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到上工的地方,大隊長陳國安分配今天的任務。
一些老弱病殘的就在大隊部麵前的空地上曬稻穀。
在夏收裡,趙園園她們女知青都被劃分為青壯年行列,夏收主力軍。
當然,村乾部也還沒有無情到讓她們女人去扛稻穀什麼的。
她們主要負責割稻穀。
大隊裡麵木頭多,而且也有木匠,所以為了促進夏收,直接做了十多台打穀子的工具。
七十年代機器很少,就算是有也輪不到上河大隊。
所以上河大隊還是采用最原始的打穀子工具,一個倒梯形的像櫃子的東西。
大約一米多深,上麵大概兩米多寬,底麵長寬也大概有一米多的樣子。
上河大隊做了十五個打穀子的工具。
大隊的人除了曬穀子的老弱病殘外,其他的也被分成了十五個小隊。
一個收稻穀小隊裡有割稻穀的,有遞稻穀的,有打稻穀的,有裝稻穀的,還有把稻草歸攏擺好的。
還有把稻穀扛回來的。
大隊雖然有兩匹馬,但是真正的忙起來的時候,一匹馬一次駝四袋也駝不過來。
隻能人工扛回來。
當然,為了減輕一點負擔,讓人輕鬆一點,馬駝遠一點的。
不過,扛稻穀的這些活,都是分給年輕力盛的青壯年男子的。
趙園園她們女性主要負責割稻穀,裝稻穀,遞稻穀。
而歸攏稻草的活主要由一些半大的小孩乾,有些掉落的稻穀也由他們一粒一粒的撿起來。
跟著分到的小隊下到田裡。
這個年代農藥還沒大規模的普及,走在田坎上,蝗蟲一群一群的飛。
那幾個半大的孩子,嬸子和那些男性村民,一路上眼疾手快的抓了不少。
到了地方,趙園園她們幾個割稻穀的就先開始割,而那些男人和孩童則在不遠處的田坎上抓蝗蟲。
看著他們積極的樣子,趙園園猜到蝗蟲應該能吃。
但是她不知道吃法,現在又沒時間,也就沒去摻和。
下到田裡,趙園園發現雖然已經排過水了,但是田裡還是比較濕。
不過好在之前已經放了好久的水了,倒不至於讓人一腳踩到汙泥裡去。
她們來的這塊田比較大。
大約有三四米寬,十幾二十米長,平常不見得有什麼,但是一到乾起活來仿佛望不到儘頭。
帶頭的嬸子安排一部分的人去上麵那塊田裡割,一部分人在下麵這塊田割。
她們現在是從大河邊的田開始往上收。
既是因為這裡的水肥好,稻穀長得好過,也是因為這裡靠近大河,處於河流下遊,一下大雨最容易積水被淹,所以就先從大河邊的收起,漸漸的往上。
分好組後,其他人開始工作,而帶頭的嬸子把趙園園安排在自己旁邊,就開始教趙園園怎麼做。
為了更好的促進夏收,他們知青都被分散到各個小隊中,所以這一隊隻有趙園園一個知青。
喜歡穿越七零年代小知青的平淡生活請大家收藏:()穿越七零年代小知青的平淡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