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有個學生名叫子路,性格直率,做事風風火火。這一日,子路在集市上看見一個巨大的匏瓜,足有半人高,黃澄澄油亮亮,堪稱匏瓜中的王者。
“吾師定會喜歡!”子路二話不說掏錢買下,扛在肩上就往回走,那匏瓜在他背上晃晃悠悠,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回到學堂,子路興衝衝地把匏瓜獻給孔子。孔子繞著這巨大的匏瓜走了一圈,捋著胡須道:“善哉,此瓜確實非凡。然你以為,如此大瓜,可作何用?”
子路不假思索:“剖開可為瓢,一瓜能解全院飲水之急!”
孔子搖頭:“瓜皮太厚,剖之不易。”
子路又道:“那便做舟,載我渡河!”
孔子微笑:“汝體重如牛,此瓜雖大,載你必沉。”
子路抓耳撓腮:“那...做樂器如何?剖半蒙皮,可做良鼓!”
孔子仍是搖頭:“匏質疏鬆,音必沉悶。”
子路一連提了十幾種用途,從盛酒到做帽,從磨粉到製藥,孔子均一一否決。最後子路急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這大瓜就隻能看著不成?”
孔子命人取來麻繩,將大匏瓜高高懸掛在學堂門廊下,說道:“暫且空懸於此吧。”
子路不解,卻也不敢多問,悻悻退下。
這匏瓜一掛就是半個月。門廊下來往學子,無不抬頭觀望這巨大的匏瓜,紛紛猜測夫子用意。
顏回說:“夫子必是教我們物儘其用。”
冉有說:“我看是教我們不可僅憑外表判斷價值。”
公西華說:“或許是要我們思考中庸之道。”
大家各執一詞,爭論不休。隻有子路心裡憋著一股氣——這麼個大家夥掛在門口,除了沾灰塵還有什麼用?
這一日,齊國使者前來拜訪。那使者素來傲慢,進門時正眼都不瞧守門學子,大搖大擺就要往裡闖。不料剛一進門,忽覺頭頂有異,猛一抬頭,正見那巨大的匏瓜在風中微微晃動,嚇得連退三步,險些跌坐在地。
“這、這是何物?”使者驚問。
子路正好當值,見狀靈機一動,板著臉道:“此乃我師門聖物,名喚‘智慧匏’。心有邪念者見之,匏瓜自會搖動示警。”
使者將信將疑,但接下來的會談中,果然收斂了許多傲慢之氣。
事後子路向孔子彙報,得意洋洋:“想不到這匏瓜還有震懾之效!”
孔子但笑不語。
又過了幾日,一群頑童在學堂外嬉鬨,喧嘩聲影響了授課。子路出門勸阻,頑童們充耳不聞。忽然一陣大風吹過,門廊下的匏瓜搖晃起來,發出“咚咚”輕響。
子路又生一計,對頑童們肅然道:“此乃我學堂守護神,爾等喧嘩無禮,它已動怒。若再不散去,今晚必入爾等夢境訓誡!”
孩童們嚇得一哄而散。
子路越發得意,覺得這匏瓜掛得妙極。
然而好景不長。某夜狂風暴雨,匏瓜在風中劇烈搖擺,撞得廊柱“砰砰”作響。次日清晨,大家發現係瓜的麻繩已磨損大半,匏瓜搖搖欲墜。
“該加固繩結了。”顏回提醒。
子路不以為意:“無妨,我再觀察幾日。”
當日下午,本地首富錢滿倉來訪。此人雖家財萬貫卻極為吝嗇,孔子多次勸他行善,他總是推三阻四。這天他剛走到門廊下,那磨損的麻繩終於不堪重負,“啪”一聲斷裂,大匏瓜直直墜落——
“砰!”
不偏不倚,正中錢滿倉頭頂!雖未受傷,卻把他嚇得魂飛魄散,一屁股坐在地上,懷裡的錢袋飛了出去,銀錢撒了一地。
“天譴!此乃天譴啊!”錢滿倉麵如土色,以為自己吝嗇行為惹怒了上天。
次日,他主動捐資重修了城南破舊的橋梁,從此成為鄉裡有名的大善人。
經過這事,子路對匏瓜徹底改觀,每日細心照料,生怕它真的掉下來。然而該來的總會來——一個月後,麻繩再次斷裂,這次匏瓜沒砸到人,卻“咕嚕嚕”滾到院中,正好卡在了井口上。
大家圍過來,試著挪開匏瓜,卻發現它不偏不倚卡得死死的。
“糟了,取不了水了!”學子們慌了。
孔子聞聲而來,觀察片刻,忽然笑道:“子路,你曾言此瓜無用,如今它自尋其用矣。”
隻見孔子取來工具,在卡在井口的匏瓜底部鑿開一個小孔,恰好能容水桶繩通過,又在匏瓜頂部開一氣孔。
“井口加蓋,可防落葉塵土;匏殼中空,取水依舊。豈非兩全其美?”孔子笑道。
眾學子恍然大悟。子路更是羞愧難當:“弟子愚鈍,隻知非瓢即舟,卻不知物自有性,用隨境遷。”
孔子點頭道:“善哉。昔者吾言‘吾豈匏瓜也哉,焉能係而不食’,乃憂道之不行也。然道之行與不行,豈在外表?猶如此匏,懸之可為警示,墜之可醒世人,卡之可護清泉,豈有絕對無用之物?”
他接著說道:“人亦如此。不必執著於一時之遇與不遇。你有你的時節,匏有匏的用途。強求一致,反失其真。”
子路終於明白了夫子的深意。
那匏瓜此後一直蓋在井口,直到三年後自然風化碎裂。學子們取它最大的碎片,漆成黑色,在上麵刻下“匏瓜空懸,各得其用”八字,掛在學堂門口,成為儒門一則佳話。
而“匏瓜空懸”這個成語,也從此流傳開來。不過後來人大多隻記得前半句,用來形容懷才不遇,卻漸漸忘了後半段——即便是空懸的匏瓜,也終有它獨特的價值和落地生花的時刻。
所以啊,如果你覺得自己像隻掛在那兒無所事事的匏瓜,彆著急,你的時節還沒到呢!誰知道哪天風一吹,繩一斷,你就能砸出個善人來?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