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七年七月的流火,
灼烤著剛剛經曆血火洗禮的南陽。
宛城的斷壁殘垣間,
新土掩埋著舊骨,空氣中彌漫名為“秩序”的氣息。
劉複端坐於臨時征用的郡守府正堂,指尖敲打著粗糙的榆木案幾,
目光落在剛剛由六百裡加急送來的、那份幾乎被汗水浸透的帛書詔命上。
“製曰:安東將軍劉複,蕩滌潁川、汝南、南陽諸郡妖氛,
誅戮渠魁,功勳卓著,朕心甚慰。
今冀州巨鹿,賊酋張角猖獗未平,董卓遷延不進,有負朕望。
特擢劉複為討逆中郎將,
假節,總督冀州討賊軍事,……
其疾赴冀州,蕩平賊寇,以安黎庶,
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堂下肅立的戲誌才、王祿、黃忠、趙風、李勇等人,
神色各異。
戲誌才眉頭微蹙,王祿眼中精光一閃,黃忠撫著胡須,沉默如山,
趙風、李勇則難掩一絲躍躍欲試。
“董卓……遷延不進?”
劉複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弧度,將詔書輕輕按在案上,
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好一個‘遷延不進’!這位西涼匹夫果然廢物。”
劉複的聲音帶著一絲玩味,他將詔書輕輕放在案上,
“看來朝廷是急了。
張角盤踞廣宗,已成心腹大患。
董卓這頭西涼狼,到了冀州,
卻是啃不動太平道的老巢了。”
他嘴角微揚,
“也好,這平叛的首功,既然董卓這廢物不能取,
那就由我劉複來取吧!”
而之所以朝廷發旨,
不外乎他比皇甫嵩等表現的更加耀眼,而且也沒少往十常侍那裡送錢。
讓十常侍天天在漢靈帝耳邊念叨,讓黨人立功太多會被攫取走大權。
而他劉複,
則是宗室出身,更妙的是沒有家族助力……
如此,劉複能依靠的也唯有陛下了。
天天念叨的結果就是靈帝記住了他這麼個人物。
有事時自然想起了他劉複。
他霍然起身,走到懸掛的巨幅輿圖前,手指從南陽一路向北,
劃過潁川、河內,最終重重落在代表冀州廣宗的墨點上。
“黃忠聽令!”
“末將在!”
黃忠踏前一步,白發微動,聲如洪鐘。
“令你統轄三千精銳步卒,作為全軍先鋒!
務必於七月十五日拔營北上!
目標——掃清官道障礙,確保主力通行無阻!
遇小股黃巾,就地剿滅;
遇大股賊寇,不可戀戰,速報中軍!”
……
一通分配之後,劉複下令,
“其餘各部,加緊準備!
中軍主力隨我開拔!
目標——冀州廣宗!”
“還要向朝廷上表,周元記下,就寫:
‘臣劉複接旨,不勝惶恐!感念天恩,必肝腦塗地以報!
然南陽新定,百廢待興,整軍備械需數日之功。
臣已嚴令所部,克期於七月十五日誓師北征,
必日夜兼程,以期早日會獵巨鹿,誅滅元凶!’
要讓朝廷看到我等的努力。”
劉複的手指在輿圖上重重一劃,
從南陽直指廣宗:
“此去廣宗,千五百餘裡!
按正常行軍,日行四十至五十裡,需三十餘日。
七月十五出發,
八月底前必至廣宗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