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借鑒了tps中“自工序完結”的思想,即每個工序都要確保交給下道工序的零部件是合格品。
2)推行“不良品紅箱”與每日曝光會:
在每條產線末端放置紅色箱子,任何員工發現不良品必須立即放入紅箱,不得滯留在線邊。
每天下班前15分鐘,由生產組長、質檢員和該線員工一起對紅箱內的不良品進行簡單分析,追溯問題源頭。
並在看板上公示主要缺陷類型和數量,承諾改進措施,目的是讓問題可視化,避免隱瞞和積累。
3)建立“質量積分卡”與員工激勵掛鉤:
為每個外包廠和內部生產班組建立“質量積分卡”,每月根據來料批合格率、生產線直通率、客戶投訴率等關鍵指標進行評分和排名。
對排名前列的供應商和班組給予現金獎勵或額外訂單,對持續墊後者進行淘汰或重組,讓質量表現直接與利益掛鉤。
4)引入“簡化版首件檢驗”製度:
要求每家外包廠在每班次開工時、設備調試後或換模後的首批零件,必須送交鳳凰玩具的駐廠質檢員進行“首件檢驗”。
檢驗通過後該批次才能正式投產,旨在將問題阻斷在批量生產之前。
在鄭碩引導下,韓朋宇和鄧伯雄編寫的《鳳凰玩具外包質量管理辦法》不再照搬整套剛剛編寫出來的《鳳凰工業生產管理方案》。
而是先選取其中幾個核心且易操作的理念融入其中,例如:
1)執行“單件流”布局:
這是借鑒tps中的“流”理念,核心中心塊生產線拆除傳統的長傳送帶,改用小型工作台,將設備布局改為u型,使一名工人可同時操作相鄰的34台設備,縮短移動距離。
並且要求每個中心塊完成後要立刻傳遞給下一位操作員,中間不設堆積位,目標是減少在製品庫存,快速暴露流程瓶頸和問題。
2)設立“看板”係統拉式生產:
這是借鑒tps的“拉”理念,在包裝車間實行簡易版本的“看板”係統,包裝班根據每天的發貨計劃,向最終的組裝班“領取”相應數量的成品。
組裝班再根據被領走的數量,向上一道工序“領取”半成品,通過這種逆向的“拉動”。
改變以往各工序隻顧自己生產、不顧後麵工序需求的局麵,逐步向“隻生產後麵工序所需”轉變,減少過度生產造成的浪費。
3)製定“安燈”係統:
這是借鑒tps的“自動化”理念,在試點產線的每個工位上方安裝一盞信號燈綠燈正常,紅燈異常)。
任何員工發現無法立即解決的問題,如設備故障、來料不良、品質異常,都有權按下按鈕點亮紅燈。
紅燈亮起時,班組長必須立即響應,現場協助解決問題。
如果問題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生產線可選擇暫停,目的是賦予一線員工“叫停”的權利,確保問題不被放過。
喜歡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請大家收藏:()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