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慧心恤民_大明養生小帝姬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0章 慧心恤民(2 / 2)

朱徵妲又叮囑:“還有,路上的暖棚要管夠——推車漢子辛苦,暖棚裡的薑湯要熱,還要備些乾糧比如烤紅薯、蒸饅頭),讓他們隨時能歇腳、能吃飽。”裡正連忙應下:“我們已經跟村裡的婦人們說好了,每日輪流去暖棚燒火、熬薑湯,保證漢子們暖和。”

當天下午,朱徵妲就讓李長庚把“漕幫+裡甲”的短途運輸模式,推廣到聊城所有州縣的糧點——要求每個糧點都跟當地裡正對接,明確交接流程;漕幫漢子負責“糧點到村口”,互助小組負責“村口到農戶”,形成“無縫對接”。至臘月二十,各州縣報來消息,短途運輸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三成,再也沒出現“糧在糧點、戶沒糧吃”的情況。

四、歸京旨意至:妥帖安排溫情告彆

臘月二十一清晨,錦衣衛校尉郭振海郭振明堂弟)快馬趕到聊城賑災總局,帶來了京城的旨意——萬曆召朱徵妲即刻返京,一是太子朱常洛身體好轉,念女心切;二是朝廷要議山東春耕之事,需郡主回京奏報賑災與農務詳情。

朱徵妲接過旨意,心裡既有對東宮的牽掛收到家書說母親郭太子妃近日氣色好了些,但還是念著她),也有對聊城的不舍。她沒立刻收拾行裝,而是先召集李長庚、陳九、王以寧、戚報國留在聊城協助賑災)等人,做返京前的最後安排:

1.賑災交接:由李長庚總領聊城賑災後續事務,重點盯緊三件事——臨清調運的五十石麥種到位、各州縣農具預調、安置點暖幼棚和老弱互助落實;東昌知府宋明德協助,每日向李長庚彙報進度。

2.農務銜接:讓二十位老農繼續整理“農諺口訣”,開春後由戚報國協助,在各州縣流民安置點開設“農課”,教流民種地;官示田的甘薯苗,由王阿公負責看護,緩苗、移栽的時間,按老農們定的來,不用等京城指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3.漕幫與鄉紳協同:陳九繼續調度漕幫漢子,協助陸路運輸,直至開春運河化凍;王以寧的義運隊,重點協助遠縣種子的預運等運河化凍後轉水路),官府按之前約定的標準,及時發放腳力錢和補償款。

安排完公務,朱徵妲又去了兩個地方——城西流民安置點和城北官示田。

在安置點,她先去了暖幼棚——此時孩子們正在秀才的教寫下認“田”“糧”“苗”等字,小臉上滿是認真。朱徵妲走到周裁縫身邊,見她正在縫一件小棉襖,笑著說:“周師傅,他們就拜托您多照看了——開春後要是有新的流民孩子來,棉衣可彆斷了。”周裁縫放下針線,連忙回話:“郡主放心,我記著呢,織坊那邊說還有粗布,我能縫到開春。”

她又去看了那位白發老奶奶——老奶奶正坐在炕邊,手裡拿著朱徵妲上次送她的帕子,見郡主來,連忙拉著她:“郡主這是要走?”朱徵妲點點頭,輕聲說:“奶奶,我要回京城了,您好好保重,開春就能種地,日子就好了。”老奶奶從炕席下摸出一個布包,裡麵是幾顆曬乾的紅棗,塞到朱徵妲手裡:“郡主拿著路上吃,甜。”

離開安置點,朱徵妲去了官示田。王阿公正帶著幾個老農,在棚屋裡整理“農諺口訣”,見郡主來,連忙遞過一張紙:“郡主您看,這是我們寫的‘播種口訣’,您帶回去給徐大人看看,要是有不對的,讓他改改。”朱徵妲接過紙,上麵寫著“清明前後種瓜點豆,薯苗緩苗要十天”“每畝麥種兩鬥半,撒勻蓋土一寸厚”——都是直白好記的話。她疊好收進懷裡:“我一定帶給徐爺爺,等開春,我再來看你們種的甘薯。”

五、啟途歸京:運河舟上心念農桑

臘月二十二清晨,聊城運河碼頭已沒了昨日的喧鬨。朱徵妲的烏篷官船停靠在岸邊,李長庚、陳九、王以寧、戚報國、張清芷等人站在碼頭上送行。

“李大人,聊城的事就勞煩您了。”朱徵妲站在船頭,對李長庚拱手,“春耕要是有難處,直接遞折子去京城,我會在陛下麵前替山東說話。”李長庚連忙回話:“郡主放心,臣定不辜負托付!”

陳九走上前,遞過一個布包:“郡主,這是漕幫漢子們編的草編有兔子、籃子),給東宮的小殿下們玩;還有幾張運河水情圖,標注了山東段的淺灘、閘口,您回京路上用得上。”朱徵妲接過布包,心裡暖暖的:“多謝陳頭領,也替我謝過漕幫的兄弟們。”

王以寧也遞過一個木盒:“郡主,這是聊城鄉紳們湊的一點心意——裡麵是兩斤新磨的麥粉,還有一包甘薯種子去年聊城試種的),您帶回去給太子妃娘娘嘗嘗,也讓徐大人看看咱們聊城的薯種。”朱徵妲收下木盒,輕聲道:“王員外有心了,我會帶到的。”

船槳輕劃,官船緩緩駛離碼頭。朱徵妲站在船頭,看著聊城的城牆漸漸遠去——從德州抗疫到聊城賑災,這兩個多月裡,她見過流民的眼淚,也見過他們的笑容;見過官員的忙碌,也見過漕幫、鄉紳的熱腸。她忽然明白,徐爺爺說的“農務是根本”,不隻是種糧,更是讓百姓有盼頭、有依靠。

張清芷走到她身邊,遞過一件披風:“郡主,風大,披上吧。”朱徵妲接過披風披上,目光落在運河兩岸的田地上——雪地裡已能看見零星的麥田,雖還枯黃,但開春後就能泛綠。她摸了摸懷裡的“農諺口訣”和甘薯種子,心裡已有了盤算:跟徐爺爺細說聊城的農務;至於農學堂的事,一定要在皇爺爺麵前好好奏請——不僅德州要辦,聊城也要辦,讓更多的百姓能學會種地,能過上安穩日子。

官船順流而下,船頭輕快地剖開薄冰,發出清脆的碎裂聲,仿佛在為她的歸途奏響凱歌。陽光透過薄雲,在泛著浮冰的河麵上灑下萬點金光,暖意融融。

嚴冬終將過去,正如這封凍的運河總會重新奔流。而她此行播撒在齊魯大地的希望種子,也必將在即將到來的春天,生根發芽。

運河官船行至滄州境內時,河麵冰層已薄得能看見水下流動的清波。朱徵妲每日都站在船頭,手裡攥著那張漕幫繪製的水情圖——圖上用紅筆圈出的幾處淺灘,果然如陳九所說,行船時需放緩速度。張清芷怕她著涼,總勸她回艙,她卻笑說:“再吹幾日河風,倒能記牢山東的水土。”

臘月二十六傍晚,官船終於抵達通州碼頭。剛靠岸,就見東宮侍衛統領周嶽帶著人等候——太子朱常洛特意派他來接,怕郡主一路勞累。馬車駛進東直門時,暮色已沉,街邊掛起的燈籠映得青磚路暖融融的,與山東的清冷截然不同。

進了東宮,朱徵妲剛卸下披風,就聽見內殿傳來熟悉的聲音。掀簾進去,郭太子妃正坐在窗邊縫補,見她進來,手裡的針線猛地掉在錦緞上,快步上前拉住她的手:“我的妲兒,可算回來了!”太子朱常洛坐在一旁,雖麵色仍有些蒼白,但精神好了許多,笑著招手:“快過來,讓父王看看——瘦了些,但眼神亮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徵妲挨著太子妃坐下,把聊城帶的麥粉和甘薯種子遞過去:“娘,這是聊城鄉紳新磨的麥粉,您熬粥喝;這薯種是當地試種的,徐爺爺說比咱們京郊的品種耐旱。”太子妃接過木盒,摩挲著盒麵,眼眶發紅:“出門在外,倒還記掛著這些——德州、聊城這一路,沒受委屈吧?”

她笑著搖頭,從懷裡摸出那張“農諺口訣”,遞給朱常洛:“父王您看,這是聊城老農寫的播種法子,直白好記。這次去聊城,妲妲才明白,百姓要的不隻是糧,是知道開春能種上地、秋天有收成——安置點的老人說,有地種,心裡就踏實。”

朱常洛接過紙,逐字讀著,點頭道:“說得好。之前戶部奏報山東賑災,隻說糧款用了多少、流民安置多少,倒沒你說得這般實在。”

他欣慰地看著女兒,眼中滿是讚賞:“你皇爺爺聽聞你在山東的作為,甚是想念,也欲詳知地方實情。明日隨父王入宮,將你所見所感,一一道來。”一場更重要的“奏對”,已在等待著她。

當晚,東宮小廚房特意熬了朱徵妲愛吃的粟米羹。飯桌上,她把德州抗疫時的醫棚、聊城的暖幼棚、漕幫與裡甲的運輸法子一一講給太子妃聽——說到流民孩子遞來的草兔子、老奶奶塞的乾紅棗,太子妃擦了擦眼角:“難為你記掛著那些百姓,也虧得清芷一路護著你。”張清芷站在一旁,連忙回話:“太子妃放心,郡主心細,凡事都想得周全,屬下隻是做分內之事。

喜歡大明養生小帝姬請大家收藏:()大明養生小帝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地獄開局,你管這叫養老? 團寵小軍醫,我跟你的器官聊聊天 外星異種馴化手冊[人外] 第九回響 戰神狂醫 漢末職場,小兵迎娶何太後 紈絝博士的王朝爭霸路 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 我真沒想被女神們環繞啊 遠征軍之我在緬甸打遊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