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鏈的危機,在“優鮮優選”遞出的橄欖枝和預售款的支撐下,暫時得到了緩解。但王龍飛清楚,這僅僅是喘息之機。想要真正站穩腳跟,兌現對“食之本”、對預售客戶、乃至對“優鮮優選”的承諾,必須從根本上提升產能和效率,尤其是標準化水平。
秋高氣爽,沙棘果進入最後的成熟期,一片片橙紅綴滿枝頭,煞是好看。但在這豐收的景象背後,是巨大的采收和分選壓力。以往依靠人工眼手分揀,不僅效率低下,標準也難以統一,特級果、優級果、普通果常常混雜,影響了最終產品的定價和口碑。
“必須上設備了。”一天傍晚,看著堆積如山、等待分選的沙棘果,以及旁邊累得直不起腰的工人們,王龍飛對李強和趙大虎說道,語氣不容置疑。
“設備?”李強一愣,“飛哥,你說的是……水果分選機?那玩意兒可不便宜!咱剛緩過口氣……”
“正是因為剛緩過口氣,才要上。”王龍飛目光堅定,“靠人工,累死也滿足不了現在的訂單需求,更彆提保證標準統一。‘食之本’和‘優鮮優選’看中的是咱們的潛力,但如果連基本的品控和效率都跟不上,合作就是空中樓閣。預售客戶的錢,不是讓咱們一直停留在小作坊水平的。”
趙大虎推了推眼鏡,表示讚同:“飛哥說得對。人工分選主觀性強,誤差大。我做過對比,同一批果子,不同人分,等級能差出兩成。上分選機,數據說話,標準統一,長遠看,成本其實能降下來。”
道理都懂,但錢從哪裡來?預售款和可能的“優鮮優選”預付款是專款專用,不能輕易挪用。王龍飛沉吟片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再次申請貸款。
這一次,他準備的資料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充分。不僅有詳細的財務報表、訂單合同包括“食之本”的長期意向和“優鮮優選”的聯營協議),還有趙大虎做的詳細的投資回報分析報告,清晰地展示了分選機將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損耗、穩定品質、從而增加利潤。
更重要的是,他帶上了那本厚厚的、記錄著農莊從無到有、每一步摸索的筆記本,以及存滿了客戶好評和催單記錄的手機。他要讓信貸員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串數字,更是一個腳踏實地、有市場、有前景的創業項目。
信用社的信貸主任是個四十多歲、麵色嚴肅的中年人。他仔細翻閱著王龍飛帶來的材料,不時提出問題,語氣苛刻。王龍飛一一作答,不卑不亢,數據清晰,邏輯分明。當信貸主任看到“食之本”和“優鮮優選”的合作意向書時,眉頭微微動了一下。
“設備貸款,利率可不低。而且,農業設備折舊快,風險你考慮過嗎?”信貸主任放下材料,看著王龍飛。
“考慮過。”王龍飛迎著他的目光,“主任,農業要發展,不能總靠鋤頭和扁擔。這台分選機,對我們來說,不是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它關乎我們能否活下去,能否兌現對客戶的承諾。我們有市場,有技術他指了指趙大虎),缺的就是這把能讓我們提質增效的‘利器’。這筆投資,我們算過賬,還得起,也值得投。”
也許是王龍飛的誠懇和準備充分打動了對方,也許是“食之本”和“優鮮優選”的招牌起了作用,信貸主任最終點了點頭:“材料放這兒,我們上會研究一下。不過,彆抱太大希望,程序要走。”
等待批複的日子是煎熬的。沙棘果不等人,工人們日夜輪班,手工分選,效率依舊跟不上采收速度,眼看部分熟過頭的果子就要爛在筐裡。李強急得嘴角起泡,王龍飛表麵鎮定,心裡也像壓了塊石頭。
一周後,貸款批複終於下來了,額度比申請的略少,但足以支付一台中小型水果分選機的首付和前期安裝費用。王龍飛長長舒了一口氣,第一時間聯係了之前考察過的設備廠家。
幾天後,一台嶄新的、泛著金屬光澤的水果分選機,在工人們好奇又期待的目光中,被小心翼翼地運進了臨時清理出來的工棚。廠家派來的技術員花了半天時間安裝調試,嗡嗡的試機聲響起時,所有人都圍了過來。
技術員將一筐混合了不同大小、色澤沙棘果倒入進料口。機器啟動,傳送帶平穩運行,果子們依次通過光學傳感器和稱重模塊,很快,在不同的出口,特級果、優級果、普通果、次果被精準地分流出來,效率是人工的十倍不止,而且標準統一!
“神了!真神了!”李強拿起一個從“特級”出口出來的果子,又看了看“普通”出口的,嘖嘖稱奇,“這大小、這顏色,分得明明白白!”
趙大虎更是興奮地拿著本子記錄數據:“精度很高!誤差率能控製在5以內!太好了!以後我們的產品等級就有硬標準了!”
王龍飛沒有說話,隻是用手撫摸著冰涼的機器外殼,感受著那規律的震動。這轟鳴聲,對他而言,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本味農莊”從傳統農耕向現代化、標準化邁出的關鍵一步。這意味著,他們終於有了一點掌控質量和規模的能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機器的到來,也改變了工人們的工作方式。春燕、秋菊等人經過培訓,從繁重的手工分選中解放出來,轉向更需要細心和經驗的清洗、裝罐等環節。整個加工流程變得順暢、高效。
當晚,王龍飛更新了視頻。鏡頭裡,不再是純手工的忙碌,而是現代化設備與田間地頭的有機結合。他展示了分選機的工作過程,對比了機器分選和人工分選的結果,坦誠了貸款的壓力和對未來的期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在視頻結尾說道,“這台機器,是信任,也是責任。它讓我們有能力,去兌現對每一份訂單、每一位客戶的品質承諾。路還長,我們會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走下去。”
評論區裡,充滿了鼓勵和期待:
“恭喜本味!現代化農業走起!”
“有了標準,品牌才能立得住!”
“飛哥加油!期待更優質的產品!”
“這機器看著就靠譜!”
“黃土坡老農”也罕見地發了一段長評:“利器入手,善用為要。機器分選,標準統一,利於品牌。然須知,機器是死物,人是根本。標準之上,勿失‘本味’之靈魂。望娃們借機器之力,而非為機器所役,守住初心,方得始終。”
老人的話,如同警鐘,敲在王龍飛心上。他深知,分選機隻是工具,真正的“本味”,依然來自於對土地的敬畏、對作物的用心、和對客戶的誠信。機器的轟鳴,不是為了取代汗水,而是為了讓汗水流得更有價值。
喜歡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請大家收藏:()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