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剛亮,李瑤還在看軍報。石寨那邊的戰況已經穩定下來,援兵趕到後清除了暗道裡的伏兵,傷員正在轉運。她合上文書,把筆放下,轉身走向文華殿。
今日是“天下文會”籌備的日子。昨夜軍情緊急,她沒睡幾個時辰,眼下有些發青,但神情沒有鬆懈。幾位內侍捧著卷宗跟在後麵,腳步輕快。
大殿裡已聚了十幾位官員和學者。多數是年輕麵孔,來自各地新設的學堂。他們低聲交談,氣氛還算輕鬆。可當李瑤走進來時,幾人立刻閉嘴,目光躲閃。
主位空著,她沒有坐。站在台前,聲音不高:“諸位都是讀書人,知道一句話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今新政推行三年,百姓能吃飽,孩子能上學,邊軍用上了新武器。這些事,靠的不是經書裡的老話,而是實打實的改變。”
沒人接話。
一位白須老者站出來,是楚南書院的周慎。他拱手道:“公主主持政務,調度錢糧兵器,我等不敢非議。但學問之事,自有傳承。格物、算術、器械之學,終究是末流小技,豈能與六經並列?”
旁邊幾人點頭。
李瑤看了他一眼,沒反駁。她從袖中取出一份冊子,交給身邊隨從。“這是我讓人整理的《大晟新學綱要》,今天帶來一百份,各位可以拿去讀。裡麵有農政改良的數據,有疫病防治的記錄,也有學堂考試的成果。我不強求你們認同,隻希望你們先看過再說。”
隨從開始分發冊子。有人接過翻了幾頁,眉頭微動。也有人直接放在一旁,不動聲色。
“還有件事。”李瑤繼續說,“這次論壇,我們不設禁令。你想說什麼都可以講。若是覺得新政錯了,那就拿出證據來。若是我們講的道理站不住腳,自然會改。”
周慎冷聲道:“女子主講經義,已是破例。若再讓異端邪說登堂入室,孔聖之道何存?”
這話一出,空氣沉了下來。
李瑤依舊平靜。“你說我是女子,不該議政。那我問你,蘇婉醫正走遍災區,救了多少人命?她是不是女子?三陽縣的孩子現在能吃上抗旱麥種,是誰調的物資?也是女子。你們口中的‘禮製’,有沒有寫過一條,說女人不能救命?”
周慎臉色變了變。
她不等回應,轉向角落一個年輕人。“你是國子監新錄的生員吧?我聽說你家在隴西,去年遭了旱災,是你妹妹考進縣學,領了補助,才讓全家活下來的。有沒有這回事?”
那人愣了一下,站起來點頭:“確有此事。妹妹學了耕種法,回來教村裡人怎麼保墒蓄水。今年春播,收成比往年多了一半。”
“那你來說,女子讀書,到底有沒有用?”
“有用!”那人聲音發顫,“要是沒有這個機會,我們一家早就餓死了。”
這話像一塊石頭砸進水麵。底下響起低語。幾個寒門出身的學生互相看了看,有人舉手想說話。
李瑤點了其中一個。
那學生起身說道:“我在鄉裡教書。以前村塾隻收男孩,女孩連字都不認識。現在不同了,女孩也能考童生試。上個月,我們那兒有個小姑娘,解出了雞兔同籠題,比很多男童都快。先生都說,這是以前沒見過的事。”
又一人接話:“工部的新圖紙,全是用數字和符號寫的。要是不懂算術,連說明書都看不懂。難道我們以後打仗,還要靠背口訣不成?”
議論聲越來越大。
李瑤抬手壓了壓。“我知道,很多人擔心亂了規矩。可什麼叫規矩?三百年前,科舉剛立的時候,也有人說寒門子弟不該做官。兩百年前,火藥用於戰場,還有大臣罵那是妖術。可現在呢?哪一朝不用科舉?哪一營不用火器?”
她看向周慎。“您說格物是末學。可去年冬天,洛陽城外十個村子靠地熱井取暖,沒凍死一個人。這種技術,是從哪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還是有人蹲在工坊裡,一爐一爐試出來的?”
周慎嘴唇動了動,沒說出話。
“我不是要廢儒學。”李瑤語氣緩了些,“孔子講仁愛,孟子講民本。我們現在做的事,哪一件不是為了百姓過得好?如果守著幾句古話,眼睜睜看著人餓死病死,那才是對聖人的辜負。”
大殿裡安靜下來。
過了片刻,一個蒼老的聲音響起:“你說設立‘古今文苑’,讓新舊兩派共編新典……老夫問一句,真能讓各家學說都列進去?”
是周慎。
李瑤點頭:“隻要言之有據,持之有理,都可以收錄。不以出身論高下,不以門戶定是非。”
周慎盯著她看了很久,終於長歎一聲:“汝之所圖,不在勝敗,而在繼絕學、開太平……老夫願助一臂之力。”
這話一出,不少人神色震動。
有人低頭翻看手中的《新學綱要》,有人開始提筆記錄。剛才還冷場的大殿,漸漸有了討論的聲音。
午後,論壇正式開始。
李瑤坐在側席,聽各方發言。有老儒堅持禮製不可更易,也有年輕學子提出“物理即天理”的觀點。雙方爭得麵紅耳赤,但她始終沒打斷。
等到傍晚,她起身總結:“今天的會,開了四個時辰,有人拍桌子,有人摔茶杯。但沒有人動手,也沒有人退場。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還能談。”
她頓了頓。“文化融合不是一夜之間的事。但我相信,隻要願意坐下來講道理,總能找到出路。”
散會後,眾人陸續離開。內侍送來晚飯,她沒動。案頭堆滿了各地送來的學堂改革方案,還有民間對論壇的反饋信。
窗外天色已暗,宮燈一盞盞亮起。
她拿起一支筆,在一份文件上批注:女子學堂推廣至十五州,增設算學科目;工坊技師可參與地方講學,享受九品俸祿;設立“文理兼修”考核標準,明年春試試行。
正寫著,一名隨從進來稟報:“周大人臨走前留下一句話。”
“什麼話?”
“他說,明日帶兩名弟子來報到,願意參與《新典》編修。”
李瑤停筆,抬頭看了眼窗外。
遠處宮牆邊,一隊巡查的衛兵走過,火把映出長長的影子。
她收回視線,繼續寫字。
筆尖劃過紙麵,發出沙沙的聲音。
喜歡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請大家收藏:()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