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各個鐵礦運來的鐵錠已不夠用了,除要打造兵甲,還要打造農具。”
這日,工匠營總管詹元與工部侍郎雷廣一同求見,二人麵色凝重,步履匆匆。一進殿,詹元便迫不及待地稟明了來意,他的聲音帶著顯而易見的焦慮,額角甚至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雷廣在一旁躬身補充道:“大王,如今春耕在即,各郡縣對農具的需求激增,而軍中換裝、補充兵甲之請,亦如雪片般飛至工部。鐵錠實在是捉襟見肘了。若再無補充,下月莫說打造新械,便是修補舊器,恐也難以為繼。”
波彥正批閱著關於各地修路之事的奏章,聞此言,握著朱筆的手微微一頓。他抬起頭,銳利的目光掃過殿下二人。
天下未一統,戰事未靖,農耕更是立國之本,這兩樣都離不開鐵。沒有鐵,將士就要拿著劣質兵器甚至木棍去對抗敵人的堅甲利刃,沒有鐵,農夫就得用著粗鈍的耒耜艱難墾殖,如何能得豐收?這鐵,已不僅僅是器物,更是國之戰力,民之生計,社稷之根基!
他緩緩放下奏章,波彥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沉吟了片刻,方才開口,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探究:“冶鐵多少關乎國運,孤深知之。然則,冶鐵技藝,爾等可曾著力改善過?是否還有提升之餘地?”
詹元連忙躬身回答,語氣帶著幾分無奈與委屈:“稟大王,臣等豈敢懈怠?現今所用冶鐵法,已是集曆代工匠智慧與臣等多年摸索改良之精華,爐溫、鼓風、選料,皆力求至善。”
“所用鐵礦,亦多選自豫州、徐州含鐵豐富之上品礦脈。實在是如今吾明國疆域日擴,丁口繁盛,政務府推行鹽鐵專營,民間用鐵之處激增,加之軍備所需浩大,各地產出之鐵錠,雖已竭力催督,仍是不敷使用啊。”
波彥聞言,抬手輕輕拍了拍自己的額頭,發出一聲幾不可聞的歎息。是自己疏忽了。這些年,南征北戰,重心多在軍事與內政穩定上,對於銅鐵生產源頭,竟是有些想當然了。
以往地盤小,大軍人數遠遠不及如今,多是依靠戰場繳獲、抄沒大戶的存鐵,或是將舊兵器回爐重造,那時困擾工匠營的,更多是工匠人手不足或時間不夠用,竟無人早早稟明這鐵料本身會有匱乏之虞。
如今,自己已坐擁近九州之地,治下民眾超過三千萬,政務府鹽鐵專營之策深入推行,百姓生活中的鍋釜犁鋤刀,無處不需鐵。軍中數十萬精銳的兵甲製造與維護更是消耗大頭,各地產出的鐵錠跟不上消耗,實是必然。
思緒及此,他腦海中靈光一閃,忽然記起前世聽聞過的高爐煉鐵、灌鋼法,這些似乎是更高效、更優質的鋼鐵生產技藝。具體細節早已模糊,但大體方向,或許正是解決眼下困境的關鍵。
他霍然起身,玄色的王袍帶動一陣微風。
波彥走下王座,對詹元、雷廣以及隨侍的幾位工部官員說道,“走,帶孤去看看最近的鐵礦。孤要親眼看看,吾明國的工匠是如何將這頑石化為繞指柔的!工匠營與工部的人都一同前去,吾等在冶鐵工坊勘查,集思廣益,看能否找出改進之法!”
“諾!”殿下眾人齊聲應道,心中既感意外,又覺振奮。大王日理萬機,竟要親臨那煙熏火燎之地?
一行人很快準備妥當,在波彥親軍數百精銳護衛下,離開王宮,策馬出了陽翟城,直奔城外數十裡處的一處官營鐵礦廠。
此地依山而建,山體一側可見開采的痕跡,山腳下則是一片巨大的工坊,數十座高矮不一的土石結構爐窯林立其間,遠遠便能望見一些煙囪冒著或濃或淡的煙氣。
剛接近冶鐵工坊的區域,一股混合著煤煙、硫磺與金屬氣息的熱浪便撲麵而來,即使尚在春日,也讓人瞬間感到一陣燥熱。工坊內人影綽綽,叮當之聲、鼓風箱的呼哧聲、以及鐵水澆鑄時的滋滋聲交織在一起,喧鬨而充滿力量。
工坊主事是一名四十多歲、皮膚黝黑、手掌粗糙的匠人,名叫趙鐵。他早已得到通報,正帶著幾名工頭焦急等候在工坊入口處。
見到波彥一行人儀仗,他慌忙領著眾人跪伏在地,聲音因緊張而有些顫抖:“小人趙鐵,拜見大王!大王萬年!”
他身後的工匠更是從未見過如此尊貴的人物親臨這等賤業之地,個個伏低身子,連大氣都不敢喘。
波彥快步上前,虛扶一下:“免禮,都快快起來。”
他的目光掃過那些因為長期勞作而皮膚灼紅、衣著沾染煤灰的工匠,語氣溫和,“孤今日是特地來看看大家,看看爾等是如何將這山中之石,煉成國之棟材的。”
他感受著周遭灼熱的空氣,感歎道,“這還沒到夏日,此處便已如此炎熱,諸位辛苦了!趙主事,”
他轉向趙鐵,吩咐道:“傳孤旨意,自即日起,民部需撥發綠豆、蔗糖、上等精鹽至各冶鐵、冶銅、冶金工坊,由工坊統一煮成綠豆湯,供工匠飲用,以解暑熱,恢複體力。此事,雷侍郎,爾工部需督辦落實。”
眾人聞言,先是愣住,隨即臉上湧現出難以置信的激動神色。大王非但沒有嫌棄此地汙穢,反而如此體恤他們這些卑微工匠!趙鐵眼眶微紅,再次帶頭拜下,聲音哽咽:“多謝大王!大王仁德!”
波彥見狀,不由莞爾,半開玩笑地說道:“好了,孤知曉自己仁德。趙主事,快快帶路,讓孤親眼見識一下,爾等平日是如何施展妙手,將這堅硬無比的鐵礦石,化為熾熱的鐵水的?”
“諾!諾!大王請隨小人來!”趙鐵忙不迭地起身,小心翼翼地在前引路。
波彥隨著趙鐵深入工坊內部,仔細觀摩每一個環節。
他從礦石的破碎、篩選開始看起,再到如何將礦石與木炭分層放入那座約有一人多高、用耐火黏土夯築而成的高爐中。
鼓風用的是皮囊風箱,由數名壯漢合力拉動,將風源源不斷地壓入爐膛,爐火在風力的助燃下發出轟鳴,烈焰從爐口的縫隙中噴吐,映得眾人臉上明暗不定。
喜歡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請大家收藏:()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