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推進器測試成功的喜悅還未褪去,係統的光幕就彈出了新的提示,機械音帶著冷靜的規劃感:“1號推進器基礎功能驗證完成,但實施完整推進方案仍需補充3類關鍵材料:1.耐高溫絕緣線纜至少10米,用於連接apu與推進器,耐受溫度需達150c以上);2.接口轉換器2個,實現apu供電接口與推進器電源接口的適配,型號需兼容t100推進器);3.燃料過濾芯3個,清理推進器獨立燃料艙內的殘留雜質,避免堵塞燃料閥)。”
我盯著光幕上的材料清單,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個人數據板的邊緣——之前修複apu時用的普通線纜顯然不符合耐高溫要求,接口轉換器更是連見都沒見過,唯一能抱希望的,隻有在“老兵”號內部或鄰近廢艦裡找找廢棄零件。“係統,能定位這些材料的可能位置嗎?比如廢棄倉庫或其他廢艦的設備艙?”
“已啟動‘廢品資源映射’功能,結合‘超空間破爛感應’數據,標注3處高概率材料區域:
1.‘老兵’號中層甲板廢棄倉庫編號03):根據藍圖記錄,該倉庫曾存放應急維修零件,可能殘留耐高溫線纜與接口轉換器;
2.鄰近廢棄訓練艦編號t03)設備艙:該艦為聯邦早期訓練型號,部分設備接口與t100推進器兼容,可能拆解到適配轉換器;
3.船塢東北區域廢棄維修站:站內遺留大量維修工具與零件,燃料過濾芯的匹配概率達60。”
光幕上同步彈出船塢地圖,三個目標區域用綠色光點標注,還附帶了“預計搜尋時間”“潛在障礙”等備注——比如廢棄倉庫的門可能鏽死,訓練艦設備艙存在結構鬆動風險。我深吸一口氣,將萬用表和杜邦線放回工具箱,心裡湧起一股類似“拚圖”的專注感:每找到一份材料,就像拚上一塊關鍵碎片,離完整的方案又近一步。
第一站是“老兵”號的03廢棄倉庫。按照導航指引,倉庫位於中層甲板靠近貨運艙的位置,需穿過一條堆滿廢棄物資的通道。通道兩側的金屬貨架早已坍塌,上麵的零件散落一地,有的還裹著厚厚的防塵布,掀開時揚起的灰塵嗆得我連連咳嗽。走了大約五分鐘,前方出現一扇厚重的金屬門,門楣上“03倉庫”的標識被鏽跡覆蓋,隻能勉強辨認出輪廓。
“檢測到倉庫門為手動機械鎖,鎖芯鏽蝕率70,可使用撬棍配合除鏽劑開啟。”係統提示音響起,我掏出除鏽劑,對著鎖芯噴了足足半瓶,等待片刻後將撬棍插入鎖孔,雙腳蹬在牆壁上用力撬動。“嘎吱——”金屬摩擦的刺耳聲響在通道裡回蕩,鎖芯應聲斷裂,門緩緩向內打開,一股混雜著機油與灰塵的氣息撲麵而來。
倉庫內部比想象中更雜亂,十幾排貨架歪歪扭扭地立著,上麵堆滿了密封的零件箱,有的箱子已經破損,露出裡麵的線纜和金屬零件。我打開手電筒,光束掃過貨架,在最內側的一層貨架上,發現了幾卷包裹在油紙裡的線纜——油紙雖然泛黃發脆,但拆開後,裡麵的線纜外皮泛著淡紅色光澤,表麵印著“耐高溫180c”的字樣。
“檢測到耐高溫絕緣線纜型號:ht200),單卷長度5米,共發現3卷,滿足使用需求10米)。”係統的掃描結果讓我心裡一喜,連忙將線纜小心地放進背包。繼續搜尋時,我在貨架角落找到一個打開的零件盒,裡麵整齊排列著十幾個不同型號的接口轉換器,其中兩個上麵的標識與係統給出的“t100適配參數”高度吻合。
“接口轉換器找到2個!”我忍不住低呼,指尖輕輕拂過轉換器表麵,冰涼的金屬觸感讓我格外安心。就在這時,腳下突然傳來“哢嚓”一聲脆響,我低頭一看,原來是踩碎了一個廢棄的塑料零件盒,裡麵的小螺絲散落一地。我蹲下身,下意識地將螺絲收集起來——雖然暫時用不上,但說不定後續修複能派上用場,這是這段時間“撿破爛”養成的習慣。
離開倉庫前,我最後掃了一眼貨架,確認沒有遺漏關鍵材料,才背著沉甸甸的線纜和轉換器,向第二站——廢棄訓練艦t03走去。
訓練艦t03停靠在“老兵”號右側約20米處,船體傾斜著靠在船塢牆壁上,艦尾的推進器早已不見蹤影,甲板上布滿了鏽跡和孔洞。按照係統提示,設備艙位於艦體中部,需從側舷的破損處進入。我踩著船塢地麵的金屬碎片,小心翼翼地爬上訓練艦甲板,在側舷找到一個約一米見方的破洞,裡麵漆黑一片,隻能隱約看到設備的輪廓。
“檢測到設備艙內部存在2處輕微結構鬆動,建議避開左側傾斜的管道支架。”係統的警告音響起,我打開手電筒,鑽進破洞——內部空間狹窄,布滿了交錯的管線和控製台,有的控製台還保持著傾斜狀態,隨時可能坍塌。我貓著腰,按照係統標注的“安全路徑”,向設備艙深處移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一個半坍塌的控製台下方,我發現了一個完好的設備箱,上麵印著“推進係統配件”的字樣。我用扳手撬開箱子,裡麵整齊排列著十幾個接口轉換器,其中一個的型號與我在倉庫找到的完全一致,另一個則是更適配的升級款。“檢測到t100推進器專用接口轉換器型號:act01),功能完好度90,可直接使用。”
雖然已經找到足夠的轉換器,但多一份備用總是好的,我將兩個新找到的轉換器也放進背包。正要離開時,手電筒的光束掃過控製台的縫隙,我看到一個小小的金屬盒——打開後,裡麵居然是3個未拆封的燃料過濾芯,型號與係統要求的完全匹配!
“燃料過濾芯也找到了!”我驚喜得差點跳起來,原本計劃還要去廢棄維修站,沒想到在這裡就湊齊了所有材料。這突如其來的“驚喜”,讓我更加專注於眼前的“拚圖”——原來隻要足夠細心,很多關鍵碎片就藏在不起眼的角落。
離開訓練艦時,夕陽已經西斜,船塢裡的陰影被拉得很長。我背著裝滿材料的背包,向“老兵”號返回,腳步比來時更輕快。沿途的廢棄設備在我眼中不再是雜亂的廢鐵,而是可能藏著“拚圖碎片”的寶庫——比如一根纏繞在支架上的線纜,一個掉在地麵的零件盒,都可能在後續修複中發揮作用。
回到“老兵”號的貨運艙,我將收集到的材料一一擺在地上:3卷耐高溫線纜、4個接口轉換器、3個燃料過濾芯,還有順手撿來的小螺絲和備用墊片。係統的光幕彈出“材料驗收報告”,所有材料均標注“合格”,甚至還貼心地提醒“建議對線纜進行絕緣測試,確保無破損”。
我按照提示,用萬用表對線纜進行絕緣測試,數值顯示正常;檢查接口轉換器的針腳,確保無彎曲或鏽蝕;拆開燃料過濾芯的包裝,確認內部無雜質。每一個步驟都做得格外細致,仿佛在完成一件精密的“拚圖”——隻有確保每一塊碎片都完好,才能拚出完整的“撤離方案”。
夜幕降臨時,我終於完成了所有材料的驗收,將它們整齊地放進工具箱。坐在貨運艙的地麵上,我靠在冰冷的牆壁上,看著窗外的星空,心裡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踏實。從最初麵對引擎室的絕望,到現在湊齊所有推進方案的材料,這段“收集碎片”的過程,讓我更加明白“破爛王”的真諦——不僅是修複廢鐵,更是在雜亂中尋找價值,在絕望中拚湊希望。
係統的光幕突然彈出新的提示:“所有材料準備就緒,建議明天優先完成推進器的接線與燃料過濾芯更換,為監控盲區時段的撤離測試做準備。”
我點點頭,握緊了手裡的工具箱提手。明天,將是“拚圖”的下一個關鍵步驟——將收集到的碎片組裝成完整的“推進係統”。雖然前路依舊充滿未知,但我已經不再畏懼,因為我知道,隻要專注於每一塊“碎片”,總有一天能拚出屬於我和“老兵”號的“星海藍圖”。
夜色漸深,貨運艙的應急燈閃爍著柔和的白光,照亮了地上的材料,也照亮了我眼前的“拚圖”之路。屬於我們的撤離計劃,即將進入最後的準備階段,而每一份收集到的材料,都是通往自由的“鑰匙”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