風後的方向,依臣子禮節行了大禮,然後方才靜候在紫檀書案一側,眼觀鼻,鼻觀心,姿態謙卑而從容。

“林卿不必多禮。”片刻沉寂後,朱標的聲音從屏風後傳來,帶著久病之人特有的沙啞與氣短,但語氣是溫和的,“今日有一事,困擾孤許久,想聽聽你的見解。”

林霄立即屏息凝神,將身體微微前傾,以示專注:“臣謹聽殿下垂詢。”

朱標似乎調整了一下呼吸,才緩緩道來,語速很慢,仿佛每個字都需要耗費力氣:“近日,河南布政使司八百裡加急上報,淮河流域突降數十年不遇之暴雨,河水水位暴漲,已致多處堤防決口,淹沒農田村莊無數,災民流離失所,情勢堪憂。賑災之事,曆代皆言開倉放糧,此乃祖製成法。然……然地方吏治,積弊已久,蠹蟲往往借此天災人禍之機,中飽私囊,上下其手。朝廷縱有仁心,發下米糧,待到饑民手中,實得幾何?每每思之,令人心憂。林卿……於杜漸防微,可有良策?”

林霄心下頓時了然,這已絕非簡單的經史義理探討,而是實實在在、關乎數十萬生靈的緊急政事谘詢。他深知此刻一言一行皆需萬分謹慎,所提見解既要體現真知灼見與務實精神,又不能有絲毫逾越人臣本分的僭越之嫌。他略一沉吟,在腦海中飛速整理思緒,將現代經濟理念轉化為完全符合明代政治語境的表述,而後才拱手恭敬應答:

“殿下明鑒,悲憫蒼生,臣感同身受。開倉賑濟,活民於水火,確為祖製成法,亦是仁政體現,自不可輕廢。然臣淺見,或可於此常法之外,輔之以因地製宜的改良之法,或能稍杜其弊。”他稍作停頓,觀察屏風後的動靜,見太子並無打斷之意,便繼續沉穩言道:“其一,我朝或可嘗試推行‘以工代賑’之策。於災民之中,擇其精壯者,由官府組織,征調用於疏浚河道、加固堤防、修複道路等公共工程。每日按其出力多寡,以米糧結算工錢。如此,則災民憑自身勞力得食,心中坦然,朝廷亦興修了水利,加固了根本,可謂一舉兩得。此舉既可避免滋生懶漢坐享其成之風,更關鍵者,是大大減少了胥吏經手錢糧、層層盤剝之中間環節,使賑濟更能實惠於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稍作停頓,見太子沒有打斷的意思,便繼續道:“其二,除官府賑濟外,亦可曉諭當地富戶鄉紳,宣示殿下仁德,鼓勵其平價售糧,或由官府作保,向其借貸糧米,事後由朝廷於當地稅收中按數抵償,並給予適當旌表。如此,既可緩解官倉一時之壓力,又能使民間藏蓄之糧得以流通起來,平抑災區糧價,亦是保全富戶、共度時艱之道。古人雲‘藏富於民’,危難之時,正可調而用之。”

林霄並未引用任何現代術語,而是巧妙地將“以工代賑”、“調動民間資源”等概念融入傳統的“王道仁政”話語體係中,聽起來既符合聖賢之道,又極具操作性。

朱標在屏風後聽得十分入神,眼中泛起深思的光芒。他輕微地咳嗽了幾聲,侍立在側的宮人連忙上前,欲伺候他飲水,卻被他輕輕擺手拒絕。他的注意力完全在林霄的建言上。

“以工代賑……此法甚善,”朱標緩緩道,“既全活百姓,又興修水利,頗合孟子‘仁政’之本意。且讓災民勞作得食,而非坐等救濟,也免生怠惰之心。林卿思慮周詳。”

林霄謙恭回應:“殿下過獎。臣隻是遵循聖賢教誨,結合實際情況略作變通而已。畢竟《周禮》中已有‘以工事救荒’的記載,我朝不過是效法古製,因地製宜。”

朱標點頭稱許,隨後又就具體實施細節詢問了林霄的意見,如如何防止官員在工程中虛報人工,如何確保老弱婦孺不被遺漏等。林霄一一作答,既引經據典,又結合實際,提出的辦法都頗為可行。

這次談話持續了近一個時辰,直到朱標麵露倦色,林霄才告退離去。

又過了幾日,林霄再次被傳召。這次太子的氣色似乎好些了,甚至讓宮人將屏風稍稍移開一些,讓林霄能夠隱約看到他的麵容。朱標瘦削的臉上帶著病容,但雙眼卻依然有神,顯示出他對政務的關切並未因疾病而減少。

“林卿,”朱標開門見山,“今日孤思及北疆防務,心中憂慮。九邊重鎮,歲費錢糧無數,然邊患時起時伏,終難靖平。屯田之製,時靈時不靈,卿可有以教吾?”

林霄心中一凜,意識到這已是關乎國防安全、帝國根基的重大戰略議題,其敏感性與複雜性遠非地方賑災可比,必須更加謹慎應對。

他沉思了更長的時間,在腦中仔細推敲著每一句措辭,確保其既能點出關鍵,又絕不觸及任何可能的忌諱,方才整理好思路,恭敬回答:

“殿下憂國之心,臣深感敬佩。屯田固邊確是我朝國策,成效顯著。然邊地苦寒,士卒困苦,或有懈怠。臣嘗讀史書,發現前代對於邊境貿易有過不同嘗試,或可借鑒。”

ited‘互市’,許邊軍與附近小部落以布帛、鹽茶交換其牛羊、毛皮。此舉一則可稍補軍需,減輕朝廷轉運之勞;二則可使邊卒得些微利,稍解其困;三則,以物易物,稍通有無,或可緩和邊釁,使其部落有所依賴,不至輕易南下劫掠。”

林霄特意強調:“當然,此事關係重大,須派乾練官員嚴格監管,以防鐵器、軍械流出,反受其害。互市的時間、地點、物品種類都需嚴格限定,由朝廷全權掌控。”

他將有限的、可控的邊境貿易的好處娓娓道來,同時強調了監管的重要性,顯得既務實又穩妥。

朱標聞言,沉思良久。他示意宮人將他扶起一些,靠坐在軟枕上,目光變得深邃。

“此議雖險,然細細思之,亦是一法。”朱標緩緩道,“若能管控得當,或可收奇效。前元時期,邊境互市曾有先例,然管理不善,流弊叢生。若我朝能取其利而避其害,倒也不失為一條新路。”

林霄補充道:“殿下明鑒。臣以為,互市之初,可選一兩處試點,委派清廉乾練之員負責,總結經驗後再決定是否推廣。如此,即便有差池,損失也可控。”

朱標點頭稱是:“林卿每每能於常法中見新意,於細微處顯真章,實乃難得。孤會慎重考慮這一建議,待身體稍好,與父皇及兵部商議。”

談話間,太醫前來請脈,林霄便適時告退。

“在明朝提議搞特區經濟,我也是夠拚的。好在朱標不是守舊之人,否則這項提議就夠我喝一壺的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林霄被召見的頻率越來越高,有時甚至一日兩次。談話的內容也從最初的賑災、邊防,擴展到吏治、財政、教育等各個方麵。

一次,朱標問及科舉取士的改良之道。林霄謹慎提出:“殿下,當今科舉以四書五經為主,固然是根本。然臣以為,或可酌情增加實務策論比重,使士子不僅通經義,也能關注國計民生。”

朱標若有所思:“林卿之言有理。孤觀近年進士,多有熟讀詩書而不通世務者,委以州縣之任,往往束手無策。”

又一次,談及江南財稅問題,林霄建議:“賦稅征收,不單要看數量,還需考慮民力。臣聞蘇鬆地區,雖有‘魚米之鄉’之稱,但賦稅過重,百姓負擔不小。或可考慮根據年景豐歉,適當調整稅額,使民生得以休養。”

這些建議,林霄都注意用傳統的儒家語言進行包裝,引經據典,使得現代理念不著痕跡地融入古代政治話語中。他深知在朱元璋多疑的朝堂中,任何過於激進的改革主張都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朱標對林霄的信任與日俱增。有時,他甚至在林霄麵前流露出對某些朝中大臣的不滿,這是極為罕見的信任表現。

“林卿,你可知昨日某位部堂大臣又上疏,言必稱祖製,反對任何更張。”朱標歎道,“祖宗之法固然不可輕廢,然時移世易,豈能一味守舊?”

林霄謹慎應答:“殿下明察。祖宗立製,乃為子孫萬代計。然製度如衣,需合時宜。若時勢已變,製度亦當適當調整,方不負祖宗立法之本意。”

朱標滿意地點頭:“林卿此言,深得孤心。”

通過這些一次次看似隨意的問答,林霄以其超越時代的視野和精心包裝的建議,逐漸在太子朱標心中奠定了“博學務實、可谘大事”的深刻印象。他已成為太子在病中不可或缺的一位非正式幕僚和智慧源泉。

這‘中央黨校vip席位’算是坐穩了,還是直達天聽的病榻特彆版……

喜歡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請大家收藏:()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70,老娘物資堆成山 重生九零,情場金絲雀 穿成早死首長的妻子!被全家團寵 星際神醫他靠吃瓜爆紅 咒回:甚爾有個妹妹 可觀測Universe 末世降臨:我是男主繼妹 都市變化靈 海洋求生,我卡bug升級成神 孽鏡判官:從拔舌地獄殺穿十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