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蘭拍拍手上的鹽粒,笑得坦然:“哪找關係?提前半年申請,支書看圖紙,填表,等鎮上審批,驗收合格才蓋章,前後折騰小半年,都是規矩。”
“提前半年?”張嬸心裡更涼,她當年隻跟文書打了個招呼,連申請表都沒填。
她沒敢說實話,隻含糊道:“我家也有點‘小疏漏’,想學學你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秀蘭遞給她一把剛醃好的蘿卜乾,聲音溫和:“船到橋頭自然直,去拆遷辦問問,彆自己瞎琢磨。”
張嬸接過蘿卜乾,卻覺得鹹得發苦,像嚼了一口自己的後悔。
回到家,丈夫正修收音機,螺絲刀“哢嗒”擰著螺絲,聲音清脆。
“手續補成了?”
“沒補成!”張嬸把房產證往桌上一摔,趴在膝蓋上哭起來,“文書說公告後補無效,秀蘭家提前半年辦的手續,就咱家人傻,忘了辦,現在少拿補償款,閨女嫁妝都沒著落!”
丈夫歎氣:“哭有啥用?當年我讓你去補章,你說忙。林家也不是運氣好,人家是踏實,咱是自己馬虎,能怪誰?”
“我怪誰?怪我自己傻!”
她咬了一口蘿卜乾,鹹得直皺眉,心裡卻更鹹:
原來林家的“順利”,不過是提前規劃、按規矩辦事,哪來的“命”好?
她抬頭看看院角的柴房——
土坯牆,茅草頂,當年圖省事,沒辦手續,如今隻能眼睜睜看著補償款飛走。
她突然明白了:
規矩之外,再厚的鐵皮,也焊不住“貪”字;
規矩之內,再薄的紙片,也能撐起“安”字。
下午,張嬸又跑去拆遷辦,得到的答複仍是“公告後補無效”。
她悻悻而歸,路過小賣部,聽見鄰居議論:
“林家證件整齊,拆遷肯定順利!”
她嘴裡嘟囔“有啥了不起”,腳步卻越來越快,像怕再聽見什麼。
回到家,她把房產證鎖進舊木箱,又壓上一件孩子的舊花布衫,仿佛這樣就能把“手續不全”的事藏起來。
可她知道,藏不住。
測量隊很快就來,該麵對的還得麵對。
她坐在堂屋小板凳上,看著院角柴房,突然覺得:
之前東奔西跑打聽麵積、補手續,不過是白費功夫;
要是當年能像林家那樣,按規矩辦事,現在也不用這麼慌。
夕陽把院子染成橘紅,風吹動狗尾草,草穗上的露水早已乾了,卻留下一圈圈淡淡的濕痕,像給土地寫了一行字:
“踏實,才是最大的捷徑。”
張嬸望著那行無形的字,輕輕歎了口氣。
她沒再哭,也沒再罵“命”,隻是起身,把明天要賣的青菜一捆捆碼好,動作比往日更利索,也更沉穩。
她知道,規矩不會為她彎腰,
但她可以挺直腰杆,去迎規矩——
從此,不再瞎跑,不再瞎猜,
隻把“踏實”二字,種在日後的每一天裡。
喜歡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請大家收藏:()拆遷後,我家靠吃瓜暴富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