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走上前,親手將一張結業憑證交到趙鐵柱手中。“這不是終點,”她說,“這是起點。從今天起,技術不再由出身決定,而由動手的人掌握。”
台下掌聲未歇,崔嫣然已在竹簡上寫下:“正月初八,巳時,首場技術實操課完成。農家子趙鐵柱獨立組裝蒸汽泵,耗時五十七息。觀者逾萬,無人離席。”
她抬頭,看見李震站在高台邊緣,正與一名殘疾老兵說話。那人缺了右臂,卻堅持要報名。李震聽完,親自帶他去了特設班的入口,並囑咐助教:“給他配雙倍教具,左手練不了,就用腳試。”
午時過後,科學院內秩序井然。初級班在聽杠杆原理,中級班研究水泵結構圖,高級班已經開始討論如何改良風箱效率。走廊裡掛起了第一批學員名單,每完成一課,就在名字後蓋一枚銅印。
李瑤回到辦公室,翻開一疊奏報。王晏的聯名書就在最上麵,墨跡濃重,措辭激烈:“技藝乃國之重器,不可輕授庶民……恐生僭越之患。”
她冷笑一聲,提起朱筆,在下方批了四個大字:準予駁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即,她命人取來新編的《全民科技指南》。封麵厚紙,內頁用的是最耐翻的竹漿紙,每本都編號登記。她親自將第一本交到趙鐵柱手中。
“拿回去,”她說,“不僅你看,也讓村裡人傳閱。識百字者,皆可借閱。每一州技學堂,都要設公開書架。”
趙鐵柱雙手接過,像捧著一塊牌位。他嘴唇動了動,最終隻說出一句:“我……我回去就教。”
傍晚前,五百所技學堂同步開放借閱係統。消息傳開時,許多村莊連夜派人騎馬去縣城領書。有讀書人起初不屑,翻開一看,裡麵連“如何造一口省柴灶”都有圖解,頓時沉默。
李震在科學院待到戌時才離開。臨走前,他繞去後院,見蘇婉還在指導幾位女助教整理教材。她們把醫書裡的草藥圖譜重新繪製成簡易版,配上常見病症應對法,準備下周開講“家庭急救”。
“累了吧?”他問。
蘇婉搖頭:“這些人願意學,比什麼都強。以前一個村死三個人,可能就因為不知道傷口要清乾淨。現在,隻要識字,就能救命。”
李震看著她手中的圖冊,忽然說:“下一步,把所有技術手冊都配上圖畫。不識字的,也能看懂。”
她笑了:“早安排下去了。”
李毅最後一次巡查外圍,確認無異常後,回到調度室。他翻開新一期骨乾名錄,劃掉兩個名字,又添上五個新麵孔。都是從基層技工和退伍兵裡選的,背景清白,經得起查。
他合上冊子,望向窗外。科學院的燈還亮著,像一片不滅的星火。
崔嫣然坐在記錄閣,寫完最後一行:“此日之後,知識不再是鎖在高閣的秘本,而是鋪在泥土上的路。有人怕它太亮,灼了眼睛;更多人迎上去,伸手接住。”
她擱筆,吹熄油燈。
王晏在府中砸了茶盞。碎片濺到腳邊,他渾然不覺。手中那份《科技指南》被揉成一團,扔進火盆。火焰吞沒“凡識百字,皆可借閱”八個字時,他喉嚨發緊,一句話卡在胸口吐不出來。
良久,他扶案起身,踉蹌幾步,跌坐在椅中。
次日清晨,第一列科普專車駛入幽州。車廂改裝成移動講堂,內置蒸汽模型、耕作圖解、淨水裝置演示台。站長宣布,每月初七,列車都會停靠一縣,開放參觀學習。
一名小女孩趴在車窗上,鼻尖貼著玻璃。她認得幾個字,指著宣傳板念:
“此術……屬天下……非屬一人。”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