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午時前不開關,我便上報中樞,請錦衣衛前來問話。”
次日清晨,關口已撤。
他在途中得知,李驍已啟用暗線護送後續物資。此舉雖非常規,但眼下非常之時,隻能以雷霆手段破阻礙。
至第三日,南方三州窯廠陸續開工,首批青磚裝車啟運。消息傳回前線營地,李驍正在查看第二批選址報告。
“荊北坡地太多,不宜建大型院落。”他指著地圖,“把原定一座改為兩座小型醫點,分散覆蓋村落。”
副官記錄完畢,猶豫道:“可圖紙又要重改,工匠怕更跟不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就再派人去教。”他說,“蘇婉能在一處教會,就能在十處教會。實在不行,讓醫隊裡懂些營造的弟子跟著學,將來自己建。”
他合上冊子,起身走出營帳。
暮色漸沉,幾處工地燈火已亮。木架豎立如骨,牆體初成輪廓。遠處傳來鑿石聲,還有人在喊號子調正梁柱。
他站在高坡上望了一陣,轉身吩咐:“明日我去陳塘口,那邊排水溝還沒動工。蘇婉說,水排不出去,地基三年內必塌。”
蘇婉那一夜睡得很淺。
清晨起來,她親自帶著兩名隨行醫師和三位老匠,在工地一角搭了個簡易模型。用碎磚拚出院落格局,細繩拉出通道分界。
“這條溝必須深挖一尺半。”她蹲在溝槽邊,用手丈量深度,“坡度也要夠,雨水才能順勢流走。”
一名工頭蹲在一旁,拿著尺反複測量,忽然抬頭:“若按您這法子,每座醫館光挖溝就得耗二十個工日。”
“值得。”她說,“一間屋子能用三十年,基礎錯一天,日後補救要花十年。”
她站起身,拍去裙角泥灰,忽然覺得肋側一陣鈍痛。連日奔波,舊傷隱隱發作,但她沒停下。
中午時分,她召集所有工頭再次開會。每人發了一張簡化圖紙,上麵用紅墨圈出關鍵節點:承重柱位置、門窗朝向、排汙口高度。
“看不懂的地方,現在問。”她說,“今晚之後,我不再重複。”
有人舉手:“這窗開得太大,風雨灌進來怎麼辦?”
“加擋雨簷,平時敞開通風。”她答,“病人最怕悶氣,寧可多費些木料,也不能委屈呼吸。”
又有人問:“若將來擴院,這牆還能拆嗎?”
她點頭:“非承重牆全部留活口,日後可拆可移。醫館不是死物,它得跟著病情變,跟著百姓需要變。”
眾人散去後,她在模型前駐足良久,提筆在圖紙背麵寫下幾行改進意見:建議增設遮陽廊、優化藥房采光、統一門把手高度以便老弱操作。
天色漸暗,她扶著桌沿緩緩坐下,指尖仍在勾畫線條。
遠處,李驍正站在新築的地基上,對照圖紙檢查梁距。他抬頭望了望天,雲層低垂,似又有雨意。
他喚來工官:“今晚所有木料入庫,露天部分加蓋油布。明日一早,我要看到陳塘口的排水溝全線開挖。”
工官領命而去。
他站在尚未封頂的框架之中,伸手摸了摸橫梁接口。木材乾燥,榫卯嚴實。
這時,一名工匠匆匆跑來:“將軍,東側牆基剛填完土,可底下發現一道裂痕,像是地勢沉降所致。”
李驍皺眉,立即隨他過去。
坑底潮濕,一道細縫自北向南延伸,約有臂長。他蹲下身,手指探入裂縫,察覺深處土質鬆軟。
“立刻停工。”他下令,“通知蘇婉,這裡需要重新勘測地基。”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