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歸航
天津衛的臘月,海風卷著碎雪往人骨頭縫裡鑽。通州碼頭上,二十餘艘青灰色的福船擠在冰碴兒裡,桅杆上掛著的“崇禎六年北冰洋探險隊”旗幡早被凍成了硬邦邦的鐵片,獵獵作響。
碼頭上跪了一地的人,最前頭是個穿玄色棉甲的千總,帽簷結著冰溜子,腰間佩刀的鯊魚皮鞘上凝著白霜。他懷裡緊抱著個牛皮匣子,指節凍得發白,卻仍挺直脊背——這是從北冰洋帶回來的最後一件“寶貝”。
“林昭!”
一聲清喝穿透風雪。林昭抬頭,見李若璉裹著猩紅披風立在碼頭儘頭,身後跟著八名持火銃的錦衣衛。他忙磕了個頭,聲音帶著沙啞:“末將林昭,參見李公公!”
李若璉沒應聲,隻抬腳走到他跟前,伸手拂去他帽簷的冰碴:“起來說話。陛下等急了。”
林昭這才敢抬頭,目光掃過碼頭邊的黃龍大纛——那是皇帝親臨的標誌。他喉頭一熱,差點掉下淚來:“末將...末將代弟兄們給陛下磕頭了!”
一、冰原血途
三日後,紫禁城暖閣。
崇禎倚在鎏金暖炕上,手裡捏著林昭遞來的羊皮地圖,指腹沿著那道歪歪扭扭的墨線摩挲。地圖邊緣沾著暗褐色的汙漬,仔細看竟是乾涸的血跡。
“林千總,”他抬眼,目光如刀,“你說的‘白色死神’,究竟是個什麼模樣?”
林昭挺直腰板,聲音裡還帶著冰原的凜冽:“回陛下,那冰原...比咱大明的所有山都高,比所有河都寬。咱們乘狗拉雪橇走了三個月,最險的時候,冰麵裂出半裡寬的口子,十幾個弟兄掉下去,連呼救聲都被風吞了。”
他解開牛皮匣子,取出塊黑黢黢的石頭:“這是從冰縫裡撿的,宋大人說叫‘磁鐵礦’,比咱們的鐵礦更純。還有這個——”他又摸出張獸皮,“雪鴞的皮子,夜裡能當燈籠照路。最稀奇的是這根骨頭,”他捏起根半透明的長骨,“弟兄們說是‘大海怪’的肋條,可宋大人看了說,是鯨魚的椎骨。”
崇禎接過骨頭,對著窗欞的光細看。骨紋如浪,確實不似尋常獸骨。他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宋應星,後者正捧著個銅盒,裡麵裝著幾枚帶冰殼的種子:“陛下,這些是北極圈特有的苔蘚種子,雖難存活,卻能驗證《坤輿萬國全圖》裡‘極北有凍土’的記載。”
“好!”崇禎將骨頭輕輕放下,指節叩了叩地圖,“你們用三個月,走完了從黑龍江口到北緯七十五度的路。雖未打通航線,卻畫出了這半條冰原輪廓。更重要的是——”他目光掃過林昭,“你們遇到了羅刹人。”
林昭身子一震:“陛下聖明!我們在北緯七十二度發現座木寨,牆是鬆木壘的,掛著鐵十字架。弟兄們扮作海豹獵人接近,聽見他們說‘沙皇’‘遠東’的話。寨子裡有二十多個羅刹人,帶的是火繩槍,比咱們的鳥銃短些,射程倒差不多。”
暖閣裡霎時安靜。李若璉的手悄悄按在腰間刀柄上,宋應星的眉峰擰成結。
“他們為何在那?”崇禎的聲音沉了幾分。
“許是探礦。”宋應星開口,“那寨子附近有煤礦,黑煙直冒。羅刹人若占了那裡,北疆的煤鐵資源...”
“夠了。”崇禎打斷他,目光掃過案頭堆積的奏疏——北疆都護府剛報,黑龍江上遊又發現羅刹人的篝火灰燼。他突然笑了,指節敲了敲地圖上那道未完成的冰線:“傳朕旨意,明年開春,再派兩隊人。一隊帶蒸汽機的樣機,試試破冰;一隊帶更多火器,見著羅刹人就打。告訴他們,”他頓了頓,聲音陡然銳利,“這冰原,是大明的冰原!”
二、寒夜星圖
是夜,瀛台暖閣。
徐光啟裹著氈子進來時,見崇禎正就著宮燈描摹那張冰原地圖。他袖中還揣著剛譯完的《坤輿格致》,封皮上沾著墨漬。
“陛下還沒歇?”徐光啟坐下,接過小太監遞來的薑茶。
“看了林昭的彙報。”崇禎將地圖推開,“朕在想,當年鄭和下西洋,是為宣威;如今咱們探冰原,是為活命。”
徐光啟懂他的意思。小冰河期以來,北邊草原越凍越廣,南邊海疆又起風波。大明的生存空間,早該往更北、更遠的地方擠一擠。
“臣倒想起件事。”徐光啟從袖中摸出封信,“這是翰林院的李之藻寫的。他說,當年利瑪竇帶來的《坤輿萬國全圖》,裡頭標著‘亞墨利加’美洲)以西還有大陸。咱們現在探北冰洋,倒像在補前人沒畫完的圖。”
崇禎眼睛一亮:“你是說,地球是圓的?”
“雖未實證,”徐光啟笑,“但道理相通。咱們探北冰洋,將來或許能繞到亞墨利加背後,開辟新商路。隻是...”他話鋒一轉,“眼下最要緊的,是防著羅刹人占住北疆的礦脈。”
“朕明白。”崇禎重新展開地圖,用朱筆在黑龍江上遊畫了個圈,“朕已讓戶部撥三萬兩,給北疆都護府修堡壘。再調兩千邊軍,帶新鑄的線膛炮去。林昭說羅刹人的火繩槍射程三百步,咱們的炮能打八百步——到時候,叫他們知道什麼叫‘天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徐光啟點頭,又道:“還有件事。格物院那幫小子,看了林昭帶的礦石,吵著要做光譜分析。說是能辨出礦裡的雜質,煉出更好的鐵。”
“準了。”崇禎提起朱筆,“給他們撥五百兩,買西洋的玻璃鏡片。要最好的。”
窗外飄起細雪。徐光啟望著崇禎案頭那盞長明燈,燈芯劈啪炸響,映得地圖上的冰線泛著暖光。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在南京見到的那個少年,捧著《幾何原本》眼睛發亮。如今,那個少年成了帝王,正用他的眼睛,替大明看清更遠的遠方。
三、冰海餘波
三月初的北京,柳芽剛冒頭。
北疆都護府的急報送到紫禁城時,崇禎正在聽宋應星講新製的溫度計。他掃了眼奏疏,眉毛微微一挑:“羅刹人跑了?”
“是。”宋應星放下銅壺,“咱們的偵察兵在額爾古納河附近發現他們的營地,空無一人。地上有拖拽的痕跡,像是連夜拆了木寨,往更北去了。”
崇禎冷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傳朕旨意,讓黑龍江的駐軍多派斥候,盯著他們的動向。另外,”他轉向李若璉,“通知鄭芝龍,讓他派船去日本,買些毛皮和海參。咱們用南洋的貨換北疆的礦,這買賣劃算。”
李若璉躬身領命,退下時瞥見宋應星還站在原地,手裡攥著個玻璃試管。他湊過去低聲道:“宋大人,陛下這是在下一盤大棋啊。”
宋應星抬頭,眼裡有光:“何止大棋。陛下是要給大明換個活法——不再困在中原,不再怕北邊的雪、南邊的浪。他要帶著咱們,去看看這天地到底有多大。”
李若璉沒說話,隻望著殿外初融的積雪。雪水順著琉璃瓦淌下,在漢白玉欄杆上濺起細小的水花。他忽然想起林昭回來時說的話:“冰原再冷,也冷不過咱大明兒郎的心。”
是的,冷的是冰雪,熱的是人心。
當暮色漫上紫禁城的飛簷,崇禎站在乾清宮的露台上。他望著南方漸次亮起的燈火,又想起地圖上那道未完成的冰線。遠處傳來打更聲,“寅時三刻”的梆子響得清脆。
“陛下。”王承恩捧著件狐裘過來,“夜深了,該歇著了。”
崇禎接過狐裘,卻不急著穿。他望著夜空中的星子,輕聲道:“王伴伴,你說,要是能把北極的星子也畫進咱們的星圖裡,該多好?”
王承恩沒接話。他知道,陛下的心裡,早已經畫好了——那是一張比所有輿圖都大的圖,圖上有冰原、有大洋、有從未見過的國度,更有大明永不熄滅的火種。
本章完)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