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分選機的轟鳴聲,成了“本味農莊”新的背景音。這台泛著冷光的機器確實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率提升,沙棘果的分選速度和質量穩定性大大提高,工人們也從繁重的手工分選中解放出來。然而,新鮮感過去後,磨合期的陣痛開始顯現。
首先是成本。機器的貸款月供、電費、日常維護保養費用,像幾座新添的小山,壓在了剛剛有所緩和的資金鏈上。李強每天對著賬本,眉頭越皺越緊。
“飛哥,這個月電費比上個月多了快一千!”李強把單據拍在桌上,聲音帶著焦躁,“還有,廠家說下個月要來做個例行保養,又要一筆開銷。這機器……真是個吞金獸啊!”
王龍飛接過單據看了看,心裡也是一沉。他料到會增加成本,但沒想到這麼快就感受到了壓力。“該花的錢省不了。”他儘量讓語氣平靜,“關鍵是,它帶來的效益能不能覆蓋成本。強子,你算過沒有,用了機器後,咱們分選環節的人工成本降了多少?損耗率降低了多少?”
李強愣了一下,拿出另一個本子翻看:“人工……確實省了兩個人工,一個月能省下四千多工錢。損耗率……以前人工分選,眼高手低,不小心碰壞的、誤判丟棄的,加起來損耗能到10,現在機器分,精準多了,損耗控製在3以內。”
“那就是了。”王龍飛點點頭,“省下的人工費和減少的損耗,加起來,差不多能抵掉新增的成本。長遠看,機器更劃算。關鍵是,它保證了標準統一,這對咱們的品牌和對接大渠道至關重要。”
李強歎了口氣:“理是這麼個理,可這錢……是實實在在要先掏出去的啊!眼見著賬上的活錢又緊了。”
“所以,我們得更精細地規劃現金流。”王龍飛沉聲道,“預售款的回籠要加快,和‘優鮮優選’的合同要儘快敲定,爭取預付款到位。同時,網店的常規銷售也不能放鬆。”
除了成本壓力,人與機器的磨合也出了問題。負責操作機器的春燕,雖然培訓時學得認真,但實際操作中,對機器參數的微調、簡單故障的排查,還是顯得生疏。這天下午,機器突然卡頓,傳送帶停轉,春燕急得滿頭大汗,按了幾個按鈕不見反應,差點哭出來。
“咋回事?咋停了?”李強聞聲趕來,看著堆積在進料口的果子,火氣一下就上來了,“這不停一分鐘,就耽誤多少活兒!春燕你怎麼搞的?”
“我……我不知道啊,它就突然不動了……”春燕帶著哭腔。
聞訊趕來的趙大虎檢查了一下,發現隻是一個小傳感器被果葉卡住了,清理一下就好了。他一邊操作,一邊耐心地對春燕說:“燕姐,彆急。機器跟人一樣,也會鬨點小毛病。你看,這裡有個報警指示燈,剛才亮了,說明是進料口的問題。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先看指示燈,再檢查對應的部位。”
王龍飛在一旁看著,沒有責備春燕,而是對李強說:“強子,機器是新的,人適應也需要時間。光培訓不夠,得有個簡單的操作手冊和故障排查指南,貼在機器旁邊。大虎,這事你負責弄一下。”
更大的挑戰,來自於“標準”本身。機器分選出的特級果、優級果,大小、色澤均勻,確實漂亮。但一些靠著老經驗分選的老師傅,比如負責最後一道人工複查的陳老漢,卻嘀咕起來:“這機器分的,好看是好看,可有些果子,看著個頭標準,但捏著感覺皮薄,不如俺手挑的實在。有些小一點的,反而更甜更瓷實。這機器……死板!”
這話傳到王龍飛耳朵裡,他陷入了沉思。陳老漢的話不無道理,農產品不是工業品,外觀標準固然重要,但內在品質甜度、風味、口感)同樣關鍵,而後者是機器目前難以完全判定的。
晚上,他召集核心團隊開會,提出了一個新問題:“我們不能完全被機器標準綁架。外觀分級用機器,保證效率和大麵上的統一。但最終的口感風味,還得靠人。我建議,在機器分選後,增加一道人工抽檢,尤其是特級和優級品,由有經驗的老師傅抽樣品嘗,確保風味達標。同時,大虎,你能不能研究一下,有沒有便攜式的糖度計、酸度計,可以快速檢測內在品質,作為輔助?”
趙大虎眼睛一亮:“有!飛哥!有種手持的折光儀,可以測糖度!價格也不貴!我們可以每批抽檢,把糖度數據也作為分級的一個參考指標!”
“好!儘快采購一台。”王龍飛拍板,“我們要的是‘表裡如一’的品質,不能為了效率丟了根本。”
磨合期的陣痛,體現在成本的波動、操作的生疏、以及新舊觀念的碰撞上。王龍飛沒有回避這些問題,而是選擇用更精細的管理和更包容的態度去應對。他在後續的視頻裡,沒有隻展示機器高效運轉的光鮮一麵,也坦誠地講述了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思路。
“新機器來了,效率高了,但麻煩也多了。”鏡頭前,王龍飛指著恢複運轉的分選機,語氣平和,“錢緊,人慌,老經驗和新標準還得磨合。但這就是成長吧,問題來了,解決它,農莊才能往前走得更穩。”
這種不粉飾太平的坦誠,反而贏得了更多粉絲的認可。評論區裡,很多人分享自己工作中類似的磨合經曆,為農莊出謀劃策。
“黃土坡老農”也發來語音:“陣痛難免,貴在堅持與調適。機器標準與人工經驗結合,方是正道。成本管控,須如繡花,細之又細。娃們漸入佳境,老懷甚慰。”
喜歡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請大家收藏:()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