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被解職在長安等待啟複的高仙芝臨危受命,十四日才到長安敘職的封常清次日就被緊急召見。」
「二人是多年的上下級關係,擁有豐富的對外作戰經驗,封常清便對李隆基道:」
“安祿山率領叛兵十萬侵犯中原,但中原太平很久了,人不知戰。然而事有逆順,形勢會有變化的,我自請趕赴東京,開府庫,招募驍勇之兵,挑著馬杖和馬鞭渡河,很快就可以拿安祿山的首級進獻朝廷。”
李隆基大喜,當即令師徒二人出戰。
儘管二人知道中原之兵不堪戰,卻還是硬著頭皮向皇帝打了包票。
「十二月十一日,叛軍渡河,封常清連番大戰。
但臨時招募的兵卒怎麼可能是精銳邊軍的對手,根本就打不贏,就算主帥是李靖在世也不行。
對麵的可不是什麼土雞瓦狗,那是河北四鎮的十五萬精銳啊!」
封常清無奈,隻能率領殘軍便打便退,在潼關遇見了招募長安子弟軍過來支援的高仙芝。
二人將情況一對,高仙芝無奈的回頭看了一眼自己手下的兵,和以往在安西帶的壓根不是一個eve!
兩個人在沙場上拚殺了幾十年了,熟讀兵法,深知戰爭邏輯,更是熟悉對麵叛軍的水平,一合計便決定以潼關之險要來扼守,等到安西軍回防後再出關平叛。
「臨時招募的士卒壓根不是河北軍的對手,兩位大將於潼關困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們自信,以安西軍的力量和自身統兵數十年的經驗下,以及大唐深厚的民望民心,平息叛軍不過數月便行。」
貞觀年間
李世民的一顆心都提到嗓子眼裡了,天幕裡的局勢瞬息萬變,讓他的情緒也跟著起起落落。
作為一個從戰場上殺出來的皇帝,他對高仙芝二人的決議十分認同:“不堪戰之兵如何能敵精銳邊軍?”
“潼關之險,縱然是邊軍一時也難以啃下,此時的大唐背靠關中和整個巴蜀的支援,隻需守城等待安西軍的支援,夠了!”
“朕根本看不到,怎麼輸!”
贏麻了!
李世民麵色肉眼可見的紅潤了,人逢喜事精氣爽啊!
貞觀上將、天策大元帥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出這種情況下,唐軍怎麼輸!
勝算有十成,那麼唐軍就至少占據了九成!
躺贏局!
就連秦瓊等一眾多年帶兵的宿將,也緊著跟附和。
“這個安史之亂很快就能平定了。”
“不錯不錯,高仙芝、封常清能在西域統領大唐最精銳的邊軍,肯定是有水平的,單看這倆人的局勢判斷和決策,都知道有點水準。”
“收複中原,指日可待啊!”
“對的,此時的大唐已經治世百多年了吧?屆時安西軍回防之後,軍勢、國力、民心三重之下,那叛軍不得灰飛煙滅?”
統兵幾十年了,高居最精銳的邊軍總司令之職,絕不可能是憑關係上位的二把子。
因此李靖也撚著胡須跟著附和:“此戰,能打!”
他和李世民一樣,根本看不到怎麼輸!
殿中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了一眼,皆從對方的眼裡看到了深深的絕望。
完了,剛才應該讓太子爺多叫幾個太醫的。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