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話鋒一轉,看著夏氏的眼睛:“你是大興人,從小在京城附近長大,應該聽過於少保於謙的名字吧?”
“於少保?”
夏氏眼睛一亮,語氣裡滿是仰慕:“妾身當然聽過!爹說,當年瓦剌兵圍北京,是於少保披甲守城,才保住了咱們京城的百姓。爹還說,於少保為官清廉,家裡連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最後卻被冤枉致死,好多百姓都為他哭了。”
她頓了頓,聲音低了些:“後來憲宗爺平反了他的冤屈,先帝爺給了諡號,可妾身聽村裡的老人說,於家還是過得清苦,連個爵位都沒有,實在可惜。”
朱厚照看著她眼裡的仰慕,心裡更定了。
“朕也覺得可惜。於謙保了大明的江山,卻落得那樣的下場,朕想追封他為‘忠肅公’,讓他的子孫世襲爵位,再給於家撥些田畝,你覺得怎麼樣?”
夏氏的臉瞬間紅了,連忙站起身,屈膝行禮:“陛下,妾身是後宮婦人,不敢議論朝政。太祖爺定下‘後宮不乾政’的規矩,妾身不能違背。”
朱厚照看著她識大體的模樣,忍不住笑了。
他伸手把她拉回身邊:“傻丫頭,朕就是跟你說說,又不是讓你拿主意。朕知道你懂規矩,不怪你。”
他起身走到案前,拿起朱筆,在空白的聖旨草稿上寫下“追封於謙為忠肅公”幾個字。
墨汁飽滿,力透紙背。
夏氏坐在一旁,安靜地看著他,沒有再說話。
她知道陛下心裡有主意,自己隻要好好陪著他,打理好後宮,就是對他最好的支持。
朱厚照放下朱筆,對著門外喊了一聲:“小太監!”
一個小太監連忙跑進來,跪倒在地:“奴婢在!陛下有何吩咐?”
“你去內閣、六部傳朕的旨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厚照的聲音威嚴有力:“明天卯時三刻,內閣、京營、司禮監、六部的堂官,都到坤寧宮暖閣議事,不得有誤!”
小太監愣了一下,連忙磕頭:“奴婢遵旨!奴婢這就去傳旨!”
他爬起來,快步往外跑,袍角掃過門檻,帶起一陣風。
暖閣裡重新安靜下來,隻有夏氏身上的桑椹香和銀耳羹的甜香交織在一起。
朱厚照走回錦凳旁,重新坐下,握住夏氏的手。
“明天議事,朕要提兩件事,一是追封於謙,二是和民間商人合作擴大皇莊產業。這兩件事都得跟他們掰扯清楚,尤其是追封於謙,那些保守派肯定會拿‘祖製無先例’說事,朕得好好跟他們說道說道。”
夏氏抬起頭,眼裡滿是信任:“陛下做得對,於少保值得這份榮耀。那些大臣要是懂事,肯定會同意的。”
朱厚照笑了,捏了捏她的手心:“借你吉言。不過不管他們同不同意,這兩件事朕都要辦。於謙是功臣,不能讓他寒心;商人是民生,不能讓他們受委屈。”
暖閣外的陽光漸漸西斜,照在兩人交握的手上,溫柔得像一層薄紗。
夏氏靠在朱厚照身邊,心裡暗暗想著:陛下心裡裝著功臣,裝著百姓,這樣的君主,定能讓大明越來越好。
朱厚照看著窗外的晚霞,心裡盤算著明天議事的措辭。
追封於謙是敲山震虎,讓保守派知道他敢破祖製;和商人合作是實打實地為民生,讓大臣們看到好處。
這兩步棋走好了,後麵的商稅改革就順理成章了。
小太監的腳步聲早已消失在宮道儘頭。
想必此刻,內閣、六部的官員們已經接到了旨意,正琢磨著明天陛下要議什麼大事。
朱厚照嘴角勾起一抹淺笑,他仿佛已經看到,明天的暖閣裡,李東陽他們驚訝的表情,還有自己據理力爭、敲定新政的模樣。
這大明的變革,就從追封一位功臣、扶持一批商人開始,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地走下去。
喜歡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請大家收藏:()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