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司的加密急報,如同一聲驚雷,打破了山東相對平靜的局麵。
“報!督師!中原急訊!闖賊李自成,聯合羅汝才、袁時中等部,於河南南陽一帶大敗官軍楊嗣昌部!陣斬總兵猛如虎!現擁兵數十萬,聲勢浩大,正圍攻洛陽!洛陽福王府危在旦夕!”
消息傳到總督行轅,所有聞者皆麵色凝重。李自成,這個幾乎被打垮的流寇首領,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死灰複燃,並且勢頭更猛!洛陽若失,天下震動!
王小偉立刻召集心腹議事。
“督師,洛陽若破,闖賊獲取福王府巨額財富,必將勢不可擋!中原必亂!是否上奏朝廷,請命率軍入豫援剿?”周遇吉率先請戰,軍人本色,渴望與強敵交鋒。
徐銳則更為冷靜:“我軍新練,雖初具戰力,然主力皆在山東布防,防備虜騎。若貿然入豫,路途遙遠,糧草難繼,且中原流寇勢大,我軍兵力不足,恐難挽狂瀾。萬一山東有失,後果不堪設想。”
幕僚們也意見分歧。有的認為應積極勤王,博取政治聲望;有的則認為應固守根本,坐觀其變。
王小偉走到巨大的地圖前,目光深邃。他深知曆史的大致走向,洛陽陷落、福王被殺、李自成從此走上巔峰……這一切似乎難以避免。但他現在的力量,還不足以改變整個中原的戰局。
“洛陽,救不了。”王小偉緩緩開口,聲音冷靜得近乎殘酷,“距離太遠,朝廷旨意未明,楊嗣昌新敗,各路官軍畏敵如虎,我軍孤軍深入,勝算渺茫。”
他手指點在地圖上:“我們的根基在山東!中原大亂,流寇蜂起,必有大量流民湧入山東邊境。這才是我們當前最緊要之事!”
他迅速下令:“第一,周遇吉,加強山東西部、南部邊境關隘防務,增派兵力,嚴防流寇潰兵或大股流民衝擊!第二,徐銳,立刻組織人手,在邊境地區設立難民營,準備接收流民,嚴格篩查,防止奸細混入,願屯田者,按計劃安置!第三,行轅發文各府縣,嚴保甲,靖地方,非常時期,有敢趁亂滋事者,殺無赦!”
他的決策清晰而果斷:不輕易介入中原混戰,優先鞏固自身,利用危機吸納人口資源,壯大實力。
“那……朝廷若下旨勤王?”有幕僚問。
“若旨意到了,再看情況。但主力不可輕動。”王小偉沉聲道,“我們要做好的是,無論外麵如何天翻地覆,山東必須穩如磐石!甚至要利用這場混亂,變得更加強大!”
中原的亂局,對王小偉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戰,也蘊含著機遇。他必須走好每一步。
一個細雨綿綿的深夜,一輛毫不起眼的青篷馬車,悄然駛入濟南總督行轅的後門。車上下來一位披著黑色鬥篷、帽簷壓得很低的中年人,在親衛的引導下,無聲無息地進入王小偉的書房。
來人脫下鬥篷,露出一張白淨無須、帶著精明之氣的麵孔——竟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東廠曹化淳的心腹乾辦!
“奴婢奉曹公之命,特來拜見督師。”來人聲音尖細,態度卻是不卑不亢,取出一封沒有印信的密信。
王小偉心中微凜,曹化淳是崇禎身邊最有權勢的太監之一,他的態度至關重要。展開密信,上麵隻有寥寥數語,卻是驚心動魄。
信中提到:首輔薛國觀因受賄之事已被皇帝察覺,龍顏大怒,罷相已是遲早之事。繼任者很可能為籍貫無錫的周延儒。周延儒與東林關係密切,對薛國觀一黨及王小偉這等“幸進”武將恐無好感。曹化淳提醒王小偉早做準備,並隱約暗示,若能“有所表示”,他或可在陛下麵前代為周旋。
這封信信息量極大!薛國觀倒台在即,朝局將再次洗牌。新首輔周延儒並非盟友。而曹化淳……這是在索賄?還是試探?
王小偉沉吟片刻,並未直接回應“表示”之事,而是誠懇道:“請回複曹公,承淵謝曹公提點之恩。山東一切,皆為陛下社稷,承淵唯知忠心任事,開源練軍,以禦虜寇。朝中風雲變幻,非外臣所能置喙,唯有恪儘職守,以報皇恩。若陛下有所垂詢,還望曹公能據實以告,明鑒承淵之心。”
他這番話,既表達了感謝,也表明了自己一心為公的立場,不參與朝爭,同時暗示希望曹化淳能在皇帝麵前幫他說公道話,這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表示”。
那太監顯然聽懂了弦外之音,微微一笑:“督師忠心,曹公自然省得。奴婢定當一字不差回複曹公。如今多事之秋,督師鎮守山東,實乃國之柱石,京中亦需仰仗督師之力啊。”這話隱隱透露出,京師對山東的財賦和新軍,已有依賴之意。
密使來得快,去得也快,如同夜雨中的幽靈。
王小偉獨自坐在書房,思緒翻騰。薛國觀倒台是好事,但周延儒上台也非佳兆。曹化淳的曖昧態度,既可能是機會,也可能隱藏著陷阱。京中的風向,正在微妙地轉向對他既依賴又警惕的複雜態勢。
他必須更加小心地平衡各方關係,同時更快地壯大自身。隻有擁有足夠強大的實力,才能在任何風浪中屹立不倒。
窗外的雨,似乎下得更急了。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