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疇在觀望後迅速做出決定,他效忠的是朝廷而非個人。
趙雲深知田疇的性情如主公所言,內心不禁暗暗讚歎。
於是冀州全體文武人員熱切期盼子泰的到來。
田疇答應後,緊繃的神經終於放鬆。
而田豫在做出決定前內心充滿糾結與掙紮,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接受邀請,由趙雲作為引薦人。
得知此消息後,士卒們歡呼相擁,慶幸得救。
夜中,孤山上的兵馬跟隨趙雲等人下山,被編入麹義的營寨中。
大帳之中,眾人正在商議重要事宜。
突然,一名傳令兵急匆匆地來報:“主公已到!”
聞訊,眾人立刻站起。
不久,帳簾被掀開,劉備龍行虎步進入,身後跟著郭嘉、典韋。
“恭迎主公!”
眾人齊聲歡呼。
劉備請他們坐下,並對新投降的田豫、田疇表示親切的問候和歡迎。
劉備詢問關於公孫瓚的撤離情況。
郭嘉回答,根據戰略部署,公孫瓚可能已無法逃出博陵。
他提到劉備重視仁義、輕視殺戮的特點,是他吸引郭嘉效忠的原因之一。
劉備早年求學時曾受公孫瓚資助,如今戰場相見,雖為敵手,但劉備仍對公孫瓚有所留情。
在求學時期,公孫瓚多次幫助劉備解決困境。
因此,劉備此次圍繞生擒公孫瓚製定了戰略計劃。
一名士兵來報,張飛和顏良兩位將軍已經擊潰了公孫瓚的兵馬,並將部將田楷堵在大河之前。
田楷多次嘗試突圍均未成功。
張飛命令士兵向劉備彙報,關於田楷的處理,是殺是留。
現場短暫沉默後,田豫主動請求前往大河,勸說田楷投降。
劉備欣然同意,並將自己的披風贈予田豫,田豫連夜趕往大河。
不久,劉備召來趙雲,命令他傳檄博陵郡各縣城池,聲稱博陵太守已死於戰亂,冀州牧劉備將任命新太守,各縣官吏按原職位不變。
若有官吏不服,趙雲可先斬後奏。
田楷原率六千兵馬北撤,但被張飛、顏良追擊,堵在大河南岸,想要渡河卻沒有船隻,身後又有追兵,隻得再次嘗試突圍。
他麵對的是張飛、顏良這樣的強敵,屢戰屢敗。
他的六千兵馬,如今隻剩下兩千,饑腸轆轆,神經緊繃。
此時,傍晚時分,大河波濤洶湧,衝擊聲不斷。
麵前則是敵軍的圍追堵截。
軍營內,炊煙升起,士兵們心生憂慮。
田楷滿麵愁容,憂慮主公和其他將領的安危。
突圍時遭遇張飛、顏良的阻攔,他不得不先行撤離。
然而行至易支流沿岸時,卻被堵住。
顏良對田楷已是強弩之末的狀態感到不耐煩,提議晚上發動強攻。
張飛也認同這一看法。
正當他們打算破敵之時,一名自稱田豫的士兵前來報信。
他們驚訝於田豫的出現,疑惑其來意。
隨後,他們命令田豫進帳詳談。
經過解釋後,他們得知田豫、田疇已經投降劉備。
田豫傳達來意,勸降田楷。
張飛和顏良聽後,同意讓田豫嘗試。
顏良詢問是否需要物品協助,田豫僅要求一晚時間。
他承諾天亮前,必定帶田楷來投降。
一夜等待後,天將破曉,張飛和顏良焦慮地等待田豫的消息。
不見其回來,張飛開始懷疑是否出現變故,而顏良也皺眉表示擔憂。
兩人決定發動攻擊,正在這時,遠方出現了田豫和田楷的身影。
張飛立即下令打開寨門迎接。
兩人進入寨中,田豫表示任務完成,而田楷也表達投降之意。
張飛欣喜,邀請二人到中軍大帳喝酒,並派人將好消息告知劉備。
下午時分,劉備率軍抵達大河處。
劉備一行進入中軍大帳,會見田楷。
他對田楷讚譽有加,並給予優待。
此外,田豫、田疇和田楷三人備受重視。
氣氛熱烈,歡聲笑語不斷。
此時,一名士兵報告說公孫瓚的軍隊已經撤至饒陽縣,同時張合、滿寵、審配等將領的軍隊已經將饒陽包圍。
劉備聽後決定連夜前往饒陽。
抵達饒陽後,劉備得知公孫瓚掌控了城池並打算強征民眾守城。
城中百姓怨聲載道,而公孫瓚采取鐵血手段。
在一間民居裡,一位老婦試圖哀求幽州士兵放過她的兒子,卻遭到士兵的暴力對待。
這一幕被隔壁屋子的一個老翁目睹,他心中默默記下此事。
這個老翁是孤寡老人,無依無靠。
他返回屋內,接下來的故事展開。
老翁走出屋外,走向一名幽州軍的校尉。
校尉推開了老翁,稱軍隊不征老人。
老翁解釋城中兵馬短缺,願意幫忙做飯。
校尉在考慮後同意了,並指示老翁去後軍協助。
喜歡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請大家收藏:()三國:棺中修煉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