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國棟站在布達佩斯多瑙河畔,望著河麵上閃爍的波光,手中緊握著調研計劃表。河風裹挾著中歐特有的氣息撲麵而來,他深吸一口氣,心中充滿期待。這次來到匈牙利推廣“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是他事業版圖上的又一次重要拓展,為便於經營管理,史國棟打算以直營店和合作店的形式展開。
“約瑟夫,咱們這次的調研任務可不輕鬆啊!”史國棟轉頭看向身旁的約瑟夫,笑著說道,“不過,有你這個川中市的姑爺幫忙,我心裡踏實多了,咱倆可都是川中姑爺喲!″
約瑟夫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史總,您就放心吧!我在匈牙利生活過許多年,去中國前,做過許多年餐飲大店管理經理,對這裡的餐飲市場基本上可謂了如指掌。而且,我媳婦劉麗總跟我說積極推廣川渝火鍋,就是推廣中國文化,我要把"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的魅力,極力推廣給我的匈牙利同胞。我們要抓緊開店,我都迫不及待想讓匈牙利的朋友們,早點嘗到這地道的東方美食。”
兩人正說著,史國棟的手機響了起來。是負責布達佩斯調研的小組發來消息,說在當地的餐飲市場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史國棟立刻和約瑟夫商議,決定先去布達佩斯的調研點看看。
在布達佩斯繁華的街道上,史國棟和約瑟夫穿梭在一家家餐館之中。他們發現,匈牙利人自稱匈奴人的後代,對中國人很友好。經考察當地的餐飲風格多以燉菜和烤肉為主,口味偏重,對於火鍋這種獨特的飲食方式還比較陌生。不過,也正是這種陌生,讓史國棟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約瑟夫,你看,匈牙利人這麼熱愛美食,我們的魚羊鮮火鍋說不定能在這裡掀起一股新的美食潮流!”史國棟興奮地說道。
就在這時,他們走進了一家名為“多瑙河之味”的餐館。餐館老板斯蒂芬熱情地迎了上來,他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留著濃密的絡腮胡,眼神中透著精明與和善。
“歡迎,歡迎!兩位是來旅遊的嗎?要不要嘗嘗我們匈牙利的特色燉牛肉?”斯蒂芬用不太流利的英語說道。
史國棟利用智能雙向翻譯對講耳機笑著回應:“斯蒂芬先生,我們是來考察餐飲市場的。我們來自中國,想在這裡推廣一種非常美味的美食——中國火鍋。”
斯蒂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中國火鍋?我聽說過,是那種把食材放在熱湯裡煮著吃的食物嗎?聽起來很有趣。”
約瑟夫連忙補充道:“沒錯,斯蒂芬先生。我們的火鍋叫‘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用鮮美的魚湯和羊肉湯做鍋底,再配上各種新鮮的食材,味道簡直絕了!”
斯蒂芬饒有興趣地邀請他們坐下,詳細地聊起了匈牙利的餐飲市場情況。他告訴史國棟和約瑟夫,近年來,布達佩斯的遊客越來越多,人們對於新鮮的美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如果能有一家彆具特色的中國火鍋店,說不定真能吸引不少顧客。
史國棟心中大喜,他覺得斯蒂芬是個很好的合作對象,於是誠懇地說道:“斯蒂芬先生,我們正計劃在布達佩斯開火鍋店,您有沒有興趣和我們合作一起開店呢?您對本地市場熟悉,我們有獨特的美食和成熟的運營經驗,我們聯手,一定能打造出一家火爆的火鍋店。”
斯蒂芬沉思了片刻,說道:“這確實是個很有吸引力的提議。不過,我還需要一些時間考慮一下。這樣吧,你們先給我詳細說說你們的火鍋有什麼特彆之處。”
接下來的時間裡,史國棟和約瑟夫滔滔不絕地向斯蒂芬介紹起了“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從獨特的鍋底配方,到豐富多樣的食材選擇;從熱鬨的用餐氛圍,到火鍋文化所蘊含的社交屬性,他們說得繪聲繪色,斯蒂芬也聽得入了迷。
就在他們聊得正起勁的時候,餐館裡走進來一位年輕人。他叫拉斯洛,是斯蒂芬的侄子,也是一名美食愛好者。拉斯洛聽到他們在談論火鍋,立刻湊了過來。
“火鍋?聽起來太酷了!我在網上看到過中國火鍋的視頻,一直都想嘗嘗,但是,有個小問題,我不會用你們中國的竹筷夾食物,如果可以解決夾菜問題那就更好了。”拉斯洛接著興奮地說道,“叔叔,要是我們能開一家火鍋店,我一定叫一幫朋友,第一個前來品嘗支持!”
“筷子問題,史國棟早就有想法,在美國洛杉磯市開店時,史國棟己經發現了這個嚴重問題,但一時無解。
斯蒂芬看著侄子期待的眼神,又想起剛才史國棟和約瑟夫說的那些內容,心中的天平漸漸傾斜。史國棟又告訴他儘快解決筷子問題。斯蒂芬最終決定,先和史國棟他們合作,在布達佩斯開一家試點火鍋店。
史國棟經過反複權衡,打算打開中匈來回奔波模式,一邊回國內聯係開發生產一種智能夾菜充電筷,一邊指揮匈牙利推廣團隊繼續搞好開店相關工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史國棟回國前,給女兒史欣兒打了個電話“幺兒,你去聯係一下你的母校南京東南大學,他們的機器人和智能控製開發國內第一,我想委托東大開發研製出一種可智能夾菜的電動筷子,這種可充電智能筷子在碗盤或鍋裡可自動識彆閉合夾飯菜,筷子與火鍋內充電係統可藍牙相連,如想偷拿出店則立即閃光並尖叫報警。看看東南大學有沒辦法。"
“好的,爸爸,我正好有同學留校任教,我馬上聯係,儘快回複您!″史欣兒回答道。
這天上午,史國棟握著手機站在布達佩斯新裝修好的川渝味道·魚羊鮮火鍋店後廚,蒸騰的熱氣模糊了眼鏡片。電話那頭,女兒史欣兒的聲音帶著興奮:"爸,東南大學的教授們對這個創意特彆感興趣,請您儘快回國商談合作!"史國棟望著店內顧客笨拙使用公筷夾取滑嫩魚片的模樣,下定決心:"告訴他們,我馬上回國!"
兩天後,史國棟飛回江蘇省南京市,直奔東南大學自動化智能機械控製工程實驗室。玻璃幕牆後的研發團隊正在調試精密儀器,實驗室主任陳光柱教授推了推眼鏡:"史總,我們打算采用微型壓力傳感器與ai圖像識彆技術結合,讓筷子能自動鎖定目標食材。"說著,他展示出一根銀灰色的樣品筷,筷尖閃爍著幽藍的光。
研發過程充滿挑戰。首次實驗時,筷子誤將鍋底的花椒粒當作目標,瘋狂開合;第二次測試,無線充電係統與火鍋湯底產生電磁乾擾,導致筷子集體"罷工"。
史國棟和研發團隊吃住在實驗室,餓了就用普通筷子涮兩口自己南京店的外賣火鍋。當陳教授發現將充電模塊嵌入火鍋電磁爐邊框,利用電磁共振原理實現非接觸供電時,整個實驗室沸騰了。