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墨海藏鋒,暗流漸起_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0章 墨海藏鋒,暗流漸起(1 / 1)

洪武二十四年的初夏,應天城在一場連綿數日的透雨之後,終於迎來了久違的澄澈陽光。

雨水洗刷了宮闕殿宇上的積塵,琉璃瓦反射著耀目的金輝,連帶著翰林院庭院中那些蓊蓊鬱的古木,也舒展出格外鮮亮的翠意。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草木的清新氣息,仿佛連日來的陰鬱沉悶都被這一場甘霖滌蕩而去。

然而,在這片表象的明淨之下,那股自帝國權力核心滋生、並悄然蔓延至官僚體係末梢的緊繃感,卻並未隨之消散,反而如同這初夏的氣候,在陽光照射下,蒸騰起一股更為黏稠、更令人窒息的低壓。

文華殿那場關於藩王策的奏對,雖僅限於林霄與太子朱標之間,並無隻言片語外泄,但其引發的無形漣漪,卻已悄然觸及了林霄身處的小小漩渦。

林霄依舊每日準時出現在翰林院典籍庫,埋首於那浩如煙海的故紙堆中。他負責的《洪武大典》“輿地門”編纂工作,已進入更為精細、也更為繁瑣的校勘與定稿階段。相較於前期廣搜博采的宏闊,眼下更多的是需要極致耐心與嚴謹的字斟句酌。

一頁頁泛黃的書稿,一行行模糊的刻字,一個個需要考證的人名、地名、典章製度細節,構成了他全部的世界。他比以往更加沉默,行動軌跡更加固定,將自己完全隔絕在學術的壁壘之後,仿佛真的成了一尊隻會呼吸墨香的古籍雕像。

同僚們早已習慣了他的存在方式。在大多數人眼中,這位林修撰自從參與了大典編纂的“要務”後,非但沒有借此機會攀附鑽營,反而愈發顯得“不通世務”。他對待那些枯燥考據工作的專注與投入,在那些期待著憑借文章才華直上青雲的同僚看來,簡直是不可理喻的“自討苦吃”。

孫耀宗如今見到他,偶爾會停下腳步,用一種混合著些許憐憫與更多是“此子不堪大用”的最終定論的目光掃過他,或許會隨口問一句“瓊州物產誌校得如何了?”語氣平淡,再無之前的審視與探詢。林霄總是立刻起身,恭敬回答:“回大人,正在逐一核對地方誌與前朝筆記異同,力求無誤。”態度謙卑,回答得體,將話題牢牢鎖定在具體事務上。孫耀宗便會“嗯”一聲,不再多言,背著手踱開。

林霄這種“安於本職”、“心無旁騖”的表現,無疑完美符合了上至皇帝、下至掌院學士對他“勤於案牘”的定位,也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他可能存在的任何潛在威脅。

然而,在這層精心構築的“書蠹”保護色之下,林霄的頭腦卻從未停止過高速運轉。

文華殿奏對的每一個細節,朱標太子那沉重而疲憊的眼神,那聲關於“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歎息,都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他的心底。

他知道,自己那番“強乾弱枝,徐徐圖之”的建議,或許為憂心忡忡的太子提供了一種思考方向,但根本無力改變那日益迫近的結構性矛盾。

朱元璋對北疆的強勢布防,如同不斷收緊的絞索,而朱棣在北平的隱忍與暗中積蓄,則像是地下奔湧的熔岩,尋求著噴薄的裂口。

這表麵的平靜,不過是風暴來臨前最後的間歇,壓抑得令人心悸。

這種對大局的深刻憂慮,反而促使他更加珍惜眼前這方由故紙堆構成的“避風港”,也更加堅定了要利用這“編纂大典”的絕佳平台,為自己、也為遠在瓊州的“方舟”積蓄力量的決心。

他的工作,遠非簡單的抄錄與校勘。

這一日,他負責審核“輿地門”中“江南道·鎮江府”部分的一批稿件。稿件由一位名叫吳思賢的翰林編修初步整理完成,內容主要涉及鎮江府曆代沿革、山川形勝、名勝古跡。

表麵看來,文稿引證豐富,文筆流暢,並無明顯紕漏。但林霄在核對一條關於城西“蒜山”的典故時,卻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稿件中引用了《太平寰宇記》的記載:“蒜山,在城西三裡,臨江絕壁,相傳漢末周瑜與諸葛亮於此議拒曹公,謀算於此,因名。”這似乎是再尋常不過的地理典故引用。然而,林霄記得自己此前在整理另一批前元文人筆記時,曾看到過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他立刻起身,在密集的書架間穿梭,憑借過人的記憶力和數月來對庫藏典籍的熟悉,很快便找到了那冊名為《至順鎮江誌》的殘本。翻至相關篇章,果然看到上麵記載著:“蒜山,舊名算山,或雲晉代某隱士精於算術,結廬於此,故名。其地險要,南朝時嘗為屯兵之所。至唐末,始有附會周郎、諸葛事者,蓋因山勢臨江,便於觀覽形勢耳,然考之正史,二人未嘗至鎮江,此說實為後人穿鑿。”

兩相對照,差異立現。《太平寰宇記》成書於北宋,而《至順鎮江誌》為元朝所修,後者時代更晚,且明確指出“周瑜諸葛亮蒜山定計”之說為唐末後人附會穿鑿。吳思賢在整理稿件時,顯然看到了這兩種記載,但他卻選擇了傳播更廣、也更富戲劇性的前者,而對後者的辨正之說隻字未提,甚至未加任何考辨按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若在平時,這或許隻能算作學術上的疏漏或偏好不同,並非大奸大惡。但在編纂《洪武大典》這等“盛世修典、彰顯文治”的重大文化工程中,這種對史料缺乏嚴謹考辨、甚至有意無意忽略不利於“名人效應”記載的做法,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尤其是在涉及諸葛亮這等被曆代君王推崇為“忠臣楷模”的人物事跡時,更應謹慎。

林霄不動聲色,繼續仔細審閱吳思賢負責的其他部分稿件。

很快,他又發現了幾個類似的問題:在記述某處南朝古寺時,吳思賢大肆渲染其與某位帝王非本朝)的淵源,卻略去了該寺在元末曾遭兵燹、部分建築為前朝遺老集資重建的記載;在收錄當地文人詩詞時,明顯偏好辭藻華麗、歌功頌德之作,而對一些反映民間疾苦、風格沉鬱的詩文選擇性忽略。

這些看似零散的“瑕疵”,彙聚在一起,卻隱隱勾勒出這位吳編修某種趨利避害、迎合上意的學術傾向,或者說,是一種缺乏求真精神、習慣於“報喜不報憂”的思維定式。

林霄的嘴角泛起一絲幾不可察的冷笑。他想起此前偶爾聽同僚閒聊,提及這位吳編修出身江南書香門第,家族與朝中某些清流官員關係密切,其本人亦以“才思敏捷、善於屬文”著稱,頗得孫耀宗的賞識,被視為有望在本次大典編纂中脫穎而出、進而獲得升遷的“潛力股”。

“才思敏捷……善於屬文……”林霄心中默念:“怕是更善於揣摩風向、粉飾太平吧。這等人物,若在太平年月,或可做個合格的詞臣,但在如今這暗流湧動之際,其心性如此,將來若居要職,恐非社稷之福。小辮子+1,記下了。”

他並未立刻對稿件提出質疑,而是如同往常一樣,取過自己那本厚厚的、外觀與普通讀書筆記無異的特製冊子,翻到特定頁數,用隻有自己能完全理解的混合了簡體字、拚音首字母和特殊符號的密寫方式,簡要記錄了發現的問題:“鎮江稿,吳思賢,蒜山典故取舍存疑,略元誌辨正,或有迎合‘忠賢’敘事之嫌。另,文風偏好浮華,略民生疾苦。其人學術嚴謹性待察。”記錄完畢,他合上冊子,將其與一堆待校的書稿混在一起,毫不起眼。

這隻是編纂日常中的一個微小插曲,卻讓林霄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即便是在這看似純粹的文化事業中,也充滿了各種微妙的人心算計與利益糾葛。

這座翰林院,乃至整個大明官場,就像一片看似平靜的墨海,其下卻暗藏著無數或明或暗的旋渦與礁石。而他,這條意外闖入的“鯰魚”,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既要利用這墨海隱藏自身,也要小心不被其下的暗流吞噬。

數日後,一個更具衝擊力的消息,通過蘇婉那絕密的渠道,悄然傳遞到了林霄手中。這次並非絲帕或信箋,而是一本看似尋常的、市麵常見的《千家詩》刻本。在特定幾首詩的行間,用極細的針尖刺出了肉眼幾乎無法察覺的微小孔洞,組成了一套複雜的密碼。林霄耗費了半夜功夫,才在燈下借助放大鏡和密碼本,將其破譯出來。消息內容簡短,卻字字千鈞:

“北線密報:燕王府近與遼東都司某參將往來密切,疑以‘互市’、‘協防’為名,行物資轉運之實。另,北平城中近日有陌生番僧活動,形跡詭秘,似非中土人士。陛下近日常獨處武英殿,翻閱北疆輿圖至深夜,侍奉內侍皆屏退,神色凝重。東宮近來請安,陛下問及《漢書》七國之亂篇目,意有所指。”

這寥寥數語,如同幾塊沉重的巨石,投入林霄本就不平靜的心湖。

燕王府與遼東軍官的勾結,意味著朱棣的觸角已經開始向更廣闊的北方邊鎮延伸,試圖構建一條更為隱蔽的物資補給和情報網絡。陌生番僧的出現,則暗示朱棣可能不僅在積蓄武力,還在尋求某種宗教或意識形態上的支持,甚至是與域外勢力有所勾連?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局勢的複雜性和危險性。

而朱元璋的反應,更讓林霄感到一股寒意正順著脊椎爬升。皇帝深夜獨覽北疆輿圖,詢問太子關於七國之亂的典故,這幾乎已經是赤裸裸地將朱棣與漢初造反的藩王類比,其內心的猜忌與殺機,恐怕已醞釀到了臨界點。這位開國皇帝,顯然並未完全被朱標的“好轉”和太孫的冊立所安撫,他對北疆那個強大兒子的警惕,與日俱增。一場父子之間、君臣之間的終極攤牌,似乎隨時可能因某個意外事件而引爆。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風,已經刮得如此之急了嗎?”林霄放下破譯後的紙條,走到窗邊,推開一絲縫隙。夜色深沉,遠處隱約傳來巡夜更夫梆子聲,悠長而空洞。初夏的夜風帶著微暖的花香,吹在他因緊張而有些發涼的臉上,卻絲毫無法驅散心頭的沉重。

他將紙條就著燈焰點燃,看著那跳躍的火苗將墨跡與紙張一同吞噬,化為灰燼。然後,他回到書桌前,再次打開了那本厚厚的“黑料本”。這一次,他翻到了專門記錄北疆動態和朝堂風向的密寫部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需要將蘇婉傳來的信息,與自己近日從官方文書、同僚閒聊乃至編纂大典時接觸到的零散信息進行交叉比對、分析印證。例如,兵部近期是否有關於遼東軍備異常的奏報?欽天監的檔案中,是否有關於北平地區異常天象或地理變動的記錄?那些被調往山西、大同的將領,其家族背景、政治傾向如何?所有這些碎片,都可能拚湊出更接近真相的圖景。

同時,他也必須開始思考,當那場預料中的風暴真正來臨之時,自己該如何應對。是繼續堅守在翰林院這個相對安全的位置,靜觀其變?還是需要提前做出某些安排,比如……尋找一個合理的理由離開京城這是非之地?瓊州基地,又該做好怎樣的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天下板蕩、海疆不寧的局麵?

他的筆在紙上緩緩移動,時而記錄,時而停頓,眉頭緊鎖。墨跡在燈下暈開,如同他此刻紛亂的心緒。他知道,自己記錄的不僅僅是“黑料”,更是在這暗潮洶湧的時代洪流中,為自己和所關心的人尋找一線生機的路線圖。

時間在筆尖的沙沙聲中悄然流逝。窗外,東方天際已微微泛起魚肚白,新的一天即將開始。林霄終於停下筆,揉了揉酸澀的雙眼,長長地吐出一口濁氣。他將“黑料本”小心翼翼地藏回暗格,吹熄了油燈。

室內陷入黎明前的黑暗。林霄和衣躺在床榻上,卻毫無睡意。他的腦海中,交替浮現出朱標憂戚的麵容、朱元璋陰鷙的眼神、朱棣雄健的背影、蘇婉堅毅的目光,以及瓊州海島上那三艘在月光下操練的新船……

喜歡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請大家收藏:()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中世紀的傳奇獵魔人 開局融合深淵的我重建深淵 逃荒種田:我的金手指是個垃圾桶 驚!滿級詭醫覺醒,神魔跪求饒命 風雲際會:楊儀傳 萬劫仙帝:腳踩星河鎮八荒 紅樓:開局呂布戰力的我強奪金釵 星辰耀九州 傀儡皇帝?開局召喚董卓當暴君! 雙穿:甩我?修仙後會來殺你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