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信如同一帖溫潤的湯藥,緩緩滲入林曉燕乾涸的心田,撫平了連日來的焦灼與委屈。那用十元錢換來的“清淨”雖帶著屈辱的寒意,卻實實在在地將她從孫秀英無休止的撕扯中暫時剝離出來,得以將全部心神投注於新攤位的籌備。
倉庫的改造工程,在王主任時不時的“關懷”注視、趙大軍帶著兄弟們咋咋呼呼的出力、鄭工推著眼鏡的“技術指導”,以及陳默那些總是在關鍵處悄然解決的難題下,總算磕磕絆絆地收了尾。牆壁隻是粗糙地粉刷了一遍,露出深淺不一的白色;地麵仍是坑窪的水泥,窗戶是尋來的舊物,尺寸並不完全吻合,用木條仔細嵌補過。但終究是通了水電,清掃得乾乾淨淨,勉強有了個食品加工點的雛形。
最讓她懸心的營業執照,竟也迎來了轉機。王主任揣著街道那份蓋了紅章的“重點扶持對象”證明,又巧妙地將上次展銷會上領導那句模糊的“記一下”作為由頭,硬是拉著曉燕往區工商所跑了三四趟。她陪著笑臉,說著好話,幾乎磨薄了嘴皮。
那位麵容嚴肅的李科長,態度似乎不再像最初那般冷硬。他帶著人再次來複查,目光掃過雖簡陋卻明顯經過用心整改的環境,檢查了曉燕新辦下來的、墨跡未乾的健康證,又翻看了王主任帶來的一疊顧客留言大多是口述,由娟子用工整的字跡謄抄在信紙上),以及那份印著婦聯抬頭的推薦材料。最後,他沉吟片刻,終於在申請表上簽下了“原則同意,報請上級審批”幾個字。
當曉燕從工商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那張簇新的、帶著油墨氣息的硬質紙片時,她的指尖抑製不住地輕顫,幾乎托不住那薄薄的分量。
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經營者姓名:林曉燕
組成形式:個人經營
經營場所:xx區第二菜市場臨建07號庫房
經營範圍與方式:風味小吃製品零售
寥寥數行字,她反反複複看了許久,指尖小心翼翼地撫過凸起的鉛印,仿佛在確認一個易碎的夢。
這張紙,輕若無物,卻又重若千鈞。它意味著,她林曉燕,從此是一個被承認、有“身份”的經營者了!她的“林記”,不再是躲躲藏藏、見不得光的地下營生,而是可以堂堂正正掛在牆上、受律法保護的合法存在了!
淚水瞬間湧了上來,模糊了那莊嚴的國徽和清晰的字體。這一次,淚水是滾燙的,飽含著將所有艱辛與委屈都衝刷而去的釋然與激動。
“謝謝…謝謝領導…”她聲音哽咽,向著李科長和王主任深深鞠躬。
李科長臉上依舊沒什麼表情,隻沉聲叮囑:“執照拿到了,更要牢記責任。食品行當,安全衛生是天條。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往後的路,還長。”
“您放心!我們曉燕一定遵紀守法,絕不辜負組織的信任!”王主任搶著回答,臉上笑逐顏開,比她自己得了表彰還要高興。
揣著這張執照回到倉庫,曉燕覺得自己的脊背都不自覺地挺直了幾分。她特意去雜貨店,買了一個最便宜的簡易相框,將營業執照端端正正地鑲嵌進去,然後鄭重其事地掛在了進門最顯眼的那麵白牆上。那方小小的鏡框,瞬間成了這間陋室裡最奪目、最堅實的象征。
接下來是繁重的搬遷。她和娟子像兩隻勤勞的螞蟻,一點點將那個小院偏房裡的家當挪過來。趙大軍蹬著他那輛叮當作響的三輪車,負責運送麵袋、油桶等重物。
看著原本空蕩的倉庫逐漸被堆疊的麵粉袋、排列整齊的醬料缸、擦拭乾淨的灶具和操作台填滿,雖然擁擠得幾乎轉不開身,卻充滿了一種令人安心的、生機勃勃的忙碌氣息。曉燕嚴格按照那本《食品衛生常識》小冊子的要求,用石灰線粗略劃分出原料區、加工區和成品區,一切雖因陋就簡,卻也儘力做到井井有條。
然而,幾日的搬遷和整頓,意味著“林記”的生產完全停滯了。老主顧們雖表示理解,卻也難掩急切。劉叔背著手來探看過好幾次,咂著嘴念叨:“丫頭,啥時候能再吃上你那口醬?這幾天吃飯都不香了!”
更讓她心下不安的是,之前那些“國際訂單”也因此中斷。娜塔莎派來詢問的人,曉燕隻能滿懷歉意地解釋,並保證恢複供應後,品質會更為穩定。
恢複生產的那天清晨,曉燕醒得格外早。天光未亮,她便已站在那台用舊木板拚湊、鋪了白鐵皮的操作台前。她深吸一口混合著麵粉和清潔劑氣味的空氣,仿佛在進行一個莊嚴的儀式。
劃燃火柴,點燃煤爐,幽藍的火苗“噗”地一聲竄起,歡快地舔著鍋底。她舀出雪白的麵粉,注入清冽的井水,雙手開始用力揉按。這一次,她的心境截然不同。不再是當初為了躲避追趕的倉皇狼狽,也不是前段時日被訂單驅趕著的焦頭爛額。她的動作沉穩而專注,心中回響著的,是母親那句樸素的叮囑——“好好吃飯”。
第一鍋餅在鏊子上烙得金黃,邊緣微微翹起,散發出誘人的焦香。第一桶粥在鍋裡咕嘟著,米粒開花,米油濃厚。第一缸重新開啟的醬料,鹹香醇厚的氣息瞬間彌漫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記”,在這個獲得正式身份的清晨,重新升起了溫暖而熟悉的炊煙。
娟子用力吸著鼻子,眼睛亮晶晶的:“曉燕姐!是咱們的味兒!一點沒變!”
曉燕臉上綻開笑容,用刀切下一塊熱氣騰騰的餅,抹上厚厚一層醬,遞給娟子:“來,嘗嘗咱們新家的第一口飯。”
娟子接過,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燙得直嗬氣,卻滿足地眯起眼:“嗯!好吃!比以前還香!”
曉燕自己也掰下一小塊,放入口中慢慢咀嚼。餅還是那個餅,醬還是那個醬,或許是因為心境不同,她竟品出了更豐富的層次——有創業的苦澀,有堅持的韌勁,更有此刻破土而出的希望與踏實。
老主顧們陸續循著香味找來,看到牆上那醒目的執照,無不驚訝讚歎,送上真誠的祝福。
“行啊曉燕!這下算是端上鐵飯碗了!”
“好好乾!咱們就認你這口地道味兒!”
“有了這‘護身符’,往後可算能安心了!”
小小的倉庫裡,第一次充滿了如此輕鬆而真摯的歡聲笑語。
曉燕手腳麻利地招呼著客人,收錢找零,臉上始終帶著明朗的笑意。望著眼前這忙碌而充滿生氣的景象,她忽然對母親信中那句“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是講味道的地方”有了更深切的體悟。這個簡陋的倉庫,或許還算不上一個真正的家,但它因這食物的香氣與人情的暖意,正一點點凝聚出“家”的輪廓。這裡是靠她雙手掙來的立錐之地,是承載著母親味道與期望的全新起點。
下午,陳默下班時,腳步在倉庫門口略有停頓。他的目光掠過牆上那方醒目的執照,落在曉燕忙碌卻煥發著光彩的側臉上,並未進屋,隻幾不可查地點了點頭,唇角似乎有極淡的弧度一閃而過,隨即轉身離去。
曉燕瞥見了那抹熟悉的身影,心頭微暖。這個沉默寡言的男人,總在她需要時,以他獨特的方式,給予最關鍵的支撐。
夜色籠罩下來,喧鬨散去。曉燕沒有急著離開,她獨自坐在倉庫裡,就著那盞昏黃的電燈,望著牆上的執照,望著眼前尚待完善的一切,心中充滿了久違的平靜與力量。
她知道,執照隻是一個開端。穩定品質、開拓銷路、應對競爭、管理這微小的產業……前路依然布滿挑戰。
但此刻,她心中已無懼意。
她打開小木箱,取出母親的食譜,輕輕放在操作台上。油紙包裹的冊子安靜地躺在那裡,仿佛母親正溫柔地凝視著她。
“媽,”她在心裡輕聲說,“我有自己的地方了。我會好好吃飯,也會好好做吃食。我會讓‘林記’的味道,被更多人記住。”
窗外,月色清冷,倉庫內還縈繞著麵粉、油脂與醬料混合的、獨屬於生活的氣息。
這氣息,是奮鬥的味道,是希望的味道,也已然帶上了——“家”的溫度。
喜歡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請大家收藏:()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