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再平衡各方勢力,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賞花釣魚,可以……好好調理一下自己這身疲憊不堪的老骨頭。
想到這裡,他的思緒很自然地又回到了剛才爭論的焦點——陳知禮身上。
“這個陳知禮,倒真是個人才。”
皇帝的目光中流露出欣賞,“李愛卿和周愛卿爭得麵紅耳赤,都非他不可,倒也並非全然出於私心。
此子確有其過人之處。文武雙全,精通經濟,善斷刑獄,更難得的是年紀輕輕,既有銳氣又不失沉穩,知進退,懂分寸。”
這樣的能臣乾吏,正是太子將來所需要的股肱之臣,左膀右臂,且比太子小不了幾歲,可以跟在太子後麵幫他一生。
“嗯,等他回京的聖旨,就讓太子來下吧。”
皇帝很快做了決定,“這也算是給太子登基後的一份厚禮,一份助力。讓太子親自啟用他,更能讓其感恩戴德,忠心輔佐。”
想著陳知禮,又不免想起他那位醫術通神、尤其一手金針渡穴出神入化的嶽祖父顧四彥,還有他那個被太子和周尚書嘖嘖稱讚、譽為“天下一絕”的藥膳娘子顧氏。
“顧四彥……顧盼兒……”皇帝心動了,身體調好了,他就有可能活到八十歲,甚至更久。
“若是朕退位之後,能在需要時,有這等神醫聖手在身邊時時調理,再用那堪稱一絕的藥膳溫養著,想必這晚年的日子能舒坦不少,多享幾年清福也未可知。”
他這個年紀,又操勞過度,最是注重養生延壽的時候。
江南顧家的醫術和藥膳之名,他早有耳聞,特彆是吳清兩人,那樣的身體都被調理的如常人一般,實在是厲害。
如今被兩位重臣這麼一爭搶的陳知禮,更是勾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和渴望。
“隻是……”皇帝又微微蹙眉,“若是朕下旨召陳知禮回京,他娘子自然隨行。
可那顧四彥老先生久居江南,未必願意離鄉背井來到京城。這金針之術和藥膳之妙若是分開了,效果豈不是大打折扣?”
他可是指望靠著這兩樣寶貝好好頤養天年的。
他甚至一瞬間動過去江南微服私訪、順便讓顧家老爺子給瞧瞧的念頭,但立刻又被自己否決了。
“不行,太子剛即位,朝局即便平穩,也難免有暗流湧動。
朕若遠行,太子定然不放心,朕……也無法真正安心。”
作為父親,他深知權力交接之初的敏感與脆弱,他必須留在京城,至少在最初階段,要成為太子堅實的後盾,穩住局麵。
思前想後,皇帝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和決斷。
“既然如此,那便一道旨意的事,江南暫時不去也罷。”
皇帝嘴角露出一絲近乎狡黠的笑容,“讓太子召陳知禮回京升任要職,同時,以朕之名義,誠請顧四彥老先生入京,可以不任任何官職,隻要有需要時,能請進宮裡就行。
日後自己的身體硬朗了,他想回江南也不是不行,他從不是一個難為人的皇上。
…,再許以重利厚祿,賜以宅邸榮寵,想必顧家也不會拒絕。”
這樣一來,金針、藥膳、能臣,便可一舉三得,儘入甕中。
既為太子找到了得力助手,也為自己未來的退休生活找到了最好的健康保障。
想到這裡,皇帝心情大為舒暢,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未來悠閒愜意、身體康健的晚年生活。
他重新坐回龍椅,臉上的疲憊似乎都一掃而空。
是時候找太子談一談了,有些事就得速戰速決,四月中了,沒必要拖拖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