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國棟哭笑不得:“李叔,您這條件我們實在沒法接受。我們的費用都是經過核算的,保障服務質量和品牌發展。”
老李頭眼睛一瞪:“儂這是不誠心與阿拉合作的啦!吾跟儂說,吾還收到好多品牌的加盟邀請,就看誰更有誠意!”說著,從包裡掏出一遝厚厚的資料,在史國棟麵前晃了晃。
接下來的日子,老李頭開啟了“死纏爛打”模式。每天準時出現在辦公室,不是挑底料配方的毛病,就是質疑培訓流程。有一次,他甚至帶著自家炒的火鍋底料來,非要史國棟嘗嘗,還一臉得意:“看看,阿拉這底料不比儂拉的差,還能省一大筆成本!”
史國棟嘗了一口,強忍著古怪的味道,委婉道:“李叔,您這底料味道獨特,但和我們品牌的定位不太相符。而且食品安全和標準化生產很重要。”
老李頭卻不樂意了:“吾炒了幾十年菜,還能不懂?儂拉就是想多賺阿拉的錢!”
直到有一天,史國棟主動約老李頭去參觀已經開業的加盟店。看著店內火爆的生意,顧客們對口味讚不絕口,老李頭終於沉默了。
史國棟趁機說:“李叔,品牌的價值和標準化運營,才是長久賺錢的關鍵。我們可以根據您的實際情況,在營銷支持上給些傾斜,但基礎的費用真不能少。”
老李頭摸著下巴,猶豫許久:“那……能不能送吾半年的營銷策劃服務?”
史國棟笑著點頭:“看著儂這麼的有加盟誠意,這個可以的啦,但儂得嚴格遵守加盟協議。”史國棟也學著老李頭,說起了上海普通話。
“行!就這麼定了!不過,後續有啥問題,儂可得多幫阿拉的忙啦!”老李頭終於哈哈大笑著,爽快地簽了合同。
走出辦公室,老李頭還不忘叮囑:“史總,儂可彆坑我這老頭子啊!”史國棟哭笑不得地應下,心裡卻鬆了口氣。這場詼諧又曲折的加盟拉鋸戰,總算落下帷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天,當史國棟踏入浦東新區陸家嘴的寫字樓時,玻璃幕牆折射的陽光刺得他眯起眼。約好的加盟商林曼麗身著剪裁利落的職業套裝,將平板電腦往會議桌上一推,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財務模型讓他瞳孔微縮。
“史總,阿拉算過了。”林曼麗指尖劃過屏幕,“按貴司標準加盟費,回本周期需要18個月。但如果把培訓周期從15天壓縮到7天,阿拉能省下20萬人工成本,同時將店麵麵積從200平縮減到150平,租金每月再省5萬。”
史國棟喉嚨發緊:“林總,培訓時間縮短會影響服務質量,店麵太小可能影響顧客體驗。”
“所以阿拉準備了第二套方案。”林曼麗嘴角勾起狡黠的弧度,調出一份市場調研報告,“浦東新區年輕白領占比68,儂拉更注重出餐速度和性價比。阿拉建議推出‘午市單人套餐’,將魚羊鮮火鍋拆分成小份快餐形式,這樣翻台率能提高3倍。但作為交換,總部底料必須按進貨量階梯式降價。”
史國棟還未開口,林曼麗又甩出第三份文件:“阿拉已聯係好共享廚房,前期試營業不需要固定店麵,用外賣形式測試市場。如果數據達標,再轉為實體加盟。這樣能把前期風險降低70。”
“林總,您的方案確實很有創意,但和我們品牌定位......”
“彆急。”林曼麗突然起身打開投影儀,播放一段視頻——某網紅火鍋店通過創意營銷三個月爆紅的案例。“史總,上海不缺好產品,缺的是會講故事的營銷。阿拉要求總部提供定製化營銷方案,比如和陸家嘴金融機構合作‘商務宴請專屬套餐’,利潤分成阿拉與儂可以再談。”
接下來的談判堪稱一場腦力拉鋸戰。林曼麗像個精密的計算器,從食材損耗率到外賣平台抽成,每個環節都算得滴水不漏。當史國棟提出統一店麵形象時,她立刻反駁:“阿拉可以保留核心元素,但門頭設計阿閏可要加入陸家嘴地標元素,吸引遊客打卡,這部分費用從廣告補貼裡抵扣的啦。”
整整8小時的談判結束,史國棟走出寫字樓時雙腿發軟。他從未見過如此“精明”的加盟商——不是討價還價的市井精明,而是建立在數據和市場洞察上的商業博弈。
三個月後,林曼麗的“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快閃店在浦東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樓下的b2重層隆重開業。開業當天,掃碼領券、打卡集讚、金融主題套餐等營銷活動讓現場排起百米長隊。史國棟站在人群外,看著電子屏上實時跳動的訂單數據,終於明白:在上海,想要站穩腳跟,不僅要守住品牌底線,更要學會以上海人這樣精明的商業頭腦共舞。
史國棟攥著被汗水浸濕的合同,站在崇明島潮濕的海風裡,對麵的加盟商趙德海正用竹竿敲打著養殖塘邊的塑料網:“史總,在崇明開店得入鄉隨俗。你這底料辣得嗆人,島上老人根本吃不了,得改成海鮮白湯鍋底。”
“趙叔,我們的魚羊鮮是核心賣點是麻辣老火鍋,但阿拉也有白味的湯鍋底呀......”
“賣點能當飯吃?”趙德海猛地轉身,塘裡的鱸魚撲騰起水花,“寶山區那家店我也盤下來了,市區年輕人愛辣,可崇明得做清淡!底料配方不改,兩家店都彆想簽!”
談判陷入僵局。史國棟連夜走訪崇明老街,發現本地宴席確實以清蒸魚蝦、本幫紅燒肉為主,他過去試吃了幾家,不得不說,這些老店的白味的確比自己推出來的白味湯鍋更加鮮美。他咬咬牙,帶著研發團隊在一位戰友所開的漁家樂後廚熬煮學習了三天,終於對原調料中加入蟹粉、文蛤,調製出了“三鮮養生湯鍋”,史國棟馬上安排上海片區分公司進行推廣的市場化。可趙德海又拋出新難題:"裝修不能用儂的川渝紅燈籠,阿拉得掛蘆葦燈,桌椅全換成上海式老船木!"
轉戰寶山區時,更大的挑戰接踵而至。趙德海指著商場負一層的拐角鋪位:“就這兒,租金便宜。但儂得給阿拉部門個主意,保證每天給我拉500個客流,不然加盟費得退一半。”史國棟盯著狹窄的通道和低矮的天花板,強壓下皺眉的衝動:“趙叔,這個位置......”
“彆廢話!”趙德海掏出一疊打印資料,“我研究過了,隔壁奶茶店搞第二杯半價火得很。儂拉的火鍋也得搞"工作日1元吃魚片",再和健身房合作發優惠券。做不到就彆怪我毀約!”
史國棟的營銷和創意團隊連續兩周不眠不休,設計出“火鍋+健身”的跨界營銷方案。開業前三天,寶山區加盟分店的宣傳海報出現在周邊五家健身房更衣室,掃碼預約即可獲贈“健身能量包”。而崇明店則聯合當地民宿推出“住漁家院,享鮮味火鍋”套餐,蘆葦燈映著白湯鍋底,無意間崇明區這家加盟竟成了上海的一個網紅打卡點。
開業當天,寶山區加盟店門口排起長隊,年輕人舉著手機直播1元搶購魚片的熱鬨場景;崇明加盟店內,操著吳儂軟語的老人們圍著養生鍋頻頻點頭。趙德海摸著光溜溜的下巴,把兩杯崇明老白酒重重放在桌上:“史總,算儂有本事!但彆以為這就完了,下個月的會員充值活動,阿拉還有新點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史國棟笑著舉杯,玻璃碰撞聲混著火鍋香氣。這場跨越雙城的加盟鏖戰,讓他真正讀懂了上海生意人的精明——不是斤斤計較的算計,而是對本土市場精準到毛孔的洞察。當暮色籠罩黃浦江時,他在筆記本上寫下:每一次刁難,都是通往成功的另一條秘道。
就這樣,上海的近兩年,史國棟在經曆了無數次的危機與挑戰後,“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終於在上海站穩了腳跟。從靜安區到浦東新區,從黃浦區到閔行區,虹口區、長寧區、徐彙區、普陀區、楊浦區、寶山區、嘉定區、金山區、鬆江區、青浦區、奉賢區、浦東新區、崇明區,大上海的16個區,每個區都有了好幾家"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的身影,全上海,加上8家直營店,"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在上海基本上遍地開花,共有了近50家分店,其中包含座位超過2000人座的兩家直營店,而且加盟勢頭還在不斷強化。
開業兩周年慶典上,史國棟站在舞台中央,看著台下座無虛席的貴賓和加盟商們,心中感慨萬千。這兩年,他經曆了太多的驚心動魄,也收獲了太多的成長。上海的成功,讓他深刻體會到了商場如戰場的殘酷,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將“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推向全國的信心。
“各位,上海隻是起點!”史國棟舉起酒杯,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下一站,我們要讓"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香遍全國!走向全世界!”
掌聲如雷,照亮了史國棟充滿希望的臉龐。在這座充滿傳奇的城市,“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是時候該大舉挺進北方了!”史國棟心裡暗暗的想。
喜歡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請大家收藏:()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