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臣等明天一早就把稿子送過來,給陛下過目!”
張侖連忙道,生怕耽誤了時辰。
朱厚照笑了。
“不用這麼急,你們也累了三天,今晚好好歇一歇,明天上午把稿子送來就行。”
他頓了頓,又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要是缺人手、缺紙張,直接跟張永說,朕讓工部、吏部給你們調配,彆自己硬扛。”
“謝陛下體恤!”
兩人心裡一暖,躬身行禮。
朱厚照擺擺手。
“行了,你們下去吧,好好準備,第一期軍報,要開個好頭,不能出任何差錯。”
“臣遵旨!臣等告退!”
王守仁和張侖捧著奏疏,腳步輕快地走出暖閣。
剛出暖閣,張侖就忍不住道。
“守仁兄,陛下太懂百姓和士兵了!用大白話寫軍報,這主意太妙了,這樣軍報肯定能傳開!”
王守仁點點頭。
“可不是嘛!陛下的眼光,咱們拍馬也趕不上。今晚咱們歇半個時辰,就開始寫稿子,爭取明天一早就送進宮,讓陛下滿意。”
“好!”
張侖應道。
“我這就去叫兵部的文書,讓他們準備好紙筆,今晚咱們就在兵部值房寫,有不懂的地方,還能隨時查兵部的檔案。”
兩人快步往兵部走。
路上遇到幾個官員,看到他們捧著奏疏滿臉笑容,都好奇地看了一眼,卻沒人敢多問。
誰都知道,這兩位最近在辦陛下交代的大事,沒人敢打擾。
回到兵部值房,張侖立刻讓人去叫文書。
王守仁則拿出紙筆,開始草擬第一期軍報的大綱。
“開頭先寫‘為什麼要守宣府’,告訴百姓,宣府丟了,韃靼就會打到京師。”
“然後寫‘士兵在宣府怎麼守’,讓百姓知道士兵的辛苦。”
“最後寫‘參軍的好處’,讓軍戶願意送子弟來。”
張侖湊過來看,點頭道。
“守仁兄這大綱好,條理清楚,用大白話寫出來,百姓肯定能懂。對了,要不要加一段‘陛下對邊軍的關心’?比如陛下知道士兵冬天沒棉衣,讓工部趕製棉襖,這樣能讓士兵更安心。”
“要加!”
王守仁立刻道。
“這樣既能體現陛下的體恤,又能讓百姓知道,陛下心裡裝著邊軍,不是隻讓士兵賣命。”
就在這時,英國公張懋派人送來了一摞邊軍檔案,還附了一張紙條。
“軍中舊事,可作參考,勿負陛下信任。”
張侖拿起紙條,心裡暖暖的。
“家父這是怕咱們不了解邊軍舊事,特意讓人送檔案來。”
王守仁看著檔案,笑著道。
“有英國公的支持,有陛下的指示,咱們這第一期軍報,肯定能寫好。”
文書們很快到齊,手裡捧著紙筆,站在值房裡,等著兩人吩咐。
張侖清了清嗓子。
“今晚辛苦大家,咱們一起寫軍報稿子,全用大白話,寫清楚‘為什麼征兵’‘士兵待遇’‘陛下關心邊軍’,明天一早要給陛下過目,大家加把勁!”
“是,大人!”
文書們齊聲應道,立刻拿起筆,開始記錄兩人的口述。
值房裡的燈,一夜沒滅。
王守仁和張侖一會兒口述內容,一會兒修改字句。
遇到不確定的邊軍待遇,就翻英國公送來的檔案。
遇到不夠通俗的說法,就反複琢磨,直到能用大白話講明白。
比如“軍戶可免徭役三年”,一開始寫成“軍戶免役三載”。
張侖搖搖頭。
“不行,‘載’字百姓不懂,得寫成‘軍戶三年不用給官府乾活’。”
王守仁笑著點頭。
“對,就這麼寫,簡單明了。”
天快亮時,第一期軍報的稿子終於寫完了。
足足有三頁紙,字裡行間全是大白話,讀起來就像有人在耳邊說話一樣。
張侖拿起稿子,念了一遍。
“朝廷要征邊防兵,是因為宣府是京師的大門,韃靼要是打進來,百姓的房子會被燒,糧食會被搶……”
念完,他看向王守仁。
“守仁兄,這樣應該沒問題了吧?百姓肯定能看懂。”
王守仁接過稿子,仔細看了一遍,點頭道。
“沒問題,咱們現在就送進宮,給陛下過目。”
兩人整理了一下衣服,捧著稿子,快步往皇宮趕。
天邊已經泛起魚肚白。
街上的小販開始擺攤。
看到兩人急匆匆的樣子,都好奇地看了一眼。
誰也不知道,這兩位手裡捧著的,是大明第一份用大白話寫的軍報,是能改變邊軍命運、讓百姓懂國事的重要文書。
喜歡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請大家收藏:()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