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疾步登城。周阿福帶著十幾個學童守在“烽火觀測筒”後。那筒以竹為架,兩端嵌琉璃片,筒身刻有刻度。最年長的孩子舉起算籌:“按昨夜測速,敵軍先鋒距此二十裡,行軍速度未變。”
李驍接過觀測筒,調校焦距。遠處塵土未起,但他知道,敵軍已在路上。他轉身對炮兵隊長下令:“今夜子時前,完成所有火炮校準。炮口抬高三寸,裝藥量減半,用新配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減藥?射程會不會不夠?”
“夠。”李驍盯著遠方,“我們不要打得遠,要打得快。”
深夜,藥廬燈火未熄。蘇婉親自監督最後一輪火藥裝填。二十口陶甕排開,每甕裝填三百斤新藥。她用銅尺逐一測量顆粒細度,又命人取來三門試炮,當場試爆。
第一炮,引信四息,炮口微顫。
第二炮,三息半,彈道穩定。
第三炮,三息整,鐵球飛出三百二十步,落地炸出深坑。
“合格。”蘇婉摘下護耳布,“通知前線,所有火炮換裝新藥,引信統一三息。”
與此同時,演武場內,長槍兵正按漏刻計時反複演練推進。趙虎親自帶隊,每聽到一次鼓聲,便率隊前進一步。三十步、五十步、一百步……直至兩百步外的標旗。
“第三聲炮響,就是衝鋒令!”他吼道,“慢一息,斬!”
城牆上,學童們輪班值守。阿菱守在火藥配比記錄板前,每完成一批新藥,便在板上畫一道刻痕。第七道刻痕落下時,她抬頭望向東方——天邊仍黑,但風已止,夜靜得能聽見城下溪流的水聲。
李瑤在沙盤前最後一次推演。她將騎兵旗提前二十息插入衝鋒路線,又將火炮旗前移三十步。她取出算籌,重新計算時間節點。
“火炮三輪,共十二息。”她低聲自語,“騎兵衝鋒需三十八息,提前二十息啟動,正好在敵軍突破炮擊區時切入。”
她抬頭看向李震:“戰術可定。”
李震站在城樓邊緣,望著三十門火炮靜靜矗立。每一門炮後,都有學童刻下的《火炮諸元表》——射程、角度、裝藥量,密密麻麻,如陣前律令。
他伸手撫過一塊新立的石碑,碑上刻著《火炮協同律》:
“炮響三輪,步卒壓進;
騎兵提前,卡敵未穩;
引信三息,不得延誤;
違令者,斬。”
遠處,第一縷晨光刺破雲層,照在炮口上,泛出冷鐵光澤。
李驍披甲登城,腰間佩刀輕晃。他望向觀測筒,見學童正調整焦距。阿菱跑過來,遞上一張紙:“新藥第七批,全部達標。”
他接過紙,看也不看,塞入懷中。轉身下令:“全軍聽令——火炮裝填,騎兵上馬,步卒列陣!”
周阿福突然抬頭,聲音清亮:“敵軍前鋒,距此十九裡!”
李驍抬手,握緊刀柄。刀鞘上,一道新刻的刻痕尚未磨平。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