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從相乘得二百四十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半。每步六尺,則廣九十尺,從九十六尺,麵積八千六百四十平方尺,合二畝四分。”
說話的是趙鐵柱。他走上前,接過一支炭筆,在黑板下方寫下算式,筆畫工整,毫無遲疑。
滿堂皆驚。
那老儒生踉蹌幾步走上前,盯著黑板看了許久,忽然轉身問:“你……你在哪裡學的?”
“東村後山采藥時,撿到半本殘卷。”少年低頭,“我照著上麵練的。”
老儒生嘴唇顫動,猛地一跺拐杖:“奇才!這是奇才啊!”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沉穩的腳步聲。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拄杖而入,身後跟著兩名書童,各捧一摞泛黃的書卷。
眾人認得他——崔文遠,前朝禮部侍郎,曾主講州學三十年,素有清名。
他徑直走到趙鐵柱麵前,低頭看他的答卷。看了很久,忽然轉身,麵向眾士族家長,深深一揖。
“此子算理通達,心誌堅韌,勝吾孫十倍。”他聲音沙啞,“老夫願將畢生所藏《算經十書》手抄本獻於李氏學府,供天下學子共讀。”
空氣仿佛凝住了。
片刻後,一位老學究摘下腰間書袋,默默放在講台上。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七八個年長儒生陸續解下隨身書囊,無言放置。
士族子弟站在原地,臉色發白。他們的父親們互相張望,有人想拉孩子走,卻發現自己的手竟有些發抖。
李瑤沒有說話。她拿起最上麵那本《算經》,翻開一頁,紙頁泛黃,字跡工整,邊角還有批注。
“從今天起,這些書不再鎖在書房。”她合上書,聲音平靜,“它們屬於能讀懂它的人。”
私塾內重新擺好課桌,孩子們陸續入座。趙鐵柱被安排在第一排,身邊坐著一個原本想退學的士族孩童。兩人誰也沒說話,但也沒有再拉開距離。
李瑤站在門口,望著堂內。陽光斜照進來,落在黑板上的算式上,墨跡未乾。
崔文遠臨走前,停下腳步,回頭看了她一眼。“火種已燃,望君護之。”
她點頭。
老人由家人攙扶著離去,背影佝僂,卻走得堅定。
一名親衛快步走來,在她耳邊低語幾句。她神色微動,從袖中取出一封密報,快速掃過內容,隨即折好收入懷中。
遠處縣衙方向傳來一聲鼓響,是午時到了。
她最後看了一眼私塾內的景象——趙鐵柱正低頭抄寫新發的算題,筆尖穩穩地在紙上移動。那個曾踢翻木牌的士族少年,此刻正悄悄從書袋裡掏出一塊乾淨的布,低頭擦著自己的桌角。
李瑤轉身,沿著石階走下去。
她的腳步很穩,手按在腰間的文書袋上,指尖觸到裡麵那份尚未公開的北境糧道圖。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