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根基?吳橋紀事_大明養生小帝姬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養生小帝姬 > 第42章 根基?吳橋紀事

第42章 根基?吳橋紀事(1 / 2)

漕船行至漳衛新河碼頭時,晨霧已散得乾淨。衛河的水到了這裡漸漸淺下去,河床上露出大片泛白的鹽堿土,像給河床鑲了圈碎銀子——王大叔站在船頭望了望,轉頭對沈硯笑道:“沈先生,前頭就是吳橋地界了,這新河淺,漕船進不去,得在這兒下船走驛道,到鐵城驛再尋車馬往德州去。”

沈硯順著他指的方向看,碼頭邊泊著十幾艘小貨船,船幫上沾著鹽堿地的黃泥土,幾個腳夫正扛著麻包往岸上走,粗布短褂的後襟被汗洇出深色的印子,腰間係著的草繩勒得緊緊的,每走一步,草鞋就在石板路上“啪嗒”響一聲。岸邊的土坡上,種著半人高的高粱,穗子紅得沉甸甸的,風一吹,稈子晃悠著,露出坡下幾間土坯房,房簷下掛著串曬乾的紅辣椒,還有幾掛玉米棒子,黃澄澄的,透著股子秋收的踏實勁兒。

“那就下船吧。”沈硯回頭吩咐周文,“你先去碼頭問下,找家穩妥的馬店,順便雇輛小推車,孩子們走不得遠路。”周文應了聲,拎著包袱就往碼頭邊的鋪子去——那鋪子門口掛著塊“腳夫行”的木牌,幾個穿短打的漢子正圍著個方桌喝茶,見周文過來,立馬有人起身招呼:“客官是要雇人?往哪兒去?鐵城驛?還是德州?”

李嬤嬤抱著朱由校先下了船,朱由校剛站穩,就被岸邊的高粱地吸引了,小手指著紅穗子,嘴裡“紅穗子,紅穗子地喊。張嬤嬤牽著朱徵妲的手跟在後頭,見地上有片掉落的高粱葉,撿起來遞給朱徵妲,朱徵妲捏著葉子,指尖輕輕蹭著上麵的絨毛,小眉頭皺了皺,又鬆開——她還是頭回見這樣的莊稼,和東宮花園裡的花樹全然不同。.

沈硯扶著張清芷下船時,正撞見個挑著擔子的貨郎從身邊過,擔子兩頭掛著五顏六色的絨花、木梳,還有些針線荷包,貨郎嘴裡吆喝著:“絨花——木梳——針頭線腦嘞——”聲音拖得長長的,尾音裹著吳橋本地的腔調,軟乎乎的。朱徵妲聽見吆喝,往貨郎那邊望,眼睛亮了亮——擔子上掛著個粉絨花,和她小襖的顏色差不多。

“想要?”沈硯注意到她的眼神,笑著問。朱徵妲抿著嘴,輕輕點了點頭,小手還攥著那片高粱葉。沈硯便喊住貨郎,挑了支粉絨花,又挑了支紅絨花——紅的給朱由校,雖他是男孩,可小孩子家,帽子上彆支絨花也蠻喜慶的。貨郎接過銅錢,笑得滿臉褶子:“客官好眼光!這絨花是俺家婆娘編的,軟和,戴多久都不紮臉!”

周文很快回來,身後跟著個穿青布短褂的漢子,漢子肩上搭著條毛巾,手裡攥著串鑰匙,見了沈硯,連忙拱手:“這位先生,俺是‘王家馬店’的,就在前頭十裡長街,離鐵城驛近,車馬都方便。俺家有小推車,墊了褥子,保準小公子小小姐坐得舒坦。”

一行人跟著漢子往驛道走,剛拐過碼頭的土坡,眼前就亮了——那是條寬寬的黃土路,路麵被車馬軋得平平整整,這就是吳橋的驛道。道旁每隔幾步就有棵老槐樹,樹蔭下拴著幾匹驛馬,馬背上搭著印著“驛”字的鞍韉,幾個穿青色公服的公差正圍著棵槐樹歇腳,手裡拿著燒餅,大口大口地啃,餅渣掉在地上,引得幾隻麻雀飛來啄食。

“前頭就是十裡長街了。”漢子指著前方,沈硯順著看過去,隻見驛道兩旁擠滿了鋪子,紅漆的門板一扇扇敞開著,騾馬店的夥計站在門口招呼客人,燒餅鋪的煙囪裡冒著青煙,香味順著風飄過來,是炭火烤麵的焦香。街上人來人往,有挑著擔子的農戶,有騎著馬的商人,還有幾個穿半舊長衫的讀書人,手裡拿著書冊,邊走邊聊,偶爾停下來,在書鋪門口翻兩頁書。

朱由校坐在李嬤嬤懷裡,小腦袋轉個不停,看見鋪子裡掛著的馬燈,就伸手指著喊“燈”;看見路上跑過的小狗,就拍著嬤嬤的胳膊笑。朱徵妲則乖些,靠在張嬤嬤肩頭,眼睛盯著街上的鋪子——有家柳編鋪,門口擺著大大小小的柳筐,幾個婦人正坐在鋪子前編筐,柳條在她們手裡轉著圈,不一會兒就編出個筐底子。

到了王家馬店,漢子推開大門,院裡立馬傳來“噠噠”的馬蹄聲——後院拴著十幾匹騾馬,一個穿短打的夥計正拿著掃帚掃馬糞,見他們進來,忙停下手裡的活,笑著喊:“掌櫃的,來客啦!”

“把東廂房收拾出來,給幾位客官住。”漢子吩咐完夥計,又對沈硯說,“先生放心,東廂房乾淨,窗紙都是新糊的,院裡有井,要水隨時喊俺。”說著就引他們往廂房走,路過院子中間時,沈硯看見角落裡擺著堆柳條,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婦人正坐在小馬紮上編筐,手裡的柳條泛著青綠色,編好的小柳筐就放在腳邊,小巧玲瓏的,像是給孩子玩的。

朱徵妲看見小柳筐,突然從張嬤嬤懷裡掙了掙,要下來。張嬤嬤便把她放在地上,她扶著嬤嬤的手,慢慢走到老婦人身邊,小手指著小柳筐,輕聲說:“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婦人抬起頭,見是個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立馬笑了,臉上的皺紋擠在一起:“小小姐喜歡?這是俺編來給孫娃玩的,不嫌棄就拿一個。”說著就拿起個最小的柳筐,遞到朱徵妲手裡。朱徵妲接過來,用小手摸了摸筐邊,軟乎乎的,她抬頭對老婦人笑了笑,露出幾顆小牙——這是她到吳橋後,頭回主動笑。

朱由校見妹妹有了小筐,也鬨著要下來,李嬤嬤把他放下,他顛顛地跑到老婦人身邊,伸著小手要筐。老婦人笑得更歡了,又拿起個柳筐遞給他:“小公子也來一個,兩個娃娃,正好一對。”

沈硯站在一旁看著,心裡暖烘烘的——吳橋的人,和東光的馬老先生、臨清的軍戶一樣,都是這般淳樸熱絡。張清芷湊過來,輕聲說:“方才路上聽那腳夫說,吳橋的軍戶後裔多,這家馬店的掌櫃,看著就像練過武的。”

正說著,掌櫃的從廂房出來,手裡端著兩碗水:“先生,姑娘,喝口水解解渴。”沈硯接過水碗,剛要道謝,就見掌櫃的手腕一翻,水碗在他手裡轉了個圈,穩穩當當的,沒灑出一滴——張清芷挑了挑眉,果然是練過的。

“掌櫃的是軍戶後裔?”沈硯笑著問。掌櫃的撓了撓頭,憨笑道:“先生眼尖!俺祖上是鐵城千戶所的,傳到俺這輩,雖不習武了,但家裡還留著些拳腳功夫,平日裡幫客官搬個重東西,也輕快。”他頓了頓,又說,“俺們這軍戶後裔,農閒時愛湊在一起耍些雜耍,比如上刀山、爬杆,明兒要是趕上城隍廟會,先生能帶孩子們去瞧瞧,熱鬨得很!”

“城隍廟會?”張清芷眼睛亮了,“什麼時候?”

“每月初三、初八,今兒正好初三!”掌櫃的笑道,“就在鐵城西關,有牲口市、農具市,還有雜耍藝人表演,俺們吳橋的‘爬杆王’,能在三丈高的杆上翻跟頭,可厲害哩!”

朱由校聽見“熱鬨”兩個字,立馬拉著李嬤嬤的手,往門口拽,嘴裡喊著“去……去……”。沈硯見孩子們想去,便點頭:“也好,下午就帶孩子們去廟會瞧瞧,順便去南陽書院看看。”

中午飯就在馬店的小廚房吃,掌櫃的媳婦給做了兩碗粟米粥,一碟炒南瓜,還有一盤“鐵城火燒”——火燒是剛從燒餅鋪買回來的,外脆內軟,咬一口,麵香混著炭火的焦香,朱由校咬了一大口,餅渣掉在衣襟上,李嬤嬤忙用帕子給他擦,他卻不管,隻顧著往嘴裡塞;朱徵妲吃得斯文些,用小手掰著火燒邊,小口小口地啃,偶爾還會把掰下來的一小塊,遞到朱由校嘴邊,兄妹倆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看得嬤嬤們直笑。

飯後歇了半個時辰,沈硯便帶著一行人往南陽書院去。書院在城東邊,離驛道不遠,走在路上,能看見道旁的稻田——那是吳橋稻,水稻畝產約100150斤,穗長一般為68寸,金燦燦的,壓得稻稈彎了腰。幾個農戶正站在田裡收割,穿著打補丁的粗布短衫,褲腳紮得緊緊的,褲腿上沾著泥水,手裡的鐮刀“唰唰”地割著稻穗,割下來的稻穗被捆成一束束,碼在田埂上。

“吳橋稻金貴著呢!”同行的周文指著稻田說,“粒大味香,煮出來的粥黏糊糊的,隻有這窪澱區能種,彆處種不活。農戶們都寶貝得很,收割時都輕手輕腳的,怕碰掉了稻粒。”

正說著,田裡一個老漢直起腰,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看見沈硯一行人,笑著喊:“客官是外地來的?來瞧書院的?”沈硯點頭應著,老漢又笑道:“那書院好!周知縣重建後,俺們農家娃也能去讀書了,農閒時開課,不用花錢,還管筆墨!俺家孫娃就在那兒念《三字經》,昨兒還背給俺聽‘人之初,性本善’呢!”

說話間就到了南陽書院門口,門口立著塊青石碑,上麵刻著“南陽書院”四個大字,旁邊還有行小字,寫著“萬曆初年知縣周應中重建”。石碑旁的老槐樹下,坐著幾個童生,都穿著半舊的短衫,手裡拿著毛筆,在石板上練字——有的筆杆都裂了縫,用繩子捆著;有的硯台小得像個拳頭,磨得發亮。見沈硯一行人過來,童生們都停下筆,好奇地往這邊看。

“幾位是來拜謁書院的?”一個穿洗得發白的長衫的老者從院裡走出來,手裡拿著本線裝書,花白的胡子垂在胸前,眼神卻很亮。沈硯連忙拱手:“晚輩沈硯,攜家眷路過吳橋,聽聞書院盛名,特來瞻仰。”

老者是書院的主講劉先生,聽聞來意,笑著引他們進去:“無妨,書院本就是給百姓開的,諸位請進。”

書院不大,進門是個院子,中間鋪著青石板路,路兩旁種著幾棵梧桐,葉子已經黃了,落在地上,踩上去“沙沙”響。正對著門的是講堂,門敞開著,裡麵傳來讀書聲:“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聲音稚嫩,卻很整齊。

劉先生引他們到講堂門口,示意他們往裡看——講堂裡擺著十幾張舊書桌,桌腿有的用木頭墊著,怕晃;童生們坐在小凳子上,腰背挺得直直的,手裡捧著書,大聲朗讀。最前頭的講桌上,放著塊醒木,還有一本翻開的《論語》,書頁上畫著不少圈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由校趴在門框上,看著童生們讀書,小嘴巴也跟著動,雖不知道念的是什麼,卻學得有模有樣。朱徵妲則拉著張嬤嬤的手,輕輕走到一張空書桌旁,桌上放著支小毛筆,她伸出小手,輕輕碰了碰筆杆——毛筆杆是用細竹做的,很輕。

“想試試?”劉先生注意到她的動作,笑著拿起毛筆,遞到她手裡,又拉過一張紙,“來,老先生教你寫‘一’字。”朱徵妲握著毛筆,小手抖了抖,劉先生便握著她的手,在紙上輕輕畫了一道——和馬老先生教朱由校時一模一樣。

“這是‘一’,做人的根基。”劉先生輕聲說。朱徵妲盯著紙上的“一”字,突然抬頭對劉先生笑了,小聲音軟軟的:“一……”

朱由校見妹妹在寫字,也鬨著要寫,李嬤嬤把他抱到書桌旁,劉先生又拿了支毛筆給他,他握著筆,在紙上胡亂畫著,畫得歪歪扭扭,卻笑得咯咯響。沈硯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們的模樣,又看了看講堂裡認真讀書的童生——有的童生鞋子破了,露出腳趾;有的袖口磨得發亮,卻依舊把書捧得高高的。他輕聲對劉先生說:“先生辛苦了,農閒開課,不易。”

劉先生歎道:“不易也得堅持。俺們吳橋是小地方,農戶們一輩子種地,就盼著娃能認幾個字,將來不管是走驛道做買賣,還是留在村裡種地,能算個賬、寫個信,就不會被人欺負。縣太爺給廩生補貼膏火銀,俺們這些先生,就多費點心,總能幫襯孩子們一把。”


最新小说: 凡星主宰崛起之路 心間落筆繪人間 快穿:嘻嘻,你的渣男,我的忠犬 霸道總裁與落魄千金 美娛:沒人比我更懂娛樂圈 總裁,你的前妻又跑了 老祖宗快穿極品作死先護我崽! 從炮灰到主角,我在三千世界補位 無限合成:從遊戲艙到真實戰場 異界淩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