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小年。空氣裡彌漫著糖瓜和爆竹燃放後的淡淡煙火氣。展銷會終於在一片喧囂中落下了帷幕。“林記”上下人困馬乏,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打了一場勝仗後的疲憊與喜悅。
初步盤點的結果令人振奮:十天展銷會的銷售額,幾乎抵得上平時小半年的營收。更重要的是,“林記”這個牌子,通過這次政府搭台的大場麵,真正在市民心中紮下了根,不再僅僅是街坊鄰裡口耳相傳的那個“好吃的老字號”,而是上了電視、被市領導肯定過的“名優產品”。
然而,成功的喜悅還沒捂熱,現實的挑戰便接踵而至。展銷會透支了工廠大部分的庫存和產能,而年關真正的銷售高峰——春節前的最後一周采購潮——才剛剛開始。各個經銷商、供銷社的催貨電話幾乎打爆了“林記”那部乳白色電話機,王胖子守著電話,嗓子啞得幾乎說不出話,隻能用筆在紙上飛快地記錄訂單。
生產壓力空前巨大。車間裡,原有的工人已經連續加班多日,疲憊不堪。臨時招募的人手技能生疏,效率低下,李師傅盯在生產線旁,急得嘴角起了一圈燎泡,吼聲在整個車間回蕩:“火候!火候差了半分!這鍋酥脆度就不夠!重來!”沈靜則帶著她的本子和溫度計,穿梭在各個關鍵工序點,試圖用數據化的標準來穩定大批量生產下的質量波動,但麵對人困馬乏的現狀和傳統工藝本身的變量,她的方法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曉燕坐鎮辦公室,麵前攤著生產報表、原料庫存單和雪花般飛來的訂單,眉頭緊鎖。擴產,迫在眉睫,但錢從哪裡來?展銷會的回款需要時間,而購買新設備、租賃臨時廠房、支付更多的工人工資和加班費,都需要真金白銀的現金。她第一次深切地體會到“資金鏈”這三個字的沉重分量。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進來的是蘇望卿教授。展會結束後,曉燕如約接他來廠裡參觀過幾次,蘇教授對“林記”的傳統工藝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幾天幾乎天天泡在車間裡,拿著本子記錄,時不時和李師傅、沈靜交流幾句。
“林董事長,忙著呢?”蘇教授和氣地打招呼,手裡還拿著個剛出鍋的、有點歪歪扭扭的酥餅,顯然是車間學徒的練習作品。
“蘇教授,您快請坐。”曉燕連忙起身讓座,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
“我看車間裡忙得腳不沾地,訂單很多吧?這是好事啊。”蘇教授坐下,把手裡的酥餅放在桌上,“不過,我看李師傅和沈博士都挺累的,特彆是李師傅,年紀大了,這麼連軸轉,身體怕吃不消。”
“是啊,”曉燕歎了口氣,“訂單是多了,可生產跟不上,我心裡急得像火燒一樣。”
蘇教授推了推老花鏡,慢條斯理地說:“我這兩天觀察,也在跟李師傅聊。咱們的點心,好吃在手工和火候,但大規模生產,全靠老師傅盯著,確實不是長久之計。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你看……”
他頓了頓,繼續說:“比如說這開酥,關鍵在油溫麵和油酥麵的比例和折疊次數。能不能設計一種半機械的輔助工具,不是完全取代手工,而是把最費力、最重複的部分簡化一下,讓老師傅能把精力更多放在最關鍵的火候掌控和最終整形上?我退休前帶學生做過一些簡單的食品機械改良草圖,或許可以找出來看看,有沒有能借鑒的地方。”
曉燕的眼睛亮了一下。這倒是個思路!完全自動化不現實,但適當的工具改良,或許真能緩解眼前的困境。她立刻說:“蘇教授,您這想法太好了!隻要能提高效率,保證質量,我們都願意嘗試!需要什麼材料,您儘管說!”
“好,好,我回去就找找那些舊圖紙。”蘇教授見自己的建議被采納,也很高興,“另外,我看沈博士那個標準化的工作,方向是對的。大批量生產,穩定性是第一位的。有些老經驗,確實可以用數據把它固定下來,這樣就算李師傅不在,基礎的品質也能有保證。”
送走蘇教授,曉燕的心情稍微輕鬆了一些。技術上的改良或許需要時間,但至少看到了一個努力的方向。然而,資金的壓力依然如影隨形。
傍晚,她硬著頭皮,帶著整理好的財務報表和訂單合同,去了趟開戶的工商銀行信貸科。信貸科的辦公室牆壁上還掛著“支援國家建設”的舊標語,但辦事人員的態度卻帶著市場經濟初期的審慎甚至冷淡。
接待她的信貸員是個三十多歲的男人,穿著銀行統一的西裝,聽完曉燕的貸款申請和抵押主要是廠房和設備)意願後,翻了翻材料,語氣平淡:“林廠長,你們‘林記’最近名聲是挺響。不過,私營企業貸款,尤其是這種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比較嚴。你們這抵押物估值不高,而且……快到年底了,信貸規模也緊張。”
一番程式化的問答後,對方讓曉燕回去等消息,但曉燕從對方的態度裡,已經讀出了希望渺茫。這個年代,私營企業想從銀行獲得貸款,遠非易事。
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出銀行大門,寒冷的北風刮在臉上,像刀子一樣。街上張燈結彩,準備年貨的人們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悅,更反襯出曉燕內心的焦慮和孤獨。難道剛剛打開的局麵,就要被資金卡住脖子嗎?
回到空蕩蕩的家,冷鍋冷灶。曉燕懶得做飯,泡了一包華豐三鮮伊麵,這就是她的晚餐。電視裡放著熱鬨的聯歡晚會彩排新聞,她卻一點也看不進去。她走到書桌前,下意識地拉開抽屜,裡麵放著陳默那本泛黃的、記錄著點心配方和零星設想的筆記本。
她輕輕摩挲著粗糙的紙頁,仿佛能從中汲取力量。“陳默,”她低聲自語,“要是你在,你會怎麼辦?”筆記本沉默著,但那個男人堅韌、樂觀的影子,卻在她心中漸漸清晰起來。
不能放棄。一定有辦法。她想起展銷會上那些主動遞來名片的供銷社經理,想起幾個表示過合作意向的個體批發商……或許,可以嘗試一下預售?或者,找找那些剛開始出現的民間借貸?雖然利息高,風險大,但或許是解燃眉之急的唯一辦法?
喜歡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請大家收藏:()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