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京,胡同裡的槐樹葉子打著旋兒往下落,史國棟站在王府井大街的櫥窗前,望著玻璃上映出的自己,眉頭緊鎖。他手裡攥著拓展部部長陳偉誌送來的最新市場調研報告,“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在首都地區的擴張,遠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
初入北京,史國棟本以為憑借在上海積累的經驗,複製成功模式並非難事。可現實卻立即給了他當頭一棒。第一家直營店選在朝陽區,開業當天,本以為會門庭若市,結果顧客卻寥寥無幾。一位操著地道京腔的大爺路過門口,撇了撇嘴:“這川渝火鍋,麻得舌頭都沒知覺了,這麻辣吃得爺嘴上長泡,哪有咱涮羊肉過癮?”
史國棟意識到,京津人對飲食有著自己的堅持和講究。他開始頻繁出入老北京的涮肉館、南北方過來的海鮮火鍋店,和當地的食客、老板聊天。在牛街的一家老字號涮肉館裡,他因為喝悶酒而結識了孫老板。孫老板名叫孫福海,是個老北京人,已經經營涮肉生意幾十年,而且祖輩三代都在經營這個,對北京的餐飲市場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小史啊”"孫福海一邊熟練地調配麻醬小料,一邊說,“你們川渝火鍋味道重,這沒錯,但咱北京人講究的是原汁原味,吃的是食材本味。你得琢磨著,怎麼把你們的特色和咱這的口味給結合起來。還要有合適的酒和下酒小菜,這樣,大老爺們才會喜歡!”
史國棟當即就深受啟發,心裡開始暗暗籌劃。他第二天一上班,便立刻召集團隊,開始研發新的火鍋底料。既要保留川渝火鍋的麻辣鮮香,又要融入北方人喜愛的醇厚口感。經過無數次試驗,一款添加了牛骨、豬棒骨和老母雞,和三十多種調料,長時間熬製的高湯新型火鍋底料誕生了。同時,他還推出了涮蒙古散養羊肉、北京和四川透骨香相結合的四京川脆皮五香透骨烤鴨;同時還推出老北京爆肚、四川特脆嫩手肚等本地和四川特色菜品;還增加了豆汁子、驢打滾和特色麵食等免費小吃。同時,史國棟與各大白酒、花雕和啤酒廠家直接簽訂做合同,訂做了專用酒,以打開北京市場。
就在史國棟以為一切步入正軌時,第二次挫折再次接踵而至。在東城區籌備加盟店時,遇到了當地餐飲協會的質疑。協會認為,“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的經營模式可能會衝擊本地傳統火鍋市場。史國棟不得不一次次登門拜訪,向協會負責人解釋自己的經營理念,承諾會尊重本地文化,促進餐飲多元化發展。
那段時間,史國棟每天穿梭在京津兩地,疲憊不堪。但他從未想過放棄。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經北京的大學同們介紹,他結識了一位在餐飲界頗具影響力的北京企業家張愛國。張愛國被史國棟的執著和創新精神所打動,願意為他牽線搭橋。
在張總的幫助下,史國棟成功與京津兩地的食材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係,確保了食材的新鮮和品質。同時,他還邀請當地的文化學者,為火鍋店的裝修風格出謀劃策。將老北京的一些四合院元素,皇家小院風情,甚至超經典可代表北京的民間元素,也融入設計之中,營造出一點點獨特的京味就餐氛圍,但在北京人眼裡,這些都很普通。
經過不懈努力,“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終於在北京的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澱區等核心區域站穩了腳跟,六家直營店算是初步站住了腳。直營店和加盟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顧客們對這種融合了川渝特色與京津風味的火鍋讚不絕口。
然而,市場的競爭從未停止。隨著品牌的知名度不斷提高,一些模仿者也開始出現。史國棟深知,隻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力。他開始著手打造會員體係,推出專屬的優惠活動和特色服務。同時,加強對加盟店的管理和培訓,確保每一家店都能保持統一的品質和服務水平。“雖說困難重重,但始終保持誠信經營才是王者之道,可怎麼才能吸引大家來積極加盟呢?”史國棟心裡暗暗的想著。
寒風卷著枯葉掠過王府井的青磚灰瓦,史國棟望著近期因天氣變化又再次門可羅雀的火鍋店,眉頭擰成了疙瘩。就在這時,一位身著藏藍呢子大衣、腳蹬千層底布鞋的中年男人踱了進來,操著京腔慢悠悠道:"史老板,我叫那文善,老滿族正黃旗人,打小兒大家都叫我那貝勒!"
史國棟打量著眼前這人,金絲眼鏡下一雙丹鳳眼透著股貴氣,但卻覺得這"貝勒"名號多半是唬人的。可那文善接下來的話,卻讓他愣住了:"您這店開在皇城根兒下,光賣麻辣鍋底和還可以的白味湯鍋可不成。老北京人講究"吃看盤兒,坐看麵兒",您瞧瞧你這大白牆、那角上還擱一塑料凳兒,哪有半分貴氣?"
當晚,那文善邀史國棟到自家四合院做客,這四合院位於西城區什刹海銀綻橋附近,占地約2200平方米,還真是個三進院貝勒府,聽說估價近2個億。雕梁畫棟間,銅鍋炭火映著牆上的宮廷菜譜,那貝勒一邊涮著羊肉,一邊娓娓道來:"您知道慈禧老佛爺的菊花鍋子嗎?湯底要用童子雞、乾貝吊三天,涮的都是應季時蔬。咱這火鍋雖說不是宮廷禦膳,可講究不能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給史國棟提出三個建議:"要讓我加盟玩這火鍋店,你這頭一條,這店得改成王府規製,八仙桌、太師椅,牆上掛些老北京的銅版畫;第二條,您得把北京餐飲界的名角兒請來,像全聚德的掌勺、烤肉季的傳人,讓他們嘗嘗鮮,給咱提提意見;第三條最要緊,您得繼續琢磨出更適合老北京口味的鍋底。"
史國棟當天感覺大受啟發,第二天便對第一家店依言停業改造。他請來故宮的老工匠設計裝修,將店麵觀感風格改成青磚灰瓦的仿古建築,連服務員都穿上了盤扣大褂。又托那貝勒牽線,宴請了二十多位京城餐飲界的泰鬥前來品鑒。席間,那貝勒親自示範,用川渝的牛油底料混搭老北京的二八麻醬,調出了一種獨特的"金鑲玉"蘸料,品嘗後引得眾人紛紛稱讚。
最關鍵的還是鍋底改良。史國棟帶著廚師團隊,在那貝勒的指導下,將川渝火鍋的麻辣與北京烤鴨的醇厚結合,推出了“京川味禦膳金湯鍋”。湯底用牛骨、火腿、雞鴨架為主熬製,加入二十多種香料,既保留了川味的香辣,又有京味的回甘。各家店果然回頭客越來越多。
那文善的新加盟店開業那天,京城各界名流齊聚。這位那貝勒身著黃馬褂,親自站在門口迎客。銅鍋裡的紅油咕嘟作響,混著老北京的吆喝聲,竟毫無違和感。一位老食客嘗過新鍋底後,豎起大拇指:"得嘞!這火鍋既有川渝的麻辣勁兒,又透著咱老北京的淳厚味道,真講究,絕了!"
史國棟望著滿堂賓客,終於明白,這皇城根下的生意經,還真得聽那貝勒這樣的老北京說道說道。
在推廣過程中,史國棟還發現了首都地區商業文化的獨特之處。北方人做生意講究“規矩”,看重誠信和義氣。有一次,一家加盟店因為食材配送出現問題,導致顧客投訴。史國棟得知後,親自登門道歉,並承諾賠償顧客的損失。這件事不僅沒有影響品牌聲譽,反而贏得了顧客和合作夥伴的尊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在北京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史國棟也逐漸理解了北方商業文化的精髓。他不再是那個初來乍到的南方創業者,而是學會了用北方人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用北方人的處事方法解決問題。史國棟認為遇上老貝勒,他的“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那氏王府加盟店可能就是北京店裡最貴氣的店了,現在那裡經常可是名人彙集。可不久,他就知道自己又錯了。
王府井分店落地玻璃映著霓虹,史國棟盯著角落裡那群碰杯的年輕人皺起眉。為首的魏小健叼著雪茄,腕間百達翡麗在火鍋熱氣裡泛著冷光,正是文化部魏司長那"不務正業"的獨子。這半年來,這位紈絝子弟帶著狐朋狗友幾乎包下了店裡最氣派的包間,滿桌紅油湯底的牛油香氣裡,總混著威士忌的味道。
"史總,我想加盟一家您的火鍋店。走,過去一起喝一杯談談!"某日散場後,魏小健將車鑰匙拍在收銀台,酒氣裹著川渝火鍋的麻香撲麵而來。他身後跟著七八個同樣吊兒郎當的公子哥,有人戴著限量款潮牌墨鏡,有人把玩著定製款打火機,個個透著京城貴胄的閒散勁兒。史國棟盯著合同上三百萬的數字,突然瞥見魏小健手機屏保——那是他與父親多年前的合影,背景是故宮角樓,少年眼裡卻流露出一絲疏離的霧氣。
史國棟帶領幫扶團隊進駐豐台區直營店的第一天,就撞見魏小健的朋友們在新店胡鬨。一起回到包間,來到火鍋桌子上,穿鉚釘皮衣的陸子昂正把香菜整把扔進牛油鍋,他是某軍區副司令的獨子,出了名的叛逆;留著臟辮的趙霽舟叼著電子煙,這位外交部高官之子總愛用英語講冷笑話。唯有戴著金絲眼鏡的蘇硯白在認真研究菜單,作為中宣部領導的外甥,他骨子裡還保留著知識分子家庭的嚴謹。史國棟耐著性子,與這些公子哥們吃了一頓火鍋,過程中也知道了這些公子哥們也有自己的苦澀。在父輩們眼中,他們就是一群不可救藥的公子哥。可這些公子哥,也有自己的創業夢。史國棟在了解到魏小健的創業熱情,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居然適應了魏小健的請求。
“你的加盟店我建議建在前門大街的曆史文化商業街吧,那裡有許多歪傳統的建築和老字號商鋪,在這裡開火鍋店,可以吸引大量的遊客和本地居民前來消費,小健,你看合適不?”史國棟與魏小健商量道。
魏小健彈了彈手中的煙頭,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那片地兒,的確還不錯,你是專業的,你說放哪兒就放哪兒。我這家店如果加盟成功,經營不錯的話,那幫哥們可也是對加盟很感興趣的!”
“這些浪子如果能回頭,也是個極好的事情,這事自己就多費費心吧!”史國棟心裡這樣想。跟接著的近兩個月裡,史國棟親自帶著團隊搞設計,力求把魏小健的這家店,打造成網紅打卡點,他將故宮紅牆元素融入川渝火鍋的熱烈,又請來非遺傳承人製作宮燈。開業當晚,魏小健破天荒穿上中式長衫,站在雕花木門前迎接賓客。陸子昂的軍區大院發小們包下了半數包間,趙霽舟則邀請了各國使館的年輕外交官。當身著旗袍的服務員端著"清宮秘製涮肉"穿梭席間時,連一向挑剔的美食博主們都舉著手機狂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場意外的成功像漣漪般擴散。蘇硯白的表姐牽線文旅局,將涉外文化交流活動安排在店裡;某省委書記的女兒林悅寧加盟後,憑借家族人脈拿下政府公務接待訂單;公安部高官的養子周正霆帶來的特警訓練基地的警員們聚餐,讓火鍋店成了硬漢們的深夜食堂。這些曾經被貼上“紈絝”標簽的年輕人,在火鍋飄香的煙火氣裡,竟真的找到了人生方向。
三個月後的慶功宴上,史國棟握著魏司長布滿老繭的手,聽這位滿頭白發的官員紅著眼眶道著謝。落地窗外,鼓樓的飛簷在暮色中勾勒出曆史的輪廓,而店內此起彼伏的“地道”“講究”的京腔,混著沸騰的麻辣香氣,正編織著新的京城傳奇。當某國大使帶著隨從第三次光顧時,史國棟知道,這場與貴胄子弟的奇妙相遇,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商業版圖擴張。
果然,這家的加盟成功,又帶來了八家加盟分店。而且每個店都經營的還不錯。這些“紈絝”子弟們身站的標簽,早已不知去向,一個個儼然京城小成功人士的派頭,魏小健的雪茄、趙霽舟長辮、陸子昂奇裝異服、蘇硯白的唯唯諾諾,都在自己加盟“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後一夜不見了,高檔麵體麵的服飾,變得莊重多了的言行舉止,簡直是變了一個人。他們的父母親友也在接觸到史國棟時,紛紛致謝,這些可是很好的社會關係資源,史國棟積極的與他們互留微信及電話號碼。
史國棟利用所獲得的人脈資源,堅信“關係就是生產力”,不斷加強與這些領導和商界大佬們的聯係,果然不久,史國棟的辦公室便成了京城政商圈的"臨時會客室"。
這天,林悅寧踩著十厘米的高跟鞋推門而入,手裡攥著份蓋著省文旅廳公章的合作方案,“史總,我們省想把非遺美食節主會場放在我們加盟店,既能推廣咱們的川渝火鍋,又能結合北京地方特色。還需要史總大力支持這個活動呀!”她說話時眼神堅定,全然不見剛加盟時隻愛逛奢侈品店的驕縱模樣。
另一天,周正霆帶著特警隊的戰友們來試新菜品。這群平日嚴肅的漢子圍坐在火鍋旁,七嘴八舌提建議:“能不能出點低脂蘸料?訓練完不敢多吃”“加道涼拌秋葵唄,清爽解膩”。史國棟趕緊記下,轉頭就安排研發團隊著手改良。這些來自一線的需求,比任何市場調研報告都來得真實。
然而,擴張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在籌備海澱區加盟店時,遇到了當地老牌餐飲集團的抵製。對方四處散布“‘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搶本地生意”的謠言,還在食材供應上暗中使絆子。史國棟焦頭爛額之際,趙霽舟帶著幾位使館工作人員現身。"他們不是說你們搶生意嗎?"新加盟的的趙霽舟趙大少晃了晃手中的邀請函,"下周我們組織個國際美食交流沙龍,就在我的新店辦。"
消息一出,謠言不攻自破。活動當天,各國使節、文化參讚齊聚一堂。蘇硯白發揮家族優勢,請來故宮博物院的專家,現場講解宮廷飲食文化與川渝火鍋的奇妙碰撞;陸子昂協調安排軍區文工團帶來京劇表演,當《貴妃醉酒》的唱腔遇上沸騰的火鍋,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引得賓客們讚歎連連。
這場風波過後,加
喜歡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請大家收藏:()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