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緩緩抬頭,卻仍謹記囑咐,目光隻及對方頸部。隻見一位身著淡青色長裙的女子站在柳樹下,身形比齊家仙姑略高,發髻上簪著一支奇特的木簪,形狀像是一條盤曲的小蛇。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腰間掛著的一串鈴鐺,隨著她的動作發出清脆的聲響。
小妹在信裡提過你們齊家。柳大姑的聲音帶著幾分懷念,她性子倔,認準的事九頭牛都拉不回。當年非要留在你們家報恩,這一留就是百年...
齊明不敢插話,靜靜聽著。
柳大姑歎了口氣,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布包:清靈散,用無根水煎了,分三次服下,病自然就好了。她又取出一個更小的紅布包,這一包等病好了再吃,能固本培元。
齊明雙手接過,連連道謝。
不必謝我。柳大姑擺擺手,你們齊家待小妹不薄,這是她第一次開口求我,我豈能不應?她頓了頓,說起來,我也有百餘年沒見過小妹了...
話音未落,柳大姑突然抬頭望向遠處,神色一變:時候不早了,你速速回去。記住,煎藥時不可用鐵器,要用陶罐。
齊明剛要答應,一陣風吹過,柳枝狂舞,迷了他的眼。等再睜開時,柳樹下已空無一人,隻有那壺雄黃酒不見了蹤影,而三根柳枝卻變成了枯黃色,仿佛已經離枝多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齊明不敢耽擱,連夜趕回齊家。到家時已是月上中天,齊巧兒已經燒得開始說胡話,一家人急得團團轉。
按柳大姑的吩咐,齊芳用陶罐煎了藥。藥湯呈淡綠色,散發著一種說不清的清香,聞著就讓人精神一振。
第一碗藥下去,齊巧兒的額頭就不那麼燙了;第二碗後,她沉沉睡去,呼吸平穩;到第三碗時,小姑娘已經能睜開眼睛,小聲喊餓了。
全家人喜極而泣。齊家奶奶親自將那個小紅布包裡的粉末用蜂蜜調了,喂給齊巧兒。不過片刻功夫,齊巧兒的麵色就恢複了紅潤,竟比生病前還要健康幾分。
真是仙家手段啊...齊明感歎道。
次日清晨,齊家準備了比平日豐盛十倍的供品——新鮮瓜果、新蒸的米糕、新釀的甜酒,還有一大束帶著露水的鮮花,齊齊擺在閣樓樓梯口。
多謝仙姑救命之恩。齊家奶奶領著全家人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
閣樓上靜悄悄的,沒有回應。但當天晚上,齊芳起夜時,隱約聽到院子裡有人說話。她悄悄從窗縫往外看,隻見月光下,兩個白衣女子坐在槐樹下低聲交談。一個身形纖細,正是他們熟悉的仙姑模樣;另一個略高些,發髻上那支蛇形木簪在月光下閃著微光。
...姐姐何必親自跑一趟,傳個信就是了。
百年不見,我想看看你過得好不好。齊家人待你如何?
極好。每日清水鮮花不曾間斷,子孫恭敬有加。
那就好...當年你執意留下,我還擔心...
姐姐放心,齊家先祖仁厚,後代亦如是。我在此修行,反而比山中清淨...
聲音漸漸低下去,兩人似乎在品評齊家準備的供品。齊芳看到仙姑——他們供奉了百年的柳三姑——拿起一塊米糕遞給姐姐,那動作神情與常人姐妹無異,讓她一時忘了這是兩位柳仙。
天邊泛起魚肚白時,齊芳才驚覺自己竟看了一夜。等她再望向院中時,槐樹下已空無一人,隻有幾片柳葉隨風打著旋兒,證明昨夜並非幻覺。
此後,齊家供奉更加虔誠。而每隔幾年,當齊家遇到大難時,仙姑總會指點他們去青柳崖求助於柳大姑。齊家人漸漸知道,他們的保家仙不是孤零零一個,而是有著自己的親族和牽掛。
而最令齊明感慨的是,無論仙家還是凡人,那份對親情的珍視,竟是如此相似。
喜歡民間故事選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