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帝心嘉許,小賜恩榮_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2章 帝心嘉許,小賜恩榮(1 / 2)

洪武二十二年的深秋,寒意漸濃。藍玉案的腥風血雨雖暫告一段落,但其肅殺之氣已如同浸骨的霜凍,深深滲入了應天府的每一寸磚石,每一口呼吸之中。往日裡尚且有些許閒談私語的翰林院,如今更是靜得可怕,隻聞紙頁翻動與筆尖劃過的沙沙聲,間或夾雜著一兩聲極力壓抑的、沉重的歎息。每個人都竭力將自己縮在官袍與案牘之後,恨不得化作牆上的一道影子,生怕一絲一毫的不慎,便會引來那索命的無常。

林霄端坐於典籍庫的一角,身姿挺拔如鬆,握筆的手指穩健有力,正一絲不苟地校勘著一卷前元地方誌的抄本。他的神情專注而平和,仿佛全然沉浸於故紙堆中的山川河流、風物人情,對外界那無形的緊繃與恐懼渾然未覺。至少,表麵看來如此。

唯有他自己知道,那平靜的表象之下,心湖深處是如何的暗流洶湧。王弼、俞通源等人的流放隊伍此刻行至何處了?瓊州那邊的接應是否順利?尾巴是否清掃乾淨?韓宜可那深邃的目光背後,究竟還藏著多少未儘的探究?每一個念頭都像是一根緊繃的弦,在他腦中嗡嗡作響,但他不能,也絕不敢在臉上顯露分毫。

他必須比任何人都更像那個被天威嚇破了膽、隻求埋頭故紙堆以避禍的尋常翰林官。甚至比案牘更沉默,比筆墨更無害。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林霄在心中再次默念了一遍韓宜可的告誡,筆尖在“瓊州府”三字上幾不可察地微微一頓,旋即流暢地繼續批注下去,不留絲毫痕跡。

這‘謹小慎微’的戲碼,還得唱下去,而且得唱得比真金還真。

就在這時,一陣不同於尋常文吏的、略顯急促卻刻意放輕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典籍庫死水般的沉寂。所有埋首案牘的身影都不約而同地僵了一瞬,雖未抬頭,但耳朵卻都下意識地豎了起來。

來人是乾清宮的一名中年太監,麵白無須,神色端凝,身後跟著兩名小火者。他步履雖急,落地卻輕,顯示出深厚的宮廷功底。他在庫房門口略一駐足,目光掃視一圈,最終落在了林霄身上。

“陛下口諭,宣翰林院典簿林霄,即刻至謹身殿外候見。”

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在寂靜的庫房內回蕩,如同投下一塊冰石,瞬間激起了所有人心底的千層浪。

刹那間,無數道或明或暗的目光,如同受驚的飛蛾,倏地一下聚焦在林霄身上。那目光裡混雜著驚疑、審視、同情,甚至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幸災樂禍。陛下突然召見一個區區從八品的典籍?在這個風聲鶴唳的時候?這絕非吉兆!難道這林霄看似老實,實則也暗中攀附了涼國公?或是日前錦衣衛上門查問未果,如今聖上要親自過問?

空氣凝固了,連呼吸聲都幾乎消失。

林霄的心臟亦是猛地一縮,後背瞬間沁出一層細密的冷汗。朱元璋在這個時候突然召見?所為何事?是東窗事發?是韓宜可終究還是將疑慮上達天聽?還是...與瓊州那邊剛剛成功的接應有關?不可能,消息絕無可能如此快傳遞回來!

無數個最壞的念頭電光石火般閃過腦海,幾乎要將他吞噬。但他強大的意誌力在這一刻發揮了作用。隻見他臉上迅速浮現出恰到好處的驚愕、茫然,以及一種小臣驟然麵聖時應有的、巨大的惶恐與無措。他慌忙放下筆,起身,整理了一下並無線頭褶皺的青色官袍,快步走到那太監麵前,深深一揖,聲音帶著一絲微不可察的顫抖:

“微...微臣林霄,領旨。有勞公公通傳。”

他的表演毫無破綻,完美契合了一個突然被帝國最高統治者點名、不知所措的低階官員形象。那太監見狀,臉上冷硬的線條似乎柔和了半分,微不可察地點了下頭,算是回禮,便轉身引路。

林霄垂首緊跟其後,眼觀鼻,鼻觀心,不敢左顧右盼,但能清晰地感受到身後那些目光如同實質般釘在他的背上,灼熱而複雜。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朱元璋這當頭,唱的是哪一出?龍潭虎穴,也隻能闖了。

穿過重重宮闕,越靠近謹身殿,氣氛便越是肅殺。巡邏的侍衛目光銳利如鷹,值守的宦官如同泥雕木塑,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無形的、令人窒息的威壓。林霄的心跳如擂鼓,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大腦飛速運轉,設想著各種可能的情景及應對之策。

然而,預想中的雷霆震怒並未到來。他被引至謹身殿外的一片空闊廣場上,那裡已經跪了數十名官員,看服色品階都不高,多是各部院的低級官員、書辦,甚至還有幾名穿著戎裝的低級軍校。眾人皆屏息靜氣,鴉雀無聲,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劫後餘生般的壓抑與茫然。

一名身著緋袍的高級太監正手捧一卷黃綾清單,立於丹陛之側,朗聲宣讀:

“...陛下念爾等近日經辦藍玉逆案相關文書、刑獄、查抄等事,夙夜操勞,謹守厥職,未有疏失,特賜恩賞,以示嘉勉。欽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原來是一場針對辦理藍玉案事務的中下層官員的集體恩賞!林霄瞬間明白過來,心中那塊巨石倏然落地,但隨即又提起——為何名單上有他?他在翰林院,並未直接參與藍玉案的核心文書工作,至多是整理歸檔一些抄送來的普通文件。

朱元璋這是...打一巴掌給個甜棗?還是更深的試探?特意把我這個邊緣人物也列進來,是想看看我的反應?或是韓宜可說了什麼?

不容他細想,那太監已經開始唱名並宣布賞賜。被念到名字的官員無不露出感激涕零、如蒙大赦的神情,叩頭謝恩的聲音都帶著激動的顫音。賞賜並不豐厚,多是絹帛、銀錢,偶爾有加賜寶鈔的,但對於這些剛從一場政治風暴邊緣僥幸存活下來的小官而言,這無疑是天大的恩寵和信號——陛下沒有追究他們,反而給予了肯定!

“翰林院典簿林霄——”那太監的聲音平穩無波。

林霄立刻收斂所有心神,上前一步,跪倒在地,額頭觸及冰冷堅硬的宮磚,高聲應道:“微臣在!”

“爾於案牘之餘,勤勉王事,歸檔文書,井井有條,未有錯漏。賜杭絹兩匹,銀二十兩。望爾日後恪儘職守,不負聖恩。”

賞賜理由冠冕堂皇,將其功勞歸於最微不足道的“歸檔文書,井井有條”,混在一眾真正參與案務的人中,顯得毫不起眼。賞賜的份量也是中等,既不突出,也不寒酸。

但林霄心中卻是雪亮。這絕非表麵那麼簡單。朱元璋何等人物,日理萬機,怎麼會注意到一個翰林院典籍庫的小官文書歸檔是否井井有條?還特意在這種場合點名賞賜?這分明是一種極其隱晦的暗示和敲打!

暗示什麼?暗示皇帝知道他林霄的存在,並且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敲打什麼?敲打他不要因為近日的“安靜”而有所鬆懈,或者...是警告他不要以為之前的小動作能瞞天過海?

亦或者,這真的是出於某種難以揣測的“帝心”?因為他近期表現出來的“安分守己”和“勤勉”?

無數念頭瞬間閃過,但林霄的動作卻沒有絲毫遲疑。他立刻以頭觸地,聲音充滿了受寵若驚的激動和無比的虔誠,甚至刻意讓聲線帶著一絲哽咽:

“微臣...微臣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微臣才疏學淺,蒙陛下不棄,得效犬馬之勞,已是天恩浩蕩!今又蒙賜賚,誠惶誠恐,愧不敢當!唯有竭儘駑駘,肝腦塗地,以報陛下天恩於萬一!”

他的表現,和一個驟然得到天子垂青、感激涕零的小官毫無二致,甚至因為過於“激動”而顯得有些誇張和笨拙。但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他必須表現得對此殊榮毫無準備,並且將全部功勞歸於皇帝的“明察秋毫”和“恩典”。

那宣旨的太監似乎見慣了這種場麵,麵無表情地示意身後的小火者將賞賜——兩匹質地優良的杭綢和一小錠銀兩——送到林霄麵前。

林霄再次叩首,這才“顫顫巍巍”地接過那心理上沉甸甸的賞賜,退回到原來的位置,依舊低著頭,但捧著賞賜的手卻微微顫抖,仿佛激動得難以自持。周圍投來的目光變得複雜了許多,先前那點同情和幸災樂禍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驚訝、羨慕,以及重新評估的審視。

這二十兩銀子和兩匹絹,比山還重...拿在手裡,燙手啊。老朱這心思,比海還深。是覺得我最近太‘安靜’了,特意拎出來敲打一下?還是真的隻是隨手一筆,是我自己做賊心虛?

頒賞儀式持續了約莫一刻鐘才結束。官員們再次集體叩謝皇恩後,才在太監的示意下,小心翼翼地起身,捧著各自的賞賜,低著頭,魚貫退離這片象征著無上皇權的廣場。沒有人交談,但彼此的眼神交換間,已充滿了無數無聲的訊息。

林霄混在人群中,刻意放緩了腳步,讓自己顯得仍沉浸在巨大的“恩寵”與“惶恐”之中。他緊緊抱著那兩匹絹和銀兩,仿佛那是稀世珍寶,實則手心一片冰涼。


最新小说: 重生之逆世星途 足球:全能型後腰,殺穿英超? 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 重生八三拒接班:扛槍獵熊震林場 獨斷諸天 全民覺醒,隻有我覺醒了嘴炮 美女村官醉酒試探,我將計就計 聊齋劍神:開局手撕畫皮鬼 洪荒:冥寂天尊 天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