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柯同光便入了宮,早朝結束後,被內侍領著去了暖閣偏房。
朝堂之上未有論斷之事,由內閣與天子繼續在暖閣商議。
當論到重要議題時,內侍過來領柯同光去用膳,柯同光便知接下來的不是他能聽了。
用完膳,內侍本要領他去彆處歇息,柯同光卻不願離太遠,大冬天也要守在暖閣外。
見他隻站了片刻,雙頰已被凍得通紅,內侍便在心中讚歎其辦事認真。
約摸等了兩刻鐘,暖閣門被打開,以焦誌行為首的內閣三人緩步踏出。
柯同光朝著三人拱手行禮,劉守仁與胡益二人知他是在等焦誌行,也就不多做停留。
焦誌行朝他走幾步,雙手攏在袖子裡,輕聲問道:“何事?”
“學生已寫好開海之策,特來請恩師指點。”
焦誌行伸出手,柯同光雙手捧著將信奉上,焦誌行握著便塞進袖子,道:“待我看完與你批複,好生準備,不日就要開考了。”
柯同光恭敬地行了一禮,目視焦誌行離去。
有恩師相助,此次開海他必要爭得一席之地!
柯同光與焦誌行有師生這層情分在,又加之其娶了焦誌行的孫女,二人關係更是親密。
焦誌行已位極人臣,自是要提拔柯同光。徐門被清算之後,他大力提拔手下之人,隻是柯同光資曆極淺,過了年才在翰林院待夠三年,若他強行提拔就太難看了。
有他在,柯同光明年就可再往上升一級,隻是如此一步步往上升,想要官任要職,快些也需二十多年。
焦誌行已是花甲老人,萬萬不會在首輔之位上熬二十多年。
先一個就是身子不一定跟得上,再一個,首輔之位隻一個人,他占著了,彆人就上不來,必會多番攻訐,到時候怕是他要成第二個徐鴻漸,人人喊打。
想要將柯同光儘快提起來,就需有大政績。
就在此時,開海來了。
開海一事隻要做好,就可將地方經濟盤活,為朝廷賺取大量的銀子,是明麵上的大功勞,到時他再提拔柯同光,也就順理成章。
因此焦誌行十分重視,特意請府上幕僚商議如何開海,讓柯同光旁聽,讓其事後寫文章交由自己批改。
起先柯同光有其書生意氣,寫的東西頗為理想,焦誌行指點過後就好了許多。
焦誌行身為首輔,公務繁忙,便有些顧不上柯同光,不成想柯同光竟還又寫了新的送進宮裡。
此次再看,柯同光一改此前的弊端,著重開海之策,竟條條在理,這讓得焦誌行欣慰不已。
與開海能有如此見解,此次朝考,必能拔得頭籌。
隻是想到劉守仁和胡益二人,焦誌行笑容又淡了些。
那兩人定然也會力捧自己人,總共才三個名額,斷然不能讓他們搶了去。
焦誌行又低頭將柯同光的文章讀了兩遍,提起毫筆,蘸了朱砂後便在文章上細細圈起需改之處……
劉守仁下衙回府時,花廳已有人在等著。
劉守仁先換了身常服,又梳洗一番,才步入花廳。
那坐著的人瞧見他過來,當即起身,恭敬朝他行禮:“次輔大人。”
劉守仁擺擺手,笑道:“蔡大人不必多禮,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