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宮待久了,馬驥發現了一個讓他抓狂的問題——這裡的知識傳播太慢了!
有次他看到幾位學子圍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傳看一卷竹簡,竹簡用麻繩捆著,邊緣都磨白了。一個學子看了半天,才依依不舍地遞給下一個,嘴裡還說:“慢點翻,彆弄壞了,這是荀先生的新作,就這一卷!”
馬驥擠進去,好奇地問:“為什麼不多刻幾卷,大家人手一份?”
一個穿皂色短褐的學子像看傻子一樣看著他:“刻一卷要三天!你知道竹簡要削平、烘乾、刻字,多麻煩嗎?而且帛書那麼貴,我們哪買得起?”
馬驥這才反應過來——造紙術還沒普及,印刷術更是影子都沒有,想多弄幾份副本,要麼花幾天刻竹簡,要麼花大價錢買帛書,確實不容易。
他眼珠一轉,現代人的優越感又上來了,拍著胸脯說:“在我家鄉,想印多少書就印多少,一會兒就能弄好!還有‘手機’,能把文章傳給萬裡之外的人,幾萬人同時看都沒問題!”
“一會兒印好?”“萬裡之外?”學子們眼睛都瞪大了,圍著他追問:“你家鄉在哪?是不是仙山?”
“差不多吧。”馬驥含糊過去,心裡琢磨著,仙術他們學不會,總能教點簡單的吧?他跑回自己的住處,翻出幾塊平時記想法的小木片、一小節快用完的炭筆這是他從現代帶過來的最後一點東西),還有一塊稍微光滑點的木板和一匹粗麻布。
他把木板放在石桌上,用炭筆在上麵寫了幾個大字:“馬氏奇談第一期)”,然後畫了個圈,在圈裡寫“人性善惡”,再從圈裡畫了幾條線,分彆寫“環境影響”“教化作用”“例子:搶玩具”。
“你們看,這叫‘思維導圖’!”馬驥指著木板,“把核心想法放中間,再分支出小想法,用線連起來,誰是重點、誰是例子,一眼就看明白,比大段文字清楚多了!”
學子們湊過來,看著那歪歪扭扭的線條和字,小聲嘀咕:“這是不是符咒啊?看著有點像……”
“什麼符咒!這是知識結構圖!”馬驥無奈,又在麻布上寫起來,“還有這個,叫‘段子’,哦不,是‘寓言’!用短故事講道理,好記又好玩!比如有個人看到兔子撞在樹上死了,就天天守在樹旁等兔子,結果地裡的莊稼都荒了,這叫‘守株待兔’,說的就是想不勞而獲的人!”
他還編了個新的:“有個人想讓莊稼長得快,就把苗往上拔,結果苗全死了,這叫‘拔苗助長’,說的就是做事太急沒用!”
有個學子看了,忍不住笑:“雖然說得粗俗,但好像有點道理……”還有個學子搖頭:“這哪有竹簡上的文章文雅?君子說話得有文采!”
馬驥沒理他,又抱怨:“竹簡太重了,刻字又慢,要是有‘紙’就好了,又輕又便宜,寫起來還快!”
“紙?是什麼?”學子們好奇地問。
馬驥剛想說“用樹皮、破布做的”,突然想起造紙術還沒發明,要是說了,說不定會被當成“妖人”,趕緊閉嘴:“沒什麼,就是我家鄉的一種書寫的東西,比竹簡好用。”
學子們以為他又在說“仙物”,紛紛搖頭散去,隻有幾個年輕的還圍著看他畫的“思維導圖”,小聲討論著怎麼畫。
馬驥看著自己的“成果”,歎了口氣:“唉,空有公眾號排版技巧,沒有手機和網絡,白搭啊!要是能把造紙術、印刷術弄出來,我肯定能成‘學宮第一網紅’!”
他摸了摸胸口的掛墜,掛墜剛才在他說“手機”“印刷術”的時候,突然熱了一下,像是感應到了什麼,然後又慢慢涼了下來,像是在記錄這個時代還沒有的“知識共享”願景。
喜歡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請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