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一早,馬驥剛睡醒,就聽到外麵吵吵嚷嚷的,還有士兵走路的“咚咚”聲。他揉著眼睛出門,看到學宮的人都在整理衣冠,一個穿青色官服的小吏正到處喊:“快收拾好!大王今天要來學宮問道!”
“大王?”馬驥愣了愣,心想這可是大事,趕緊躲回住處,想裝沒人在家——他可不想跟國王打交道,萬一說錯話,掉腦袋可不是鬨著玩的。
可他剛躲進屋裡,門就被敲響了,外麵傳來學宮丞的聲音:“馬先生!快開門!大王要見你!”
馬驥心裡咯噔一下,打開門,苦著臉說:“大人,我就是個采風的,不懂治國,大王見我乾嘛?”
“誰讓你‘馬氏奇談’的名聲傳出去了!”學宮丞拉著他就走,“有人跟大王說你思想清奇,大王好奇,特意要見你!快走,彆讓大王等急了!”p”,隻能硬著頭皮往正殿走。正殿外站滿了士兵,殿內更是莊嚴肅穆,齊王坐在上位的寶座上,穿件繡著龍紋的長袍,手裡拿著玉圭,眼神威嚴。兩側站著各派的學術泰鬥,儒家的荀先生、法家的李先生、道家的莊先生,都穿著正式的衣服,表情嚴肅。
馬驥跟著學宮丞走進殿,趕緊跪下磕頭:“草民馬驥,拜見大王!”
“起來吧。”齊王的聲音很平和,“寡人聽說你常有驚人之語,今天正好問問你,怎麼才能把國家治理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馬驥站起來,手心全是汗,腦子裡一片空白——治國?他就看過幾本曆史書,連小區物業都沒管過,怎麼知道治國?總不能跟齊王說“改革開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吧?
他深吸一口氣,死馬當活馬醫,把現代管理學的詞用古語包裝了一下,開口說:“回大王,草民覺得,治國首先得‘定目標’!比如想讓老百姓多賺錢,就得說清楚一年要多收多少糧食、多織多少布,讓當官的知道該乾什麼。”
齊王微微點頭:“繼續說。”
馬驥膽子大了點,又說:“然後得‘修路子、挖水渠’!路修好了,糧食、布帛才能運出去賣;水渠挖好了,莊稼才能長得好,老百姓才能有飯吃。這叫‘固本培元’,把基礎打牢。”
他還想起現代的“科技創新”,又補充:“還要鼓勵大家改進農具、琢磨新法子!比如有人能把犁做的更省力,有人能把煉鐵的技術變好,就賞他糧食、賞他爵位,這樣大家才會願意動腦筋,國家才會越來越強。”
最後,他又加了句現代的“績效考核”:“還得定期查當官的有沒有完成目標!要是完成了,就升他的官;要是沒完成,就罰他俸祿,這樣當官的才不敢偷懶,法令才能執行下去。”
他一口氣說完,低著頭,不敢看齊王的表情。殿內一片寂靜,兩側的學者們都皺著眉,互相使眼色——馬驥說的這些,既不是儒家的“仁政”,也不是法家的“嚴刑峻法”,更不是道家的“無為”,全是些“定目標”“查考核”的新詞,聽起來很實用,卻又有點太“功利”了。
過了好一會兒,齊王才開口,手指輕輕敲著寶座的扶手:“你說的‘定目標’‘固本培元’‘查考核’,雖然話說得奇怪,卻好像說到了點子上。治國就是要實在,不能光說不做。你說得不錯。”
馬驥愣了愣,沒想到齊王居然誇他了,趕緊磕頭:“大王過獎了,草民就是瞎說說!”
齊王笑了笑,沒再問他,轉而跟荀先生討論起“仁政”來。馬驥站在旁邊,鬆了口氣,後背都被冷汗浸濕了——總算蒙混過關了!
他偷偷摸了摸胸口的掛墜,掛墜剛才在他說“治國”的時候,輕輕震顫著,像是在吸收殿內“權力”和“智慧”碰撞的能量,溫度比平時高一點,卻很穩定。
後來他才知道,齊王其實是看中了他說的“定目標”“查考核”,這些能幫齊王加強對官員的控製,跟法家的想法不謀而合——隻不過馬驥用了更“新鮮”的說法,讓齊王覺得很有意思。
喜歡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請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時空浪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