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在現有員工宿舍旁,規劃建設一棟集住宿、休閒、學習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寓樓。包含:
標準間套間:滿足不同層級員工需求,配備獨立衛浴、網絡、空調。
公共空間:設置閱覽室、娛樂活動室、公共廚房、洗衣房等。
品質提升:注重采光、通風和綠化,營造溫馨、舒適的“家”的氛圍。
意義:提升員工歸屬感和幸福感,是吸引和穩定核心團隊的重要舉措,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
工程四:“田園共創驛站”一期竣工與運營模式探索未來社區)
當前進度:設計方案已通過,前期手續基本完備,開春化凍即可動工。
年度目標:確保一期工程20套公寓及核心公共配套)在年內高質量完工,並完成首批“新村民”的招募和入駐。
運營關鍵:同步製定詳細的入駐標準、社區公約、共享空間使用規則、服務支持體係。探索如何將驛站居民的能力與農莊發展需求有效對接,形成良性互動生態。王龍飛指出:“驛站不是房地產項目,是人才和活力的‘孵化器’,運營模式的成功探索比建築本身更重要。”
工程五:萬平米級智能玻璃菌菇溫室建設產業升級)
必要性:馬勃菌中試成功,證明了技術和市場的可行性。要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高效益生產,必須建設專業化的高端設施。
規劃:溫室將采用國際先進的文洛式玻璃溫室結構,配備:
全自動環境控製係統:精準調控溫、光、水、氣、肥。
層架式栽培係統:最大化空間利用率。
機械化作業設備: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
潔淨度控製:達到食品級生產標準。
戰略意義:這將是“本味”邁向高科技農業、工廠化農業的標誌性項目,極大提升菌菇板塊的產能和品質穩定性,成為未來重要的利潤增長點和行業技術標杆。李靜將親自牽頭項目的技術規劃和設備選型。
三、資源匹配與風險管控
宏偉的藍圖需要現實的資源支撐。王龍飛和小孫一起,對五大工程所需的資金、人力、時間進行了初步估算和匹配。
資金需求:最大頭在萬平米溫室和驛站建設,需要動用大部分利潤積累,並可能需申請部分農業項目低息貸款。攝影基地和員工宿舍投入相對較小,可分期滾動投入。
人力資源:現有核心團隊任務已滿負荷,新項目必須引進專業人才如溫室工程專家、驛站運營經理、市場推廣專員),並加強內部培養,否則將麵臨管理風險。
時間管理:五大工程並行,對項目管理能力是巨大考驗。必須製定詳細的甘特圖,明確優先級溫室和驛站是重點),責任到人,定期複盤,避免混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龍飛最後強調:“攤子鋪得大,風險也大。我們必須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每個項目上馬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風險評估。資金鏈是生命線,絕不能斷。人才是核心,寧缺毋濫。”
四、團隊動員:共識凝聚力量
戰略方向明確後,王龍飛和李靜召集了全體核心管理層和骨乾員工開會,詳細傳達了新一年的規劃。
會上,大家群情振奮,也感到了壓力。
趙大虎摩拳擦掌:“溫室和基地建設需要用地和平整,包在我身上!保證不耽誤工期!”
韓立春關注技術:“新溫室的環控係統更複雜,我得提前學習,和設備廠家多溝通。”
張小梅思路活躍:“攝影基地的推廣包給我,我琢磨著怎麼和婚慶平台、旅遊博主合作!”
李強負責基建:“宿舍和驛站的施工質量,我盯著,放心!”
孫皓、程諾、林薇等年輕人,則對參與智能化平台和新媒體營銷充滿期待。
林曉雅也鼓起勇氣表示,可以協助張小梅做一些客戶對接和內容整理工作。
看到團隊高昂的士氣,王龍飛和李靜倍感欣慰。王龍飛總結道:“兄弟們,姐妹們!新的一年,任務更重,挑戰更大!但我們的基礎更牢,方向更明,人心更齊!隻要我們擰成一股繩,各司其職,互相補台,就一定能把藍圖變成現實!年底,咱們再用更輝煌的成績,喝慶功酒!”
會議結束,眾人帶著明確的目標和飽滿的乾勁散去。辦公室內,王龍飛和李靜站在窗前,望著窗外已經開始泛綠的田野。
“靜,又是一場硬仗啊。”王龍飛深吸一口氣。
“嗯,”李靜目光堅定,“但這次,我們更有底氣。龍飛,一起努力,把‘本味’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陽光灑在兩人身上,也灑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新的征程,已然開啟。龐莊村的春天,因著這份清晰的規劃與昂揚的鬥誌,顯得格外生機勃勃。
喜歡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請大家收藏:()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