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是縣供銷社分管副食品的老趙,算是“林記”多年的老交道了。往年這時候,他總要來廠裡轉轉,為年後的供貨打個底。可自打黃永發使了絆子,縣裡各家鋪子對“林記”都避之不及,老趙也有陣子沒露麵了。今兒個突然上門,倒讓曉燕有些意外。
老趙還是那副圓滑世故的模樣,穿著半舊的藍色中山裝,腋下夾著個鼓囊囊的黑色人造革公文包,進門先遞煙,臉上堆著恰到好處的笑:“曉燕廠長,忙著呢?有些日子沒見了,廠子裡……都還好?”
曉燕心裡跟明鏡似的,知道他這是探口風來了。她沒接煙,隻客氣地讓了座,倒了杯白開水。“勞您惦記,還湊合。”她語氣平淡,聽不出喜怒。
老趙自己點了煙,吸了一口,煙霧繚繞中,那雙精明的眼睛在曉燕臉上掃了掃,又狀似無意地打量了一下略顯空蕩的辦公室。“聽說……前陣子,你們在省城,鬨出不小動靜?還得了公家的扶持?”
消息傳得倒快。曉燕不動聲色:“都是上級領導關心,廠子裡自己也得爭氣。”
“那是,那是!”老趙連連點頭,話鋒卻是一轉,“不過啊,曉燕,這做生意,光有上頭扶持,有時候也未必夠。還得看市場,看人脈,看……路子。”他拖長了尾音,像是在掂量著什麼。
曉燕沒接話,隻靜靜地看著他。
老趙見她不上套,便往前湊了湊,壓低了些聲音:“我今兒來,也不光是串門。有個朋友,從南邊過來的,做貨棧生意,規模不小,聽說咱們縣裡‘林記’的點心有點名氣,特意托我問問,有沒有興趣……見個麵,聊聊?”
南邊來的?貨棧生意?曉燕的心猛地一跳。剛走了一個黃永發,這又來了一個?她下意識地就想拒絕,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眼下“林記”正處在十字路口,多聽一聽,多看一看,總沒壞處。萬一……萬一這次不一樣呢?
她沉吟了一下,問道:“不知您這位朋友,是哪路神仙?又想跟俺們聊啥?”
老趙見她沒一口回絕,臉上笑容更盛:“這位老板姓高,叫高文遠。人家那貨棧,叫‘南北貨棧’,在鵬城、珠城那邊都有分號,專做南北特產流通,路子廣得很!人家可不是黃永發那種玩資本空手套的,是實打實做渠道的!人家看重的是你們‘林記’這老牌子和地道手藝,想看看,有沒有機會,把你們的點心,往南邊鋪一鋪。”
往南邊鋪?實打實的渠道?曉燕的心不由得動了一下。這聽起來,似乎比黃永發那套“注資控股”要實在些。可吃一塹長一智,她也不敢輕易相信。
“高老板……人現在在縣裡?”
“在!就住在縣委招待所。”老趙連忙道,“人家很有誠意的,就等您一句話。”
曉燕思忖片刻,點了點頭:“成。那俺就見見。時間地點,您安排。”
送走了老趙,曉燕獨自在辦公室裡坐了很久。這突如其來的會麵,像投入死水潭的又一顆石子,讓她本就紛亂的心緒,更加起伏不定。這個高老板,是福是禍?是真看重“林記”的實在,還是又一個披著糖衣的陷阱?
她沒把這事立刻聲張,隻悄悄跟沈技術員通了個氣。沈技術員一聽,倒是很積極:“曉燕,如果是正經的渠道商,那對咱們打開市場太有幫助了!尤其是南方市場,消費能力強,如果能進去,咱們的資金壓力就能大大緩解!見見無妨!”
兩天後,在老趙的安排下,曉燕在縣委招待所一間還算雅致的會客室裡,見到了這位“南北貨棧”的老板,高文遠。
高文遠約莫四十出頭年紀,身材不高,微微發福,穿著一身質地考究的深灰色西裝,沒打領帶,襯衫領口隨意地敞著。他臉上總是帶著三分笑意,眼神卻不像黃永發那般銳利逼人,反而透著股生意人特有的圓融和精明,像是一塊被歲月磨滑了的卵石。他說話帶著些江浙一帶的口音,語速不快,卻邏輯清晰。
“林廠長,久仰久仰!”高文遠熱情地伸出手,與曉燕輕輕一握,力道適中,“早就聽說清源‘林記’的點心是一絕,可惜一直無緣得見。這次托老趙的關係,總算能跟林廠長當麵請教了。”
他的客氣,不像偽裝,讓曉燕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了些。“高老板太客氣了,俺們小門小戶,當不起‘請教’二字。”
落座後,高文遠也沒繞太多彎子,直接從隨身帶的公文包裡拿出幾份彩印的產品圖冊和市場分析報告,遞給曉燕。“林廠長,您看看。這是我們‘南北貨棧’目前主要經銷的一些產品,以及我們對南方幾個主要城市休閒食品市場的初步分析。”
曉燕接過圖冊翻看著,裡麵大多是些包裝精美、看起來就很“洋氣”的餅乾、糖果、蜜餞,也有少數幾樣打著“傳統”、“手工”旗號的糕點,但那樣子和“林記”的樸拙大相徑庭。
高文遠在一旁解釋道:“南方市場,尤其是年輕消費群體,追求新奇、時尚,對包裝和品牌形象很看重。不過,近兩年,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開始回歸傳統,追求健康、自然的‘古早味’。我們認為,‘林記’這樣有曆史、有手藝、用料實在的老牌子,在這方麵,有獨特的優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話鋒一轉,指向曉燕帶來的那幾樣“林記”點心樣品:“當然,優勢要轉化為市場,也需要適當的……嗯,調整和提升。比如包裝,需要更符合現代審美和便攜需求;比如口味,可以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基礎上,適當考慮南方偏清淡、微甜的偏好;再比如,”他拿起一塊“如意雲紋酥”,“造型很彆致,但如果能再小巧一些,更適合作為茶點、零食,銷量可能會更好。”
他說的這些,不像黃永發那般空泛畫餅,而是切切實實從市場角度出發的建議,有些甚至和沈技術員之前的設想不謀而合。曉燕聽著,心裡對他的戒備又減了三分。
“高老板的意思俺明白。”曉燕放下圖冊,看著高文遠,“可俺們‘林記’就這麼大攤子,人手、資金都有限,真要按您說的調整,怕是力不從心。而且,俺們最看重的,就是這點心的本味和實在,有些東西,怕是……變不得。”
高文遠笑了笑,身體微微前傾,語氣誠懇:“林廠長,我理解您的顧慮。我們‘南北貨棧’尋求合作,不是要改變‘林記’的根本。恰恰相反,我們看中的,就是您這份‘本味和實在’。我們要做的,是幫您把這‘實在’的好東西,用更適合現在市場的方式,推廣出去,讓更多人認識它,接受它。”
他頓了頓,拋出了具體的合作方案:“我們可以采取代銷或者經銷的方式。我們負責市場開拓、渠道建設、品牌宣傳,你們負責按我們的訂單要求生產。首批我們可以簽訂一個保底的采購量,預付部分貨款,幫助你們周轉。後續,根據市場反饋,我們再共同探討產品改良和深入合作的可能,比如技術升級,甚至合資建分廠,都不是不能談。”
代銷?保底采購?預付貨款?
這幾個詞,像帶著魔力,一下子擊中了曉燕心中最柔軟、最焦慮的地方。這幾乎是眼下“林記”能想到的、最理想也最穩妥的合作方式了!既能借助對方的渠道打開市場,又能保住生產的自主權,還能緩解資金壓力!
曉燕的心,不受控製地狂跳起來。她強迫自己冷靜,不能輕易被這誘人的條件衝昏頭腦。
“高老板的方案,聽著是挺實在。”曉燕斟酌著詞句,“不過,這事兒關係重大,俺得回去跟廠裡的老師傅們,還有大夥兒商量商量。而且,俺們這點心,有些……有些自身的問題,怕是還得先解決了,才好大規模往外鋪。”
她隱晦地提到了穩定性和保質期的問題。
高文遠似乎並不意外,點了點頭:“這個自然。合作是雙向選擇,慎重是應該的。至於您說的問題,”他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我們既然看重‘林記’,自然也做過一些功課。有時候,問題換個角度看,或許也是機遇。我們可以安排我們的技術人員,過來交流一下,或許能提供些不同的思路。”
從招待所出來,曉燕站在初春還有些寒意的風中,心裡像是開了鍋的水,翻騰不休。高文遠這個人,和他提出的合作方式,像是一道突然照進迷霧的光,讓她在十字路口,似乎看到了一條隱約可行的路徑。
可這條路,真的平坦嗎?這高文遠,真的像他表現的那麼可靠嗎?
她回頭望了望那座氣派的招待所小樓,心裡那剛剛升起的希望,依舊帶著一絲小心翼翼的審慎。
喜歡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請大家收藏:()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