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使團成員麵麵相覷,驚訝於明朝皇帝對遠海情況的了解程度。範·德·布爾更是心中一震,這些情報本該是公司機密,明朝是如何得知的?
崇禎緩緩起身,走到一幅巨大的東亞海圖前:“專員先生,朕不妨直言。大明已有能力保衛自己的海疆,你們的戰艦不再能夠為所欲為。朕給你們兩個選擇:一是繼續與我們為敵,看著你們的商船一艘艘沉入海底;二是接受大明的條件,和平貿易,互利互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停頓一下,目光銳利如刀:“當然,若是選擇後者,你們必須退出台灣全境,賠償戰爭損失,並遵守大明的貿易規則。”
範·德·布爾臉色蒼白,他沒想到明朝皇帝如此直接強硬。他試圖做最後掙紮:“陛下,公司需要保障貿易安全,若完全退出台灣,我們的商船...”
“商船安全可由大明水師保障。”崇禎打斷他,“鄭將軍的水師足以維護這片海域的和平。當然,你們需繳納相應的護航費用。”
鄭芝龍適時上前一步,目光如炬地盯著曾經的對手:“專員先生,識時務者為俊傑。大明已非昔日之大明,海上規矩也該變一變了。”
談判持續了整個上午。最終,在明朝君臣的聯合施壓下,荷蘭人不得不接受了大部分條件:退出台灣島,賠償白銀二十萬兩,遵守明朝製定的貿易規則和關稅標準。
作為交換,明朝允許荷蘭人在指定口岸貿易,並給予其最惠國待遇——當然,這一切都在大明水師的嚴密監督之下。
當日下午,崇禎特意在宮中設宴款待荷蘭使團。宴席上,他讓人展示了部分大明的科技成就:新式火炮模型、精密望遠鏡、甚至還有蒸汽機的圖紙。
範·德·布爾看著這些展示,心中的最後一絲傲慢也消散殆儘。他終於明白,為什麼公司艦隊會在海戰中敗得那麼慘——這不是偶然,而是技術上的代差。
宴席間隙,崇禎特意召範·德·布爾到偏殿單獨談話。
“專員先生,朕知道你們荷蘭人善於航海貿易,這是你們的長處。”崇禎語氣緩和了許多,“大明歡迎與各國的平等貿易,但絕不允許任何勢力在我們的家門口耀武揚威。”
範·德·布爾躬身道:“陛下,我代表東印度公司感謝您的款待。今天的見聞讓我印象深刻,我會如實向巴達維亞報告。”
崇禎微微一笑:“那就好。順便告訴你們的總督,大明不久後將派遣使團回訪歐洲,希望到時能在阿姆斯特丹受到同樣熱情的接待。”
範·德·布爾驚訝地抬頭,隨即迅速掩飾住情緒:“這將是我們莫大的榮幸,陛下。”
送走荷蘭使團後,崇禎立即召集核心大臣開會。
“荷蘭人雖暫時低頭,但其心未必臣服。”崇禎目光掃過眾人,“我們必須加快海軍建設,鞏固海防。”
鄭芝龍奏道:“陛下聖明。臣建議在福建、廣東增設炮台,同時在台灣駐軍設府,徹底掌控東南海疆。”
沈廷揚補充道:“臣可組織商船隊,與荷蘭人同時前往巴達維亞,既為貿易,也為偵察其虛實。”
徐光啟則提出:“陛下,此次荷蘭人屈服,很大程度上是因我朝技術優勢。臣以為當加大格物院投入,保持這種優勢。”
崇禎點頭稱善:“諸位愛卿所言極是。水師建設、海外貿易、科技研發,三者缺一不可。朕決定設立海軍衙門,統籌海軍事務;擴大市舶司規模,專司海外貿易;格物院增設航海、火炮二科,專注海軍技術研發。”
他走到殿門口,望向遠方:“西洋人仗著船堅炮利,橫行四海已百年有餘。如今該讓他們知道,東方雄獅已醒,海上規矩當由我們來定了!”
夕陽西下,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映著金色的光芒。崇禎站在高階之上,身後是一眾目光堅定的臣子。
海上爭霸的序幕剛剛拉開,而大明,已經準備好了迎接這場跨越海洋的較量。
“傳朕旨意,明日朕要親臨天津衛,視察水師演練!”看一看朕的水師練成什麼樣了。
隨著皇帝的命令,一個嶄新的海洋時代,正在東方緩緩開啟。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