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風帶著清晨的涼意,掠過無邊無際的草甸,將遠處的雲絮吹得像流動的棉絮。林越站在部落東側的空地上,手中握著一把鐵木製成的木劍——這是郭靖特意請部落鐵匠阿古拉打造的,劍身用三年生的黑鐵木削製,比尋常鐵劍輕三成,卻保留了劍脊的弧度,握柄處纏著防滑的羊皮繩,虎口貼上去剛好能卡住,最適合快劍練習時的高頻揮動。他望著眼前開闊的草原,目光漸漸銳利起來,丹田中的氣感像溫水般輕輕流轉,順著右臂經脈緩緩湧向手腕,為即將開始的練習預熱。
自突破內功境界後,林越總覺得體內有股力量急於釋放——以往練墨氏快劍時,氣感隻能勉強支撐劍招,如今氣感貫通全身,連指尖都能清晰感知氣流的脈動。尤其是想起墨氏快劍“快、準、狠”的要義,更是按捺不住想要一試:中原山林樹木叢生,劍招揮到一半總被枝椏阻礙,而草原像鋪展開的綠毯,連視線都能望到十裡之外,正好能讓快劍的“速”與“闊”發揮到極致。
“墨氏快劍講究‘以快破巧,以速製敵’,首要在‘腕力’與‘身法’的配合,氣感要像纏在劍上的絲線,既不能斷,也不能緊。”林越輕聲默念墨氏劍譜中的要義,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屈,木劍斜指地麵,劍尖輕輕點在草地上,壓出一個微小的凹痕。他深吸一口氣,丹田氣感驟然下沉,再猛地向上湧向右臂——手腕快速轉動的瞬間,木劍劃破空氣,發出“咻”的輕響,劍影在晨光中留下一道模糊的弧線,連草葉都被劍風帶得向後倒去。這是墨氏快劍的起手式“墨影初現”,以往他需1.2秒才能完成整個動作,今日氣感順著腕骨流轉,像給手腕裝了“助力軸”,竟隻用了0.9秒,劍速快得連自己都微微驚訝。
他踩著草原鬆軟的泥土,身形隨劍招移動——氣感順著經脈流至雙腿,腳掌貼地時,能清晰感受到泥土的彈性,每一步都像踩在彈簧上,既穩又輕。以往練習快劍時,總因身法跟不上劍速,導致“連星斬”接“破風式”時出現卡頓;如今內功貫通全身,氣感像無形的絲線,牽引著身體與劍招同步:手腕轉動時,腰腹氣感隨之發力,帶動劍身更快橫掃,連腰間的道袍都被氣流鼓得微微飄動;腳步騰挪時,腿部氣感輕輕推送,讓身形在草甸上靈活穿梭,腳下的青草隻被踩彎,卻未折斷半根——這是“氣感護形”的效果,以往他練半個時辰就會磨破鞋底,如今走得再快,腳掌也沒有絲毫不適。
“嗤——嗤——嗤——”木劍連續劃過空氣,發出密集的破空聲,像有隻無形的手在快速撥弄琴弦。林越施展出“墨氏快劍?連星斬”,劍招如流星墜地,一劍接一劍向身前的草垛刺去——那草垛是他提前紮好的,上麵插著十根彩色的羽毛,紅、藍、黃三色交替排列,最遠處的羽毛距他足有兩米。以往練習時,他最多能在3秒內擊中5根羽毛,還總因劍速太快偏離目標;今日氣感順著劍身流轉,指尖能清晰感知木劍的軌跡,劍招落下時像被精準校準過:3秒內,木劍先後點中8根羽毛,每根羽毛都從根部被劍風切斷,輕輕飄落在草地上,草葉僅輕微晃動,卻未被劍風刮斷半片。
草原的風似乎也在為他助力——風從左側吹來,正好順著劍招揮動的方向,減少了空氣對劍身的阻力。林越越練越投入,氣感在經脈中快速流轉,從右臂到腰腹,再到雙腿,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每一次劍速加快,氣感就隨之增強,連丹田都像“蓄水池”,不斷為劍招輸送能量;每一次身法騰挪,氣感就愈發順暢,連呼吸都與劍招節奏同步——吸氣時劍招收回,呼氣時劍招刺出,像草原的潮汐般規律。他施展出“墨氏快劍?破風式”,木劍猛地向前刺出,劍速快得幾乎看不見劍身,隻留下一道殘影,前方半米內的草葉被成片割倒,切口整齊如刀削,連斷口都泛著淡淡的光澤。
“以往這招‘破風式’,劍速隻能達到每秒3次揮動,今日竟能到每秒4次!”林越心中一喜,停下動作查看木劍——劍身因高速揮動微微發熱,握在手中能感受到輕微的震動,卻沒有絲毫晃動。這是內功加持下“力與速”平衡的結果:以往僅靠腕力揮劍,劍速越快,劍身越容易抖;如今氣感像“穩定器”,順著劍脊流轉,連最輕微的抖動都被抵消。他想起墨氏劍譜中記載,戰國時期的墨氏弟子練此劍招,需十年苦修才能達到每秒3.5次的劍速,且必須用鐵劍才能保證威力;而他借助內功與草原地形,用木劍就突破了這個上限,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成就感。
接下來的半個時辰,林越反複練習墨氏快劍的基礎招式,從“墨影初現”到“連星斬”,再到“破風式”,每一招都在氣感的加持下不斷提速、優化。他還發現一個意外收獲:草原的開闊不僅讓劍招舒展,還能讓他更清晰地感知劍風的流向——通過調整劍招角度,讓劍身與風向形成30度夾角,能進一步降低空氣阻力。比如“破風式”,原本需要八成氣感才能達到每秒4次的劍速,如今借助風力,隻需六成氣感,劍速反而能提升到每秒4.2次,氣感消耗減少了四分之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午的陽光灑在草原上,林越額頭上的汗水順著臉頰滑落,滴在草地上,瞬間被乾燥的泥土吸收。他卻絲毫沒有疲憊感——丹田中的氣感依舊充沛,流轉速度比清晨更快,右臂因持續揮劍微微酸脹,卻在氣感的滋養下快速緩解,連肌肉的酸痛都變成了“酸脹的舒適感”。他握著木劍,再次施展出“連星斬”:這一次,他將氣感集中在手腕的“陽池穴”,那裡是氣感流轉的關鍵節點,氣感彙聚後,手腕轉動速度瞬間提升——劍招快得形成一片劍幕,3秒內竟擊中了草垛上所有10根羽毛,劍速達到了每秒4.5次,比練習之初提升了近一倍,連最遠處的黃色羽毛都被精準點中,沒有絲毫偏差。
就在這時,眼前的麵板彈出淡藍色提示,詳細記錄墨氏快劍的恢複進度與能力提升,每一個數據都對應著具體的練習效果:
【檢測到宿主在草原開闊地形練習墨氏快劍,完成“快劍內功地形”三維適配,劍速與敏捷顯著提升!
墨氏快劍技能:
進度恢複:入門18.7→熟練20.1+1.4),核心突破點:
劍速提升:基礎劍招“墨影初現”完成時間從1.2秒縮短至0.9秒提升25),“連星斬”每秒劍招次數從3次提升至4.5次提升50),“破風式”劍速超越戰國時期墨氏弟子平均水平戰國時期最高3.5次秒,當前4次秒,提升14.3);
招式銜接:劍招間卡頓時間從0.3秒縮短至0.1秒減少66.7),借助草原開闊地形,避免“劍招受阻”問題,實現“墨影初現→連星斬→破風式”無縫銜接,銜接流暢度達92此前僅70);
內功融合:氣感對劍招的加持率從30提升至55提升83.3),氣感流轉至劍身時,可減少空氣阻力15,同時增強劍身穩定性,劍招偏移幅度從±2厘米降至±0.8厘米減少60)。
威力超越:
基礎威力:木劍在快劍與內功加持下,劈砍力度從8公斤提升至12公斤提升50),可輕鬆斬斷直徑3厘米的白樺樹枝此前需15公斤力度才能斬斷,且劍身易崩口);
實戰效果:劍招“破風式”的攻擊範圍從1.5米擴大至1.8米提升20),配合草原開闊地形,可同時應對23個近身目標此前僅能應對1個),較戰國時期“單目標攻擊”的局限有顯著突破。
敏捷屬性提升:
屬性變化:6.210→6.510+0.3),具體場景表現:
身法速度:短距離10米)衝刺時間從2.1秒縮短至1.9秒提升9.5),配合快劍移動時,身形與劍招的同步率從75提升至90提升20),無“身法滯後劍招”現象此前每5招就會出現1次滯後);
反應速度:麵對突發目標如低空飛過的麻雀),劍招調整時間從0.5秒縮短至0.3秒提升40),可快速改變劍路,精準擊中移動目標此前擊中率僅50,當前達85);
腕力控製:快速揮劍時,手腕抖動幅度從±1.5度降至±0.5度減少66.7),劍招穩定性大幅提升,避免因劍速過快導致劍招失控此前每10招就會失控1次,當前無失控)。
內功與快劍融合邏輯:
氣感流轉路徑:丹田→帶脈→右臂“手太陰肺經”→手腕“陽池穴”→劍身,形成“氣劍合一”的流轉閉環,氣感在劍身末端形成0.5厘米厚的氣勁,既提升劍速減少空氣阻力),又增強劍招穿透力氣勁可穿透2厘米厚的木板);
地形適配優勢:草原開闊無遮,減少劍招空間限製劍招揮擺角度可達180度,此前山林中僅能達90度),氣感可更自由地支撐劍招舒展;同時借助風力風速3米秒),進一步降低劍招阻力,劍速額外提升10經測算,無風環境下“破風式”劍速為3.6次秒,有風時達4次秒);
與戰國時期對比:戰國墨氏弟子僅靠肉身力量練習快劍,劍速上限受限於腕力平均腕力30公斤)與體能連續揮劍100次即力竭);如今林越借助內功加持氣感可等效提升腕力至45公斤),突破肉身局限,劍速提升28.5,穩定性提升60,威力提升50,且連續揮劍300次仍無明顯力竭感。
後續提升方向:
劍招深化:學習墨氏快劍的進階招式“墨雨漫天”多目標攻擊,可同時覆蓋3米內5個目標),提升應對群敵的能力,目標將快劍進度提升至熟練30;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內功融合:進一步優化氣感流轉路徑,嘗試將氣感注入劍身內部當前僅附著表麵),目標將氣感加持率提升至70,實現“劍隨氣走,氣隨心動”的境界;
實戰檢驗:在即將到來的那達慕大會中,尋找草原武士切磋優先選擇使用彎刀的對手,檢驗快劍對短兵器的壓製效果),驗證快劍在實戰中的效果,完善劍招與身法的配合。】
林越停下練習,舉起木劍看向劍身——陽光透過淺棕色的鐵木劍身,在草地上留下一道細長的影子,劍身上還殘留著氣感的溫熱,連握柄處的羊皮繩都帶著淡淡的暖意。他活動了一下手腕,氣感順著右臂緩緩回流丹田,原本微微酸脹的肌肉瞬間恢複活力,連指關節都變得靈活起來。遠處傳來郭靖的呼喊聲,他抬頭望去,隻見郭靖牽著兩匹黑馬走來,馬鞍上掛著弓箭,手中還提著一個繡著狼圖騰的食盒。
“林兄,看你練得這麼投入,連早飯都忘了吃!”郭靖笑著將食盒遞過來,目光落在木劍上,眼神中滿是驚訝,“這木劍的劍影比昨天快多了,剛才在遠處看,都快連成一片了——看來你的墨氏快劍恢複得不錯!”
林越接過食盒,打開一看,裡麵放著溫熱的奶茶和切好的羊肉乾,還有一塊用蜂蜜醃過的奶豆腐。他拿起一塊羊肉乾放進嘴裡,鹹香的味道在口中散開,一邊嚼一邊說道:“草原這開闊地形太適合練快劍了,再加上內功加持,劍速比在中原時快了不少。你看——”他拿起木劍,再次施展出“破風式”,劍影快得幾乎連成一片,旁邊吃草的小羊羔被劍風驚動,連忙躲到三米之外,警惕地看著他手中的木劍。
郭靖看得眼睛一亮,伸手摸了摸被劍風割倒的草葉,指尖劃過整齊的切口:“這劍風都能割草了,要是配上真劍,尋常敵人根本來不及反應!”他想了想,又補充道,“那達慕大會上有不少用彎刀的武士,他們的刀法快而狠,正好能檢驗你的快劍——等大會結束,我陪你去鎮上找阿古拉,他打的鐵劍最鋒利,讓他給你打一把趁手的‘墨氏快劍’,劍身要輕,劍脊要韌,正好適合你的招式。”
林越點點頭,心中滿是期待。他望著眼前的草原,風依舊在吹,草依舊在動,卻仿佛都成了他練習快劍的夥伴——風為他減少阻力,草為他標記劍路,連陽光都為他照亮目標。他知道,墨氏快劍的恢複隻是開始,隨著內功的不斷精進和練習的深入,這門失傳的戰國快劍,終將在他手中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接下來的幾日,林越每天都會在草原上練習墨氏快劍,從基礎招式到進階技巧,一步一個腳印地恢複劍招。他還嘗試將墨氏快劍與摔跤、騎射結合:騎馬時,借助馬的速度施展“破風式”,劍招的衝擊力提升了30,連追風都習慣了他揮劍的節奏,跑起來更穩;摔跤時,用快劍的反應速度躲避攻擊,原本需要0.4秒才能避開的“絆腿摔”,如今0.2秒就能側身躲開,巴圖都忍不住稱讚:“小兄弟,你這反應比草原上的狐狸還快!”
那達慕大會的前一天傍晚,林越在草原上進行最後一次快劍練習。夕陽的金光照在他身上,將木劍染成金色,他施展出“墨影初現→連星斬→破風式”的連招,劍影在夕陽下劃出一道道金色的弧線,快得讓空氣都泛起漣漪。當最後一招“破風式”使出時,前方的草垛被劍風掃過,十根羽毛同時飄落,像一片彩色的雪花,精準地落在他身前的草地上,排成一條筆直的直線——這是他刻意練習的“劍招控物”,以往連想都不敢想,如今借助氣感,竟能輕鬆做到。
林越收起木劍,丹田中的氣感平穩流轉,敏捷屬性的提升讓他的動作更加輕盈。他知道,隨著墨氏快劍的恢複,他的武學體係越來越完善:內功為根基,提供源源不斷的氣感;騎射為遠攻,可在百米外製敵;摔跤為近戰,應對貼身攻擊;快劍為突擊,用速度打破僵局——四者相互配合,足以應對各種戰鬥場景。而即將到來的那達慕大會,將是他檢驗這一切的最佳舞台。
夕陽的餘暉灑在草原上,將林越的影子拉得很長,像一條通往強者之路的大道。他握著木劍,目光望向遠方的金頂大帳,心中充滿了信心——墨氏快劍已恢複鋒芒,內功已突破瓶頸,接下來,就是在草原的競技場上,展現屬於他的武學風采。
喜歡麵板武途:港片穿行煉大羅請大家收藏:()麵板武途:港片穿行煉大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