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籠罩第七船塢時,我才從通訊艙的沉重情緒中緩過神來。口袋裡的個人數據板還存著應急通訊接收器的修複清單,可腦海裡反複回蕩的,卻是係統模擬的“30秒警報響應”畫麵——那閃爍的紅點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刀,時刻提醒著我“撤離”的緊迫性。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係統光幕突然彈出一條新提示,機械音帶著一絲謹慎的引導:“根據‘老兵’號結構藍圖,艦尾通訊艙與主引擎室之間存在一處廢棄觀察口原用於引擎維護時的實時監測),當前通道可通行率約60。建議前往觀察口查看主引擎室現狀,為後續低功率推進方案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主引擎室?我腳步一頓,心裡湧起複雜的情緒。之前的體檢報告早已給主引擎判了“死刑”——“左側引擎完全缺失,右側引擎鏽蝕卡死”,可真要親眼看到那片“廢墟”,我還是忍不住猶豫。但轉念一想,若連引擎室的具體損壞情況都不清楚,後續的推進方案根本無從談起。“通訊艙到觀察口的路線安全嗎?會不會遇到結構坍塌?”我在心裡問道,目光掃過光幕上更新的導航路線,紅色箭頭在複雜的通道網絡中劃出一條曲折的路徑。
“導航路線已避開高風險坍塌區域,主要障礙為兩處鏽蝕管道堆積可通過繞行或清理通過),預計移動時間25分鐘,能耗需求低無需啟動額外設備)。”係統的回答打消了我的顧慮,甚至在路線圖上標注出“可借力的金屬支架”“需小心的鬆動壁板”等細節,像提前探過路一樣周全。
我轉身折回船塢,重新走進“老兵”號的中層通道。應急燈的白光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冷清,沿途的廢棄設備在牆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像蟄伏的怪物。按照係統指引,我避開之前走過的主通道,鑽進一條更狹窄的側通道——這裡顯然很久沒人踏足,地麵堆積的金屬碎屑沒過腳踝,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踢到鬆動的零件引發連鎖反應。
走了大約十分鐘,前方出現第一處障礙:三根鏽蝕的管道橫向垮塌在通道中央,管道間的縫隙僅容一人側身通過,且管道表麵覆蓋著濕滑的鏽渣,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倒。“係統,確認管道承重能力,能踩在上麵通過嗎?”我蹲下身,用撬棍輕輕敲了敲管道壁,發出“咚咚”的悶響,聽起來還算堅固。
“管道材質為碳鋼,雖鏽蝕率達45,但單點承重能力仍可達50kg,宿主體重約65kg)需借助兩側壁板輔助支撐,避免管道變形。”係統的光幕上彈出受力分析圖,紅色區域標注出“禁止踩踏點”,綠色區域則是安全支撐點。我按照指引,左手抓牢壁板上凸起的金屬支架,右腳小心地踩在管道的綠色區域,身體緊貼牆壁,像壁虎一樣緩慢移動。鏽渣蹭得褲腿沙沙作響,管道偶爾傳來輕微的“嘎吱”聲,每一秒都讓我心跳加速,直到雙腳重新踏上堅實的地麵,才鬆了口氣。
繼續前進五分鐘,第二處障礙出現在眼前:通道右側的壁板大麵積鬆動,部分區域已經向外凸起,露出裡麵纏繞的線纜,像隨時會垮塌的積木。係統提示“需從左側狹窄空間繞行,注意頭頂掉落的碎石”。我彎腰鑽進左側僅容半蹲的縫隙,頭頂的壁板時不時落下細小的石屑,砸在安全帽上發出“劈啪”聲出發前特意從工具箱裡翻出的舊安全帽,此刻派上了大用場)。縫隙裡彌漫著一股潮濕的黴味,牆壁上甚至長著零星的黑色黴菌,黏糊糊的觸感讓我忍不住加快速度,直到鑽出縫隙,才發現後背已經被冷汗浸濕。
“觀察口距離當前位置還有10米,位於通道儘頭左側,需清理表麵的金屬碎屑才能觀察。”係統的提示音讓我精神一振,加快腳步向通道儘頭走去。果然,在左側壁板上,我看到一個約30厘米見方的觀察口——表麵覆蓋著厚厚的金屬碎屑和灰塵,玻璃早已碎裂,隻剩下鏽跡斑斑的金屬邊框。
我用工兵鏟小心地清理掉觀察口表麵的雜物,灰塵嗆得我連連咳嗽。當最後一片碎屑被掃開時,我湊到觀察口前,打開手電筒,光束穿過破碎的玻璃,第一次照亮了“老兵”號的主引擎室——那一瞬間,我感覺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眼前的景象,比體檢報告上冰冷的文字更令人絕望。
主引擎室足足有半個籃球場大小,卻像被狂風肆虐過的廢墟:左側原本應該安裝主引擎的位置,隻剩下一個空蕩蕩的金屬基座,基座上的螺栓被硬生生掰斷,留下參差不齊的斷口,周圍散落著幾塊扭曲的引擎外殼碎片,上麵還能看到“e700曲速引擎”的殘缺標識;右側的引擎雖然還在原位,卻早已麵目全非——外層的散熱片完全鏽蝕成粉末,輕輕一碰就簌簌掉落,引擎主體上布滿了不規則的孔洞,像是被強酸腐蝕過,內部的渦輪葉片隱約可見,卻大多斷裂或扭曲,卡在引擎腔體內,連轉動的痕跡都沒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更觸目驚心的是遍布室內的管線——原本應該整齊排列的能源管線、燃料管線、冷卻管線,此刻像被扯斷的血管,有的從天花板垂落,末端還掛著破碎的閥門;有的則被硬生生割斷,斷口處凝結著黑色的油汙,地麵上積著一灘灘褐色的液體,不知道是殘留的燃料還是冷卻劑,散發出刺鼻的化學氣味。
“係統,掃描引擎室關鍵部件,標注缺失和損壞情況。”我強壓下心裡的震撼,聲音有些發顫。手電筒的光束在引擎室裡緩緩移動,每看到一處破損,心裡的絕望就加深一分。
淡藍色的掃描光線透過觀察口,覆蓋整個引擎室,光幕上很快彈出詳細的部件損壞清單,紅色的“缺失”“完全損壞”字樣密密麻麻,幾乎填滿了整個屏幕:
【主引擎室關鍵部件狀態】
1.左側曲速引擎e700型):
?核心部件:曲速核心基座完好度60,但連接螺栓缺失12顆)、反物質約束環完全缺失)、能量注入端口鏽蝕堵塞,無法使用)
?輔助部件:燃料噴射閥缺失8個)、冷卻循環泵完全損壞,泵體破裂)、姿態控製噴口僅殘留2個,其餘6個缺失)
?判定:無修複價值,需完全更換新引擎同型號e700或兼容型號)
1.右側曲速引擎e700型):
?核心部件:曲速核心鏽蝕卡死,內部渦輪葉片斷裂18片共24片)、反物質反應室內壁開裂,存在泄漏風險)、能量傳導線路98斷裂,僅2根殘留)
?輔助部件:燃料過濾器完全堵塞,濾芯碳化)、應急停機閥卡死在開啟狀態,無法關閉)、引擎控製模塊芯片燒毀,外殼變形)
?判定:核心部件不可逆損壞,修複成本遠超更換新引擎,建議放棄修複
1.引擎控製係統:
?主控製台:屏幕完全碎裂,控製按鈕缺失30,內部線路燒毀,無法供電
?傳感器組:溫度傳感器完全失效15個共16個)、壓力傳感器全部缺失)、轉速傳感器僅1個可用,精度偏差40)
?判定:完全失效,需重建控製係統,且需匹配e700引擎的控製協議已停產,獲取難度極高)
1.管線係統:的鈦合金管線,斷裂長度約50米,接口鏽蝕率90,無法拚接
?燃料管線:pvc材質管線,多處破裂,燃料殘留量<0.1,且存在安全隱患易引發爆炸),堵塞率85,無法實現冷卻循環
?判定:全係統需重新鋪設,僅管線材料成本預計超過星幣
我盯著光幕上的清單,手指無意識地攥緊了觀察口的金屬邊框,冰冷的鏽跡硌得手心發疼。曲速核心、反物質約束環、控製模塊……這些不僅是“缺失”或“損壞”,更是“停產”“無法獲取”“成本極高”的代名詞。之前修複apu、激活傳感器時的成就感,在這一刻被徹底碾碎——我以為自己已經麵對過最糟的情況,卻沒想到主引擎室才是真正的“地獄”。
“這……這怎麼可能修得好?”我忍不住低聲自語,聲音在空曠的通道裡回蕩,帶著連自己都沒察覺的顫抖。低功率推進方案需要微型離子推進器,可就算找到了推進器,沒有引擎室的基礎管線支撐,沒有控製係統的協調,怎麼可能讓“老兵”號平穩移動?更彆說離開船塢,進入太空垃圾帶了。
“係統,就算我們找到微型離子推進器,沒有引擎室的管線和控製係統,怎麼安裝和操控?”我在心裡問道,語氣裡帶著一絲絕望的懇求,希望能從係統那裡得到一絲希望。
“當前條件下,安裝微型離子推進器需放棄依賴引擎室原有管線,采用‘獨立臨時管線’方案——使用便攜式燃料罐可從黑市獲取)直接連接推進器,通過手動閥門控製燃料供給;操控方麵,可通過個人數據板與推進器建立臨時無線連接,實現基礎的轉速調節精度偏差約15),但無法實現複雜的姿態控製,需依賴船體自身的重心平衡。”係統的回答雖然給出了方案,卻也坦誠地指出了風險,“該方案穩定性極低,在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推進器熄火、燃料泄漏等問題,且手動操控對反應速度要求極高,容錯率極低。”
獨立管線、手動閥門、無線連接……每一個詞都意味著“簡陋”和“風險”。我想象著“老兵”號依靠幾個臨時推進器,在船塢裡搖搖晃晃移動的場景,心裡的不安越來越重。之前修複apu時的“湊活能用”,是在有基礎設備支撐的前提下,可這次的推進方案,更像是在“裸奔”,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再次湊到觀察口前,手電筒的光束掃過右側引擎的殘骸。在引擎主體的側麵,我看到一塊半埋在油汙裡的金屬銘牌,上麵依稀能辨認出“星際曆329年聯邦軍工製造”的字樣——這是“老兵”號當年輝煌的見證,如今卻成了破敗的象征。光束繼續移動,落在地麵散落的渦輪葉片上,那些扭曲的金屬片在燈光下泛著冷光,像無聲的嘲諷。
“難道真的沒有彆的辦法了嗎?”我在心裡問自己,目光停在引擎室中央的金屬平台上——那裡原本應該是引擎維護人員的操作台,現在卻堆滿了廢棄的零件和工具。突然,我的目光被平台角落裡一個不起眼的金屬盒吸引——盒子表麵印著“應急引擎數據記錄器”的字樣,雖然外殼鏽蝕,卻沒有明顯的破損。
“係統,掃描那個應急引擎數據記錄器,看看能不能讀取裡麵的數據!”我心裡一動,或許裡麵存儲著當年引擎故障的詳細記錄,甚至可能有引擎的維護手冊或備用參數,這些都可能對後續的推進方案有幫助。
“檢測到應急引擎數據記錄器型號:edr08),外殼完好度約50,內部存儲芯片未檢測到明顯物理損壞,但數據接口鏽蝕嚴重,且需要專用的讀取設備聯邦軍工edr讀取器)才能提取數據,當前無法讀取。”係統的回答讓我剛剛燃起的希望又熄滅了——專用讀取設備,又是一個需要“額外獲取”的難題,而我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和資源。
我關掉手電筒,靠在通道的牆壁上,黑暗籠罩下來,隻有觀察口透進的微弱光線,照亮引擎室的一角。心裡的絕望像潮水一樣湧來,卻又被一絲不甘支撐著——從找到“老兵”號,到完成綁定,再到修複apu、喚醒傳感器,我已經克服了那麼多困難,難道要在最關鍵的引擎問題上放棄嗎?
“不,不能放棄。”我在心裡默念,握緊了拳頭。就算引擎室是一片廢墟,就算推進方案充滿風險,我也要試一試。之前係統教我的“靈活變通”“湊活能用”,不就是在絕望中尋找生機嗎?
我站直身體,最後看了一眼觀察口後的引擎室,心裡默默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糟糕,但我不會放棄你。就算隻能用臨時推進器,就算隻能手動操控,我也要帶你離開這裡。”
走出通道時,夜色已經很深了。船塢裡的應急燈閃爍不定,像一個個疲憊的眼睛。我加快腳步向宿舍走去,口袋裡的個人數據板還存著引擎室的部件損壞清單,可心裡的絕望已經漸漸被一種“孤注一擲”的決心取代。
最大的困難已經明確——修複引擎室是不可能的任務,唯一的希望就是“簡陋”的臨時推進方案。而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到微型離子推進器,修複應急通訊接收器,然後在每天淩晨那15分鐘的監控盲區裡,賭上一切,完成這場“無聲的撤離”。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