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聲漸遠,最後一隊騎兵消失在西道北線的岔口。李驍仍端坐馬上,左前蹄鐵鬆動,每踏一步便刮出短促“哢嗒”聲。他未令止步,隻抬手示意隨行馬政員收起工具。隊伍繼續前行,那聲音混入餘響,如細針紮進寂靜山林。
剛入北嶺坡道,前方密林忽有黑影疾衝而出。一名短打漢子單膝跪地,橫臂攔路,掌心托著一塊赤褐色石塊,邊緣泛綠。是山貓,巡山隊老卒,慣走險徑設陷阱。
“校尉!”他嗓音沙啞,“鐵礦後山刨坑,見這石頭露在土裡,趙武看了說——是銅!”
兩名護衛立刻上前,按住山貓雙肩。李驍未動,目光掃過礦石表麵,又落於山貓臉上。此人額角帶疤,呼吸急促,卻不慌亂,掌心礦石紋路清晰,確非尋常山岩。
“解刃,讓他近前。”李驍下令。
山貓膝行三步,將礦石高舉過頭。李驍俯身取過,指尖摩挲石麵,粗糲中帶著金屬冷感。他抬眼望向北嶺深處,山勢陡峭,林木遮天,鐵礦所在已在縣境邊緣,此地更偏,曆來少人踏足。
“你帶路。”他說。
半個時辰後,李驍立於一處斷崖下。山貓指著半山腰一道裂隙:“從那兒挖出來的。”裂口朝南,陽光斜照,可見岩層中嵌著數道暗紅夾雜青綠的脈線,蜿蜒如蛇。李驍取出隨身小錘,鑿下一小片,礦石斷麵在光下泛出微金光澤。
他命人取紙筆繪下地形,又令山貓原地守候,不得聲張。回程途中,他將礦石封入皮囊,交予親衛:“直送校尉署,不得經手他人。”
校尉署內,沙盤尚未撤去。李震正俯身查看五路巡邏標記,見李驍踏入,見其衣襟沾塵,額角微汗,知是剛巡歸。李驍不語,隻將皮囊置於案上,倒出礦石。
李震拾起,翻看片刻,喚人取來鹽礦碎渣與鐵礦標本對比。銅礦色澤沉而不豔,綠斑成片,顯非表層風化所致。
“趙武何時看的?”李震問。
“今晨。”李驍答,“他原不肯信,親自用磁石試過,又熔了一小塊,說銅液清亮,不像鐵濁。”
李震點頭,未即下令。他取出“地圖推演”卷軸,鋪於長案,以炭筆勾出北嶺至縣城的路徑。礦點距縣治三十裡,山路崎嶇,僅容單馬通行;東接蠻族遊騎常出沒的荒穀,西靠斷崖,若設爐冶煉,煙跡易被遠望。
他沉吟良久,召來趙德。
趙德入內,見案上礦石,麵色微變:“銅……此物官禁極嚴。前朝律令,私采十斤以上即斬,連坐九族。”
“可有前朝碑記?”李震問。
“早毀了。”趙德搖頭,“此山荒廢多年,連樵夫都少至。”
李震再看沙盤,指北嶺裂隙處:“若稱無主遺礦,開一小口,隻采不煉,礦石暗運回城,可行否?”
趙德皺眉:“可行,但需慎之又慎。一旦走漏,便是謀逆大罪。”
“我們本就在謀逆的路上。”李震輕聲道,“隻是步伐,得一步步來。”
次日清晨,李震帶趙德、趙武同赴北嶺。趙武背鐵箱隨行,內裝坩堝、風箱、試熔工具。一行人繞開主道,由山貓引至裂隙下方。趙武鑿取三塊原礦,當場生火試煉。小爐燃起,炭火通紅,礦石投入,半炷香後銅液緩緩流出,色澤澄黃,無黑渣浮麵。
“成色上等。”趙武低語,“若配錫三成,可鑄鐘鼎;配鉛一成,便為錢材。”
李震蹲下,盯著那滴銅液冷卻成塊。他未笑,隻問:“能鑄錢否?”
“能。”趙武點頭,“但需錢範。”
李震起身,環視四周。山風穿林,無人跡聲。他下令:“小規模試采,每日限五人,天明進山,日落前撤。礦洞口以亂石掩埋,進出不留足跡。所出礦石,全數運回鐵匠鋪後院,不得外傳。”
回城後,李震召李瑤至密室。
李瑤已得消息,攤開一卷圖紙,上繪“錢範製式”,旁注《古法鑄幣要略》七條,皆自“乾坤萬象匣”中調出。圖示錢型圓孔方,正麵“青牛”二字隸書,背麵波浪紋三道,象征鹽河。
“為何是‘青牛’?”李震問。
“布莊首布繡‘為民做主’,商隊以‘福布’為號,百姓已認此名。”李瑤道,“銅錢若刻‘大雍’,反失本心。不如自立名號。”
李震默然片刻,點頭:“就用‘青牛’。”
趙武領命,在鐵匠鋪後院辟出隱秘工坊。爐火重燃,坩堝架起,以鹽礦殘渣為助熔劑,調和銅液。首日三爐,皆因火候不均,錢文模糊,邊緣開裂。第二日改用雙層陶範,內壁塗炭粉防粘,終得一枚完整銅錢,但字跡仍淺。
第三日,趙武徹夜未眠。他拆解軍中舊銅弩機,取其精銅為料,重調比例。爐火三起三滅,至午時,第十枚銅錢脫範而出。李瑤執之迎光,見“青牛”二字筆畫清晰,波浪紋流暢,輕敲案角,聲清如磬。
“成了。”她低聲說。
李震接過,指尖撫過錢麵。銅質溫潤,無毛刺,厚薄均勻。他未言語,隻將銅錢收入袖中暗格——那是“乾坤萬象匣”的隨身入口,唯有血脈持有者可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煉三十枚。”他對趙武說,“不許加快,每枚都得如這一枚。”
當夜,李震獨坐書房。燭火跳動,他取出那枚銅錢,置於燈下。匣中係統未觸發任務提示,亦無“曆史修正值”變動。這意味著,此次發現不在預設軌跡之內,是真正由人踏出的第一步。
他翻開賬冊,記下:“北嶺銅脈初現,試采三日,得礦十八斤,成錢十一枚。隱工,密運,無泄。”
次日,李瑤帶趙武至校尉署,呈上三十枚新錢。李震逐一查驗,從中挑出十枚最優者,封入木匣,標注“青牛元錢·樣幣”。餘者交還趙武:“熔了重鑄,瑕疵不可留。”
李瑤取出一份清單:“鐵匠鋪耗炭四百斤,用工六人,皆為心腹。趙武以修繕農具為名掩人耳目,爐渣混入舊鐵堆中。”
“繼續。”李震道,“每十日報一次進度。錢可慢出,但路要鋪穩。”
午後,李驍入署,帶來北嶺巡查記錄。三日來,無外人蹤跡,山貓在礦洞周設三重陷阱,均未觸發。李震將木匣推至他麵前。
李驍啟蓋,見十枚銅錢靜靜臥於紅絨之上。他拈起一枚,翻看正反,忽然問:“何時能用?”
“不急。”李震說,“先讓它們存在。”
李驍沉默片刻,將銅錢放回,蓋上匣蓋。臨行前,他忽又轉身:“若將來百姓手中皆是此錢,那朝廷的,還算數嗎?”
李震未答,隻抬手撫過匣麵。窗外,鐵匠鋪方向隱約傳來錘擊聲,一下,又一下,敲在燒紅的銅錠上。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