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袁紹等人的“玉業同盟”風風火火,目標直指頂級玉礦,這對於劉備等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壞消息。
這意味著,他們原本希望通過積累資本後,也能涉足高端玉石貿易的路徑,幾乎被堵死了。
巨大的資本壁壘,不是他們這個小聯盟能夠跨越的。
“大哥,顏良和袁本初他們這是想把肉都吃光,湯都不留給咱們啊!”
張飛得知消息後,憤憤不平,卻又無可奈何。
劉備同樣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但他並未慌亂。
他深知己方的劣勢,也明白優勢所在。
他們沒有雄厚的資本去競爭頂級礦源,但他們有耐心,有誠意,並且願意去做那些大商號看不上的、“費力”的生意。
“他們做他們的陽關道,我們走我們的獨木橋。”
劉備召集劉璋和張朱,沉聲道,
“於闐玉礦眾多,並非所有礦脈都掌握在權貴手中。
昆侖山腳下,河流沿岸,還有許多小型礦點,由一些本地的小礦主或部落把持。
他們開采量不大,玉石品相可能不如頂尖礦脈穩定,但其中亦不乏佳品。
而且,這些礦主往往備受大玉商和權貴的盤剝,壓價極狠。”
劉璋若有所思:
“宗兄的意思是……我們避開與大商號的正麵競爭,去找這些小礦主合作?”
“正是。”
劉備點頭,
“我們資金有限,但我們可以給出相對公道的價格,可以現款現貨,可以尊重他們,與他們建立長期的、誠信的合作關係。
這對於那些長期被壓榨的小礦主來說,或許更有吸引力。”
張朱也表示讚同:
“玄德此策穩妥。大商號目光都在頂尖玉料上,對於這些散碎礦點,未必看得上眼。
我等正好可以借此積累經驗和資本。
計議已定,劉備便帶著關羽和那個本地少年向導,開始走訪於闐周邊的小型玉礦。
這些礦點往往位置偏僻,道路難行,開采條件艱苦。
礦主們也多是麵色黝黑、手掌粗糙的實乾者,對於中原商人,他們起初都抱有強烈的戒心。
劉備並不急於談生意,而是先了解他們的開采情況,傾聽他們的困難。
他讓關羽展示他們帶來的結實布匹、鋒利的鐵器,作為禮物而非商品,讓少年向導翻譯他的善意。
他承諾,隻要玉石品相達到約定標準,便以高於那些大商號收購價一到兩成的價格現金收購,絕不拖欠。
起初,響應者寥寥。很多人都懷疑這個看似和氣的中原人商販是否可信。
直到劉備遇到了一位名叫石碌的老礦主。
石碌擁有一處不大的河畔礦點,出的玉石品質不錯,但常年被一個大玉商的代理人壓價,日子過得緊巴巴。
劉備與他接觸了幾次,態度始終誠懇,最後一次,甚至提前支付了一小筆訂金,表示誠意。
石碌被感動了,他將一批剛剛開采出來、未經仔細篩選的玉石原石拿出來給劉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