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仔細查看了這些石頭,其中雖然大部分是普通山料,但確有幾塊色澤溫潤、質地細膩的上好青玉和少量帶皮的籽料。
劉備按照約定,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買下了這批玉石,並且當場銀貨兩訖。
石碌拿著沉甸甸的銀錢,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握著劉備的手,激動地用生硬的中原話說道:
“劉掌櫃,你……是講信用的人!”
這件事,很快就在於闐周邊的小礦主圈子裡傳開了。
一個不壓價、不拖欠、尊重人的中原商人!
這對於長期處於產業鏈底層的他們來說,無異於一股清流。
漸漸地,開始有其他小礦主主動找上劉備。
劉備來者不拒,但他堅持原則,必定親自或讓關羽驗看玉石品質,按質論價,絕不以次充好,也絕不欺騙對方。
他與劉璋、張朱商量後,甚至拿出部分利潤,購買了一些小礦主們急需的糧食、鹽巴和工具,以物易物,進一步鞏固關係。
通過這種方式,劉備的聯盟雖然沒能拿到那種動輒價值連城的頂級羊脂白玉,但卻穩定地獲得了一批品相不錯、種類多樣的中高檔玉石原料,其中不乏一些被大商號忽略的潛在精品。
他們的成本雖然比彆人直接從小礦主手裡收購要高,但比起從大玉商那裡轉手,依然有可觀的利潤空間。
更重要的是,他們初步建立起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穩定的玉石供應渠道。
對於劉備這些小商隊與小礦主的合作,已然結成“玉業同盟”的顏良、袁紹等人,自然是知曉的。
但他們對此的反應,卻是一致的漠視,甚至略帶輕蔑。
在一次“玉業同盟”的內部聚會上,袁術曾不屑地提起:
“聽聞那劉玄德那廝,整日在山溝裡與那些泥腿子礦主廝混,撿些人家看不上的邊角料,真是自降身份!”
公孫瓚則更為實際地評價:
“此法雖可積累些許資本,但難成大氣。
頂級玉料的利潤,豈是那些雜色玉石可比?我等掌控源頭,便掌控了命脈。”
就連袁紹,如今自覺與顏良站在同一高度,也對此嗤之以鼻:
“蚍蜉撼樹,可笑不自量。
待我等壟斷了優質玉礦,他們那些人,連殘羹剩飯都未必吃得上。”
顏良的態度則更為深遠。
他並非看不起劉備的做法,而是清楚地知道其中的界限。
他抿了一口葡萄酒,淡淡道:
“由他們去吧。西域廣大,容得下各種活法。”
他真正在意的,並非是劉備那點生意能分走多少利潤,而是更深層的東西。
他們這些大商行,尤其是他顏良,之所以能在於闐乃至西域如此行事,背後或多或少都倚仗著大宋西域都護府的存在和影響力。
而都護府代表的是大宋朝廷,維護的是基本的秩序和穩定,至少明麵上是鼓勵公平交易、反對惡性壟斷的。
顏良又不是二傻子,自己財富增值如此之快,名聲增幅如此之大,怎麼可能感覺不到其中的蹊蹺。
他深知,皇帝劉複推動西域貿易,是為了“活水”,是為了長遠利益,而不是為了讓少數幾個商賈形成尾大不掉的壟斷勢力,最終損害整體商業環境,甚至引發地方動蕩。
喜歡穿越三國,我竊取宗室身份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國,我竊取宗室身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