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和陸炳湊在桌前翻賬冊,越翻越心驚。
劉瑾指尖點著“河間府回執”上的模糊官印,倒吸一口涼氣:“這印都快磨沒了,明擺著是後刻的假印,膽子也太大了。”
陸炳翻到驛站缺頁的登記薄,眉峰擰成疙瘩:“缺的正好是轉運糧那幾天,不是燒了就是藏了,肯定有鬼。”
兩人翻完最後一本賬,齊齊轉身看向朱厚照,臉色都沉得很。
“陛下,”陸炳先開口,聲音帶著狠勁,“這些賬漏洞百出,分明是一群人串通好了貪墨!臣這就帶錦衣衛去直隸,把那幾個州縣官抓回來審!”
“急什麼。”朱厚照擺了擺手,“抓回來容易,要是打草驚蛇,讓背後的人把贓款贓糧轉移了,抓再多官也沒用。”
劉瑾連忙接話:“陛下說得是。這些州縣官敢這麼貪,背後指不定有靠山,說不定是哪個勳貴或是京官在撐腰,得先把根摸清楚。”
朱厚照指尖敲著桌沿,目光掃過韓文、歐陽鐸,又落回劉瑾、陸炳身上,緩緩開口:“朕的意思是,借這次賑災款虧空的由頭,整一波北直隸、山西一帶的財政。”
“不用你們出京城,就在京城坐鎮,把網撒下去。”
這話一出,屋裡幾人都愣住了。
在京城坐鎮就能查直隸、山西的賬?這怎麼查?
朱厚照看出他們的疑惑,繼續道:“分三步走。”
“第一步,戶部牽頭。”
他看向韓文,“韓大人,你讓歐陽鐸把查出的漏洞整理成冊子,給北直隸、山西各府發公文,就說‘朝廷要複核賑災款賬目’,讓他們把本縣的收支細賬、商號收據、驛站記錄,三天內全送京城戶部來。”
“不用明說查貪墨,就說‘複核’,先看看他們的反應——心裡沒鬼的會乖乖送,有鬼的要麼拖延,要麼造假,這就把可疑的人先篩出來了。”
韓文眼睛一亮:“陛下高見!三天時間短,他們就算想造假也未必能造得天衣無縫,送過來咱們再比對,一抓一個準!”
“第二步,錦衣衛盯梢。”
朱厚照轉向陸炳,“你讓人盯著北直隸、山西在京的官員家眷,還有那些和受災縣有生意往來的商號掌櫃。”
“要是哪個州縣官的家眷突然往老家送信、送銀子,或是商號掌櫃連夜搬東西、找關係,不用驚動,記下來就行——這些人十有八九和貪墨脫不了乾係。”
陸炳拱手應道:“臣明白!錦衣衛在京裡眼線多,保證盯得死死的,一隻蒼蠅都飛不出京城!”
“第三步,東廠配合。”
朱厚照又看向劉瑾,“你讓東廠的人去查各部司的文書——看看有沒有哪個京官給直隸、山西的州縣官遞過條子,或是在賑災款撥款時動過手腳。”
“特彆是戶部、兵部那些管過賑災的官員,他們的往來書信、批文,都給朕調出來查。”
劉瑾連忙躬身:“奴婢這就去辦!東廠管著文書庫的鑰匙,調文書方便得很,保證查得仔仔細細!”
三人分工清晰,又都不用離京,隻靠“發公文”“盯梢”“查文書”就能把網鋪開,既穩妥又隱蔽。
歐陽鐸聽得心頭直跳,忍不住開口:“陛下,臣有幾點補充意見,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朱厚照點頭。
“第一,公文裡可以加一句‘若逾期不送或賬目有誤,朝廷將派禦史巡按徹查’。”
歐陽鐸語速飛快,“用巡按嚇他們一下,讓他們不敢拖延——那些州縣官最怕巡按,知道巡按一來就沒好果子吃。”
“第二,讓戶部的老吏跟著複核賬目。”
他補充道,“那些老吏懂地方賬目的‘彎彎繞’,知道哪裡容易造假,比如商號收據上的印章年份、驛站登記的時辰漏洞,他們一眼就能看出來,比咱們這些新人強。”
“第三,查商號時可以讓順天府配合。”
歐陽鐸看向朱厚照,“順天府剛換了代理府尹周奎被貶後暫未補缺),陛下可以讓他派些人手盯著京城的商號,要是哪個商號敢銷毀賬本,順天府直接帶人封店——名正言順。”
一番話補得周到,把朱厚照沒說細的地方全填上了。
韓文拍著大腿叫好:“歐陽說得對!老吏和順天府這兩招太關鍵了,能省咱們一半功夫!”
劉瑾也點頭:“加巡按的話是個好主意,那些小官一怕就容易露馬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