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禮忙謙遜道:“山長過譽了,小孩子家記性好些罷了,當不得如此誇讚。”
顧四彥卻是與有榮焉,笑得合不攏嘴:“這小子,應該比他爹小時候還機靈點!”
明山長越看越喜愛,心中起了愛才之念,沉吟片刻道:“如此良材美玉,若不好生引導,未免可惜。若是你們放心,待開春天氣暖和了,讓這兩個孩子每日到我家來學上一個半時辰。
老夫雖不才,倒也還能為他們啟蒙,打些根基。”
他主要是想親自教導鈞兒。
但瑞兒這孩子也很好,何況還是顧蘇沐的長孫。
陳知禮和顧四彥聞言,皆是又驚又喜!
明山長學問淵博,德高望重,早已不再親自授課,如今竟主動提出要為兩個稚齡小兒啟蒙,這是何等難得的機會!
陳知禮當即躬身行禮:“山長厚愛,晚輩感激不儘!這是犬子天大的福氣!”
他立刻順勢提出,“山長若不嫌棄,不如就讓這兩個孩子正式拜您為師?”
顧四彥也連連點頭稱是。
明山長卻笑著擺擺手,態度豁達而真誠:“拜師之事,暫且不必。
老夫年逾六旬,精力有限,能否長期教導尚未可知。
再者,孩子們天賦異稟,將來際遇難測,或許會遇到比老夫更合適的先生。如今先開蒙啟智,打牢根基便是。若他們真有造化,你我日後再說師徒名分不遲。”
他這話說得十分誠懇,既表達了愛才之心,又不為名分所拘,全然是為孩子長遠考慮。
陳知禮和顧四彥聽了,心中更是敬佩不已,不再強求拜師,隻是再三道謝。
鈞兒似乎也明白自己得到了這位看起來很厲害的爺爺的認可,小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又乖巧地行了個禮:“多謝明太祖父!”
明山長哈哈一笑,將倆孩子攬到身邊,越看越是喜歡。
這個寒冷的臘月午後,因著這聰慧孩童的到來,客院裡充滿了溫暖與希望的氣息。
夜深人靜,明夫人蹙眉:“你如此喜歡這個孩子,為何不同意正式收下當弟子?你這一生,二十歲高中進士,當了二十年的官,又當了二十年的山長,獨獨沒有收弟子,可以說滿滿腹經綸,如今又可以賦閒在家,我有點想不通。”
她心裡是願意相公收兩個孩子的,一個是顧家的長子長孫,一個是陳知禮的孩子,其他放一邊,他們明家不用巴結彆人,但相公突然從書院回家,會不會不習慣養老的生活?
他們夫妻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去外地,夫妻和睦,不用他們操心。
長子現在接手書院,膝下三個兒子,兩個大孫子在國子監讀書,都已經是舉人,隻等三年後的會試,小孫子則在書院,十五歲已經是個小秀才,三個孩子讀書不能說驚才絕豔,但也不用他們操心。
幺兒遠在閩州當官,膝下一子一女,兩個孩子年紀還不大,兒媳婦不舍得離開孩子們,一直自己養著。
所以他們夫妻年紀已經六旬,到現在還沒有見到第四代,而且短時間裡還不可能。
不說相公,就是她見到這樣可愛的孩子,也照樣走不動道。
明山長輕笑:“我都已經六旬的人了,能教他們多少年?再說,陳知禮年紀輕輕,才華驚人,又會在江南呆上幾年?
我是喜歡這兩個孩子,尤其是鈞兒,特彆的聰慧,瑞兒也不錯,像宇晟,小小年紀就很沉穩,好了睡吧,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我現在的睡抿很好,彆說盼兒的藥繕堪比人參,我感覺一日比一日好,你的氣色也好了許多。”
明夫人本已經要躺下,又坐直了身子:“相公,我就是覺得太好,才想著什麼時候讓老大也來調調?他那身子也就一般。
按說書院早已經放年假了,我就不明白有什麼好忙的?就非得到小年才回城?”
明山長笑起來:“書院的事多著呢,裡裡外外的,這些你不懂,我正月帶老大過來拜年,讓顧兄給他診診,總之這些我安排就好,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