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驍將鐵牌攥入掌心,指節泛白。那“平”字刻痕深陷,邊緣被焦土填滿。他未言語,隻將鐵牌遞向李震。李震接過,目光一掃,未多言,隻道:“收殮陣亡者,清點傷員,焦木區徹查三遍,不得遺漏一處引信殘件。”
傳令兵領命而去。李驍轉身走向城樓西側,腳步沉重。戰後焦土延展如毯,斷矛插地,碎盾疊壓,殘甲散落各處。幾具敵軍屍首尚未拖離,民團正以長杆鉤拽,拖行時在灰燼中劃出深痕。有百姓已自發靠近戰場邊緣,彎腰拾取斷裂刀刃、鐵環殘片,有人甚至撬起燒焦的車軸。
李震邁步下城,靴底碾過焦石,發出細碎聲響。他徑直走向東穀溪流。水麵仍漂著幾縷黑絮,淺灘處那具火藥囊已被取出,置於石上。油布外層焦裂,竹管尚在。他蹲下,以刀尖挑開油布,細看火藥顆粒——乾燥,未受潮,遇水不化,確為改良配方。他起身,下令:“所有殘留火藥、油布、竹管,集中焚毀。凡拾得此類物者,立即上交,違者以通敵論處。”
百姓拾荒動作漸緩。有人遲疑退後,有人仍蹲伏不動。李震未再言語,隻命李毅帶暗部巡場。李毅領命,率十名黑衣人分列戰場三側,手持鐵尺,逐段排查。凡發現未爆雷具、可疑油包,立即標定位置,由專人排爆。百姓見狀,紛紛將拾得鐵器交至城門登記處。
“設三線。”李震立於沙盤前,以刀為筆,在沙上劃出三道橫線,“前線由李毅帶隊,專司排爆與敵屍處理;中線民團分類回收兵器、木材、布帛;後線百姓按村登記,憑勞力領酬,鐵器換糧,布帛換鹽。”
趙德執筆記錄,抬頭問道:“若有人私藏兵器?”
“鐵器熔鑄有痕,工坊可辨。”李震道,“一經查出,削籍三載,不得領賑。”
令下即行。戰場秩序漸穩。焦木區火光再起,非戰火,而是熔爐重燃。鐵匠鋪開爐,將殘甲斷刀投入坩堝。火焰升騰,鐵水泛紅,匠人以長鉗夾出鐵塊,錘擊成條,暫作農具坯料。
蘇婉已率醫館眾人抵達城北廢墟。此處原為三間民屋,戰火焚儘,僅餘斷牆。她未等工部搭棚,命人拆取未燃木梁,鋪上油布,搭成三列長棚。棚內以石塊分隔,劃出三區:輕傷者坐東,包紮止血;重傷者臥中,插管導尿;瀕死者置西,專人守候。
“分級診療。”她對隨行學生道,“傷重者未必即死,傷輕者亦可能惡化。不按輕重分流,藥材耗儘,人亦救不得。”
有老醫搖頭:“曆來傷患皆聚一室,何來分治?”
蘇婉不爭辯,隻命人抬來兩名傷員:一人為箭傷腿,出血不止;一人為震傷胸,呼吸微弱。她先為胸傷者施針開竅,再令學生為腿傷者包紮。片刻後,胸傷者咳出瘀血,呼吸漸暢;腿傷者因延誤,傷口感染,高熱驟起。
“你欲救誰?”她問老醫。
老醫低頭不語。
蘇婉令學生將發熱者移入中區,重新施藥。她親自為三十七名重傷者逐一檢查,凡有傷口潰爛者,皆以沸水煮過的布條包紮;凡有發熱者,皆以石灰鋪地,煙熏病房。三日後,中區死亡率下降四成。
有士族子弟傳言:“戰死者血氣穢重,觸之必染疫病。”百姓聞之,拒運屍骸。蘇婉親至停屍處,戴麻布手套,為一具陣亡民團擦拭麵部,更衣入棺。她命治愈者立於棚外,高聲講述救治經過。有人言:“我胸口中雷,血流如注,蘇大夫以管導氣,三日即起。”有人言:“我腿斷骨出,以為必廢,今已能行。”
謠言漸息。百姓主動參與屍骸搬運,按村登記,統一火化。蘇婉命人在醫所外牆刻下康複者姓名,每刻一人,百姓便圍聚觀看。第三十七名刻完那日,孩童以炭筆描摹,口誦其名。
李瑤立於城西空地,手中握一卷戰利品清單。紙上密列:鐵甲殘片八百三十七斤,未爆震地雷四十二具,火藥囊十七個,戰馬屍骸十九匹。她凝視良久,折返府衙,召工坊主事、糧倉管事、民團調度齊聚議事廳。
“庫存糧僅夠三月。”糧倉管事道,“若再發賑,不足兩月。”
“百姓求糧,然糧不可濫發。”李瑤將清單拍於案上,“戰利品皆為資源。鐵甲可熔鑄農具,廢雷火藥可製肥田粉,馬屍可熬膠、製繩。此謂‘以戰養建’。”
工坊主事皺眉:“熔甲需炭火三日,人力不足。”
“水力鍛錘可省力七成。”李瑤取出一紙圖紙,鋪於案上,“此為‘機關圖譜’所出,借溪流之力驅動鐵錘,晝夜不息。城西三裡有斷渠,可引水為動力。”
糧倉管事問:“肥田粉真能增產?”
“火藥含硝,硝可促苗。”李瑤道,“試用三畝,若有效,全境推廣。”
李震聞訊而來。他立於沙盤前,見李瑤以炭筆在城西劃出一片區域,標注“工坊集中區”。她道:“此處近水,背靠山,可防洪;離民居三裡,避煙塵;設三廠:一為鍛冶,二為火藥轉化,三為農具組裝。零件標準化,一人可修十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震沉默片刻,問:“所需多少人?”
“首批工匠百人,學徒二百,民團輪值護廠。”
“準。”李震落錘定案,“李晨負責建造,三月內成。”
消息傳出,百姓議論紛紛。有人擔憂:“工坊日夜錘聲,擾人清夢。”有人質疑:“火藥製肥,豈不炸田?”李瑤未辯,隻命工坊試製十把鐵犁,贈予十戶貧農。五日後,十戶皆言犁地省力,深翻及半丈。又三日,試驗田施用肥田粉,苗色青綠,較他田早發三日。
百姓排隊領取改良種子。每戶限三升,登記造冊。有人領後複來,稱“遺失”,欲再領。管事查冊,發現其已領。李瑤下令:“凡冒領者,記入黑冊,三年不得申領賑濟。”自此,無人再試。
夜幕降臨,城西火光未熄。鍛冶廠爐火通紅,水力錘起落有聲,鐵塊在錘下延展成片。工坊外,李晨監督零件打磨,每件皆以標準模具比對,不合者即返工。李瑤立於廠門,手中握一冊進度表,逐項核對。
蘇婉從醫所歸來,肩挎藥箱。她未回府,轉道工坊,取一撮肥田粉置於瓶中,帶回醫所化驗。李震登臨城樓,望見百姓排成長隊,依次領取種子。有人懷抱孩童,有人扶著老母,皆安靜等候。城頭風起,吹動他衣角。
“仗打完了。”他低聲說,“活,才剛開始。”
李瑤合上進度表,走向鍛冶廠。她伸手觸碰剛出爐的鐵犁,掌心被燙出一道紅痕,未縮手,隻將犁麵翻轉,細看刃口弧度。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