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兩點的第七船塢,隻有零星的應急燈在遠處閃爍,像黑暗中警惕的眼睛。我背著工具箱,快步穿過冰冷的金屬通道,靴底踩在地麵的碎屑上,發出輕微的“咯吱”聲,在寂靜的環境裡格外清晰。距離實機測試還有30分鐘,按照係統計劃,現在需要完成最後一項關鍵操作——繞過“老兵”號破損的主控係統,通過指令注入工具,向三個推進器上傳臨時控製協議,奪取直接控製權限。
“主控係統雖已癱瘓,但仍殘留基礎權限鎖定機製,若直接通過個人數據板發送點火指令,會觸發推進器的‘權限驗證失敗’保護程序,導致無法啟動。”係統的光幕上彈出主控係統與推進器的連接示意圖,紅色虛線標注著“失效的權限驗證通道”,“指令注入工具可模擬主控係統的權限簽名,跳過驗證步驟;係統生成的臨時控製協議命名為‘野路子v1.0’)雖功能簡陋,僅包含‘點火熄火’‘轉速調節3檔)’‘緊急停機’三個核心指令,但可滿足實機測試的基礎需求。”
我蹲在apu艙室的金屬地麵上,從工具箱裡掏出那個巴掌大的指令注入工具——這是昨天從廢棄訓練艦設備艙裡拆下來的老舊設備,外殼上“聯邦軍工ci05”的標識已經模糊,接口處還殘留著褐色的鏽跡。係統提示需要先清理接口針腳,再通過專用數據線連接到推進器的“應急控製接口”,最後與個人數據板建立通訊,完成協議上傳。
“第一步:清理指令注入工具的db9接口針腳,使用細砂紙輕輕打磨氧化層,再用酒精棉片擦拭,確保針腳接觸良好。”係統的機械音像精準的計時器,我捏著細砂紙,小心翼翼地打磨接口裡的8根針腳——針腳比繡花針還細,稍不注意就會掰斷,我屏住呼吸,每打磨一下都要停下來觀察,直到針腳露出銀白色的金屬光澤,才用酒精棉片仔細擦拭,去除殘留的粉末。
接下來是連接專用數據線——這是一根兩端接口不同的線纜,一端是db9公頭連接注入工具),另一端是定製的4針接口連接推進器應急控製接口)。我先將線纜插入注入工具,聽到“哢嗒”一聲輕響,確認連接到位;然後提著線纜,彎腰鑽進1號推進器所在的左舷維護通道——通道狹窄到隻能側躺,膝蓋頂著冰冷的艙壁,後背被突出的金屬支架硌得生疼,手電筒的光束隻能照亮前方半米的範圍。
1號推進器的應急控製接口藏在噴嘴下方的金屬蓋板後,我用螺絲刀撬開蓋板,露出一個小巧的4針接口。當我準備將數據線插入時,係統突然警報:“錯誤!接口針腳定義與工具不匹配——推進器應急接口針腳1為‘電源正’,針腳2為‘信號正’,而數據線當前針腳1為‘信號正’,針腳2為‘電源正’,直接插入會導致短路,燒毀注入工具!”
我的手猛地頓在半空,冷汗瞬間浸濕了後背。如果不是係統及時提醒,這一下失誤就會讓整個測試前功儘棄。“解決方案:使用針腳重組工具工具箱內的小型鑷子),小心挑出數據線接口內的針腳,交換1號和2號針腳的位置,再用熱熔膠固定從廢棄電路板上拆解的微型熱熔膠棒,可用打火機加熱軟化)。”
我顫抖著掏出鑷子,捏著針腳根部,一點點將它們從接口塑料座裡挑出——針腳與塑料座的咬合很緊,需要用指甲頂住鑷子尾部發力,指尖很快就泛白。交換位置後,我用打火機加熱熱熔膠棒,小心地塗抹在針腳根部,固定好位置。等待膠水流淌的幾十秒裡,我的心臟一直狂跳,生怕針腳在後續操作中脫落。
當數據線終於成功插入推進器接口,注入工具的電源燈亮起微弱的綠光時,我才長長舒了口氣,慢慢從狹窄的維護通道裡挪出來,後背已經被汗水浸透,貼在衣服上冰涼刺骨。
回到apu艙室,我將指令注入工具與個人數據板通過usb線連接,光幕上立刻彈出“設備已識彆:ci05指令注入器固件版本1.2,需升級至1.5以兼容臨時協議)”的提示。係統自動開始推送固件升級包,進度條緩慢爬升,每一秒都像在煎熬——距離實機測試隻剩15分鐘,要是升級失敗,就隻能放棄今天的測試。
“固件升級完成,開始校驗臨時控製協議‘野路子v1.0’……校驗通過,協議大小128kb,包含3類指令,15條執行邏輯。”係統的提示音讓我緊繃的神經稍微放鬆,光幕上彈出協議的簡易流程圖:個人數據板發送指令→注入工具模擬權限簽名→推進器接收並執行→實時反饋執行狀態成功失敗)。
“現在開始向1號推進器上傳協議,預計耗時2分鐘,期間需保持所有設備連接穩定,禁止移動數據線。”我將個人數據板放在平穩的金屬板上,用石塊壓住數據線,防止意外移位。光幕上的上傳進度條從0開始緩慢推進,下方的實時日誌不斷刷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93001協議數據包110發送成功,推進器接收確認”
“193003協議數據包310發送成功,權限簽名模擬完成”
“193005協議數據包510發送失敗,重新發送……發送成功”
當進度條達到70時,日誌突然顯示“推進器反饋‘數據校驗錯誤’,暫停上傳”,我的心瞬間提到嗓子眼,手指下意識地攥緊了拳頭——難道是協議存在漏洞?還是推進器的接收模塊出了問題?
“分析錯誤原因:推進器接收緩存區容量不足僅512kb),協議數據包發送速率過快當前100kbs),導致數據溢出。”係統立刻調整參數,“降低發送速率至50kbs,拆分數據包為20個小數據包,重新上傳。”
進度條重新開始推進,這次速度慢了一倍,卻格外穩定。193215,當最後一個數據包顯示“發送成功,協議寫入完成”時,光幕上彈出綠色的“1號推進器控製權限奪取成功”提示,我忍不住低呼出聲,聲音在空曠的艙室裡回蕩。
接下來是2號和3號推進器的協議上傳,有了1號的經驗,我操作起來更熟練,卻也更加謹慎。2號推進器的上傳過程順利,隻用了1分40秒就完成;3號推進器在最後階段出現“權限簽名超時”,係統解釋是推進器內部時鐘偏差,通過注入工具發送“時鐘校準指令”後,問題順利解決。
當三個推進器的控製權限全部奪取成功時,距離實機測試還有5分鐘。我癱坐在地上,看著光幕上三個綠色的“權限已獲取”標識,手指因為長時間握工具而微微發抖,後背的冷汗乾了又濕,心裡卻充滿了一種奇異的成就感——我居然真的繞過了星艦的正規控製係統,用一個老舊的注入工具和簡陋的協議,掌控了推進器的啟動權限。
“實機測試倒計時3分鐘,建議進行最後一次權限驗證:向每個推進器發送‘緊急停機’指令,確認反饋正常。”係統的提示音響起,我深吸一口氣,在個人數據板上點擊“1號推進器緊急停機指令發送”——幾秒鐘後,光幕顯示“指令接收成功,推進器進入待機狀態”;同樣的操作在2號、3號推進器上重複,反饋全部正常。
我站起身,走到apu艙室門口,望著黑暗中隱約可見的三個推進器方向,心裡的緊張感再次湧上——接下來的實機測試,每一個指令都可能決定成敗,一旦出現失誤,不僅推進器可能損壞,甚至可能觸發學院的監控警報。我真的能精準控製這三個老舊的推進器,讓“老兵”號平穩移動嗎?
“宿主當前心率110次分,腎上腺素水平偏高,存在輕度緊張情緒。”係統的光幕上彈出心率監測曲線,“根據曆史數據,宿主在‘接線工程’‘模擬測試’等關鍵操作中,均能在緊張狀態下保持操作精準度;且臨時控製協議包含‘緊急停機’應急指令,可應對突發狀況,無需過度焦慮。”
係統的安撫像一顆定心丸,我深吸幾口氣,努力平複心跳。口袋裡的個人數據板傳來輕微的震動,是測試倒計時的提醒。我握緊數據板,走向艦橋——按照計劃,實機測試時需要在艦橋觀察“老兵”號的整體姿態,通過觀察窗確認移動軌跡是否偏離。
淩晨兩點半,船塢的應急燈突然閃爍了一下,像是在為即將到來的“動力覺醒”倒計時。我站在艦橋的觀察窗前,望著外麵漆黑的船塢,個人數據板的屏幕亮著,三個推進器的控製按鈕清晰可見。
“實機測試啟動時間到,是否發送‘推進器預點火’指令?”係統的機械音在腦海裡響起,光幕上的倒計時歸零。
我深吸一口氣,手指懸在“預點火”按鈕上方,心裡默念:“老兵,準備好了嗎?我們要動起來了。”
指尖落下,指令發出的瞬間,船塢深處傳來三聲微弱卻清晰的“嗡”鳴——那是推進器預點火的聲音,像沉睡二十年的巨獸,終於發出了蘇醒的低吼。屬於“老兵”號的第一次實機動力測試,正式開始。而我,這個臨時的“權限奪取者”,正握著改變它命運的“鑰匙”,在黑暗中等待著那關鍵的“第一步”。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