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逝者長歌_乾元天命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乾元天命 > 第22章 逝者長歌

第22章 逝者長歌(2 / 2)

推荐阅读:

趙宸極其緩慢地抬起右手。那隻手藏在深色袖口下,在火光映照下依舊透出一種不正常的玉白,其上覆蓋的灰白色霜層似乎又凝厚了一分。他探手,沒有去拿那沉重的鐵錘或鑿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指尖,極其緩慢地,點在了冰冷粗糙的花崗岩表麵最中心的那個位置。

然後,頓住。

高朗微微皺眉,心提到了嗓子眼。老王頭渾濁的眼珠也疑惑地轉動了一下。小栓子把臉埋進抱著她的伸長肩窩裡,又忍不住側過頭偷偷看。

趙宸合上了眼睛。額頭被火光和寒氣蒸騰出細密的冷汗,又瞬間被風吹乾,留下冰涼的痕跡。體內的冰針在這一刻瘋狂攢刺,幾乎要將他心脈凍結!喉頭腥甜的鐵鏽味濃得讓他窒息!他需要凝聚意念!去對抗那股源自自身、又被戰場血戾引動的冰寒反噬!去對抗這焚燒數萬袍澤帶來的靈魂灼痛!

幾息之後。

那點在石麵上的手指,猛地一屈!指關節在巨力壓迫下發出清晰的脆響!指甲邊緣瞬間迸裂!一絲溫熱的鮮血混著濃烈的寒氣從他指端湧出!就在那鮮血沁入粗糙石麵紋理的瞬間!

嗤——!!

一聲極其刺耳、如同精鋼刮過骨頭的銳響!

趙宸的指尖帶著那滴滾燙的血,裹挾著一股凝聚到極致、比精鋼鑿尖更銳利精純的冰寒之力,猛地劃破冰冷的空氣!

指如鐵鑿!血為刻痕!

以點落的中心為起筆,堅硬的花崗岩在他指下如同酥脆的鬆木!竟被他那裹挾著精純冰寒之力的指尖硬生生犁開一道深刻如指節、邊緣整齊平滑得如同被刀削斧劈的長長凹槽!

石屑紛飛!火花迸現!卻不是熱的火花,而是冰冷的冰晶粉塵如同霧氣般濺開!刺鼻的岩石粉末氣息中混合著濃鬱的血腥氣和他周身逸散出的刺骨寒氣!

一筆!

刻向石麵左下!

沉重的、帶著無儘悲愴殺伐之意的筆鋒!

力透千鈞!

在所有人驚愕的目光注視下,他僵硬的手指拖著那道不斷湧出鮮血又瞬間被寒氣凍成暗紅色薄冰的刻痕,堅定不移地在冰冷的石麵上勾畫!每一筆都伴隨著刺耳的刮擦聲和指骨與堅岩劇烈摩擦的咯咯悶響!那聲音聽得人牙酸齒冷!那不是刻石,是硬生生以血肉指骨在與頑石做不死不休的角鬥!

一個巨大的、飽蘸著鮮紅血跡和冰冷寒氣的篆體大字在石麵上緩緩成形!

“英”!

當最後一筆,那向上挑起的、如同不屈戰戈般帶著銳利鋒芒的“人”字旁收筆時!

嗤啦!

趙宸指尖在巨大的壓力和劇烈的摩擦下徹底崩裂!指甲翻卷!一小片染著血絲的薄薄甲片帶著皮肉飛了出去!露出底下森森白骨!一股更加洶湧的鮮血湧出!瞬間染紅了冰冷的石麵!也染紅了他冰白的手指和那新刻下的“英”字起筆處!暗紅的血液在寒氣裡迅速凝結!

趙宸猛地收回手,那隻傷了指端的右手藏進袖中,劇烈地顫抖著!額角的冷汗浸透鬢發!臉頰上的肌肉因劇痛而微微抽搐!他強壓下喉頭翻湧的血腥,冰冷的目光隻在那染血的“英”字上停留了一瞬。

這碑……隻刻了首字。但這“英”字碑文,必以熱血寫就!

“以血為墨……為刀……”老王頭看著那石麵上刺目又冰冷的血字,喉嚨裡又擠出低啞的、意義不明的抽噎。

高朗看著那巨大的染血“英”字,隻覺得一股滾燙的熱流從腳底板直衝腦門,混雜著無邊的慘烈和悲憤!他猛地抓起地上那巨大的鐵錘,狠狠砸在旁邊一塊準備好的碑身粗石上!火星四濺!“兄弟們!英魂不滅!”

就在這激憤的呐喊尚未落定!

趙宸的視線卻猛地釘在了鐵牛那堆尚未燃儘、仍在熊熊燃燒的巨大火堆旁——鐵牛身上蓋過的那塊沾滿汙血的破爛裹屍布被火焰的高溫舔得向上卷起一角!

在裹屍布卷起的最裡層!被汙血浸透又凍硬的角落裡!

一枚灰白不起眼的硬木疙瘩!正被那破布殘留的邊緣掛住了一角皮繩!露了出來!那形狀、那大小!那被木柴灰燼映出的隱約粗糙紋理,分明與自己之前在關下、從那放冷箭的狄戎射手身上扯下來的那枚刻著邪眼的木疙瘩一模一樣!

這東西怎麼會纏在鐵牛的裹屍布裡?!是廝殺時沾染無意帶上?還是……

一股遠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冰冷邪惡的不祥預感,如同一隻剛從地底爬出的惡鬼之手,猛地攫住了趙宸的心脈!

體內被暫時壓製的狂暴寒氣在這新的刺激下轟然爆發!他眼前驟然一黑!

也就在這心神劇震的瞬間!

“啾啾——!”

一聲短促細微、帶著點怪異的夜梟啼鳴,不知從遠處哪片廢墟的風雪暗影深處,極其突然地傳來!聲音不高,卻像針一樣刺穿了哀嚎和火焰的咆哮!直直鑽進趙宸因為邪眼再現而掀起驚濤駭浪的腦海裡!

他猛地抬頭!目光如電!循聲望去!

隻見遠處甕城塌陷的廢墟牆根下,一堆半塌的木料磚石陰影間,一雙圓溜溜、在火光跳躍下閃著詭異淡金光芒的眼睛,一閃而沒!

喜歡乾元天命請大家收藏:()乾元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